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2016-02-18赵霞
赵霞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赵霞
文言文文本的解读与教学,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中,尤其在涉及到文言文课堂教学这一块,教师在将文本的阅读和教学中落实到学习的过程中时,仍旧存在着一些教学方案和策略上的问题尚未解决。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会从最基本的字、词、句的解读入手,通过分析文章语句的含义、表达、修辞手法,解剖语言的内在组织结构,从而让学生能以一种现代语言的思维去解读它。教师往往会把课堂主导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需求,使课堂教学氛围陷入到一种沉闷的境地。以下是我结合自己近几年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的经验,对文言文文本教学的策略进行的探究。
一、转换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言文文本
(一)采取多样化的讲解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文因为其语言结构和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容易产生乏味、枯燥的阅读感受,尤其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文言文阅读的思维模式中来,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限制了他们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合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片段或者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探究,结合文章的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文章的语言运用,从而在消除他们疑惑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我在教学高一语文教材中的《赤壁赋》时,除了对文章的语言、结构进行基本的讲解,我还在课堂上结合苏轼的生平以及他个人文章的风格,和学生对于其中的某些段落和句子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解读。必要时,我会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赤壁赋的讲解视频。
(二)采取分组学习,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应用比较广泛、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在课堂上布置相关的课堂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对任务的讨论和探究。例如我在教学高二语文教材中的《兰亭集序》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我给每个小组布置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里进行讨论。讨论完以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解答。在课堂上,同学们的想法各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活动的进行十分顺利。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文本阅读的积极性,也让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理解能力。
另外,教师在这个活动中要担当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让他们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文本的机会,将文本的教学中心放在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上。在运用新鲜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探究文本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的主导价值
高中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主体的意义价值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这也是让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本内容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有效的问答方式,从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索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同时,学生要学会自主地利用辅助性的教材,自主理清文章的基本大意和脉络。从自己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感知发问,进而在回答中进行思考感悟,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文本的整体内容呈现出来,从而真正地实现文章的整体感知。
例如,我在教学《逍遥游》时,在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基本的讲解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辅助性的材料,让学生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并且有条理地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划分。这样以便于我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并且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完善,从而和学生产生一个适当的交流和沟通,把握他们具体的学习状态。
三、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赏析文言文的艺术特色
任何课程的教学,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良好教学氛围创设的基础。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传统的文本思维模式去限定学生的思维,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在文章中没有呈现的那一部分,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想象,甚至可以借助文章中的意象。文言文中的语言使用、修辞手法、语句细节往往是体现整个艺术特色的地方。教师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将课本的内容、结构、层次清晰地放上去,同时配以和文本相关的艺术设计,再介绍文章写作时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探究,通过分析文言文语句所具备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它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章。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光了解文章的含意是不够的,还要能在阅读整篇文章以后,得到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