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6-02-18邢西珍郑立芳
李 兴 邢西珍 郑立芳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李 兴 邢西珍 郑立芳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或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近两年春留白地种植的玉米病株率呈加重趋势,由于去年棉花价格仅3元/斤左右,而且费工费力,植棉效益差,有的农民留白地准备种玉米,对粗缩病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发病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
二、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灰飞虱有趋绿特性,小麦收获后向玉米迁移。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特别是5叶期前为敏感期,2叶1心时最易感病,播种早的夏玉米敏感期因为与灰飞虱重发期正好吻合而更容易感染此病。灰飞虱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下和田内麦苗下等处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春季带毒的灰飞虱将病毒传播到返青的小麦上,以后由小麦和地边杂草等处再传到玉米上。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地头、渠边、路旁杂草多的玉米发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湿而杂草多的玉米发病也重,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
三、综合防治
玉米粗缩病防治策略应强调预防为主、适期早防的原则,应突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关键时期的药剂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带毒的灰飞虱的传毒所致,因此消灭或避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1、清除地头、垄沟以及田间的杂草,压低灰飞虱虫口基数,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初侵染源。
2、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的使用量,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
3、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的成虫盛发期。
4、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发生传播。
5、玉米出苗后尽快进行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15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48%毒死蜱60—8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为保证效果,隔7天再防治一次。
6、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以免成为再侵染的毒源。
(作者单位:辛集市原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