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2016-02-18张鹏许崇海史岩彬邱书波方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工程师应用型

◆张鹏 许崇海 史岩彬 邱书波 方斌

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张鹏 许崇海 史岩彬 邱书波 方斌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载体,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中的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以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输入,以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优秀机械工程师为输出,形成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10.3969 /j.issn.1671-489X.2016.02.006

1 前言

尽快培养出能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是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然而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开拓创新的培 养等问题在我国工科教育实践中还大量存在[1]。齐鲁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1978年设立,是学校设立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2012年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成 为山东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本文以齐鲁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阐述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实现措施,形成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

2 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整体目标参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2],以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轻工行业特色鲜明、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建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骨干专业。

建设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和省内外同类本科院校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交流,掌握本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参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及《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生产企业一线调研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邀请行业领域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改革课程体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设计内容,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建立满足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推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基于行业与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多种措施促进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融入实验室、形成团队,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兼结合、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进修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建立教师与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制度,推动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专业带头人。

4)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拓展产学研结合规模,增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应用科学知识为地方企业服务。同时,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开发也给高校提供施展才能和实践提高的机会,促进教学和实习水平的提高;整体设计实践课程与教学体系,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设体现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等专业建设方面,立足本专业优势,形成具有较高推广价值、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同类专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3 改革思路与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与实现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树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参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准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确保满足本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2)实现措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强化与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轻工装备制造业的联合培养,深入生产企业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培养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实施“知行并重、校企联合”培养,强化工程实践,强化以学生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为构成的多类别企业实践环节;强调良好的专业知识、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注重解决现场工程问题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思路与措施

1)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思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为主、机电结合,体现轻工特色;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紧跟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及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实现措施。分析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新课程设计理念,强化能力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主动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等技术专家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设计,构建满足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

采取课程教学教师负责制,主要核心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改革能力强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带领课程团队成员研究制定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标准。同时,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研发15门专业课程使用教材、讲义,以及《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其中正式出版不少于2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高水平教材。整个课程体系中,70%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对其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

设立“轻工产品生产工艺与装备概论”“轻工装备现代设计概论”和“轻工装备综合设计”等轻工机械类课程,更加突出特色优势。

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1)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转变教育思想,将工程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逐项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通过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习方法改进,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实现措施。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设立相应的教研项目,建设民主、活跃的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氛围,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积极尝试翻转课堂、MOOCs等新型教学方式,推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

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教学中大量引入企业问题、实际案例,多维驱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二年级进实验室、三年级进课题及科研团队,设立大学生创新性研究训练(SIRT)项目,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加强以本科生为主体的自主实践教育活动,组织贴近工程应用的实验、设计、制作、实习等实践活动。

教师队伍建设思路与实现措施

1)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企业专家走进课堂,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实践、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2)实现措施。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教学能力培训、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教学与学生管理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等;资助教师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并参加会议;设立师资提升计划项目,加快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选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为新进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科研活动,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室的作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制定教师与行业、企业优秀骨干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制度,组织教师大力开展以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推进教师特别是青年博士对接企业项目,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引进工程应用型优秀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双师型的教师比例超过40%;培养卓越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校企合作导师、兼职研究生导师等,加强学术合作。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与措施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2)实现措施。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合作,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成1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竞赛、专业技能认证等,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时。

确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设立“创新与专利申请”“发明创造方法与技能”“知识经济与创新”和“创业学”等创新创业课程,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部分实践教学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双师型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担任;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4 结语

齐鲁工业大学作为承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及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改革,初步探索出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希望对其他相关专业与高校有借鉴作用。

[1]于凤云,刘元林,张文生,等.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2):73-74.

[2]林健.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35-45.

G642.4

B

1671-489X(2016)02-0006-03

*项目来源: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基金编号:2012047);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作者:张鹏,齐鲁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科研教改;许崇海,齐鲁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科研教改;史岩彬、邱书波、方斌,齐鲁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50353)。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工程师应用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青年工程师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