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放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2016-02-18李婷婷张鸿文
李婷婷 张鸿文
用开放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李婷婷张鸿文
先看一组调查数据。2005年11月开始,天津市组建了课题研究组,课题组采用多层抽样调查法,对全市235所中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作了调查,有效调查样本达到14135个,获取了7989万多项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喜欢阅读课外书的中小学生虽然整体上达到了三成,但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中的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也就是说,在1000名高中学生中喜欢阅读课外书的仅177人!
从笔者所在的地区而言,这个调查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反应我市学生的阅读状况,但我们认为足以反应很多省市的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因为,从我们所教授过的班级中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其严峻程度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高中生的阅读情况着实堪忧,这的确需要语文老师多花点心思和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了。
在这里笔者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我们一直相信并秉持一条原则: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老师而言,这兴趣首先学生针对的是科任老师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教学都没有兴趣,那么你更别指望学生还会去做语文课堂之外的阅读了。因此,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现场——课堂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现在很多老师,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已经把课堂教学变为了高考的附庸——一切解读均为了高考,为了分数,为了成绩。而这,完全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行为,从长期来看,不仅不利于语文的教学,更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老师只能无奈地越来越重视简单的应试教育方式以暂时提高考试成绩。如此循环往复,学生越发不喜欢也不重视语文,而老师也只能越发慨叹现在的学生着实难教、语文底子着实太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有观念上的彻底改变。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在哪?就在教师的教学课堂上。这活水在哪?就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
我们认为,这种理念就是:语文老师应该全力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营造开放性是课堂,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读书习惯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引导学生来学习。无论是多么有趣的引导多么有意思的方法,最终都是老师在“下套”,“引导”学生走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世界中罢了。说白了,这不是学生的阅读,而是教师的解读!而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营造开放性课堂,就要完全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情景。教师的教学思想要开放,要让学生完全放开,一切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和活动中,积极自主地学习。在开放性课堂中师生是平等的,课堂是民主的,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开放性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它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
开放课堂重在开放性,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拥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开放性课堂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套路和模式,它其实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对瞬息万变的课堂与学生,教师要时刻保持“以无招胜有招”的思想与状态以便随机应变。
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是很难的,因为它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我们想,每一位有责任感、有热情的教师都不会抗拒开放性课堂的魅力。不管现有的课堂是怎样的,只要我们想要改变,总能慢慢做到的。
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开放性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由三个部分组成:课堂阅读、课外阅读、考试阅读。这考试阅读自是不用多提,老师和学生都会去贯彻。而在学生阅读中最关键的就是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了。而这两者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在解决课堂阅读的同时完全可以一起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至于具体的操作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课文到原著的引导。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我们要注意将学生引到对《红楼梦》一书的兴趣中去。从笔者所教过的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红楼梦》可以说是半分兴趣也无,更别提是否能看懂了。因此,老师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人物个性方面的知识灌输,而应完全放开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解读,去谈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都要对学生的思维与分析予以鼓励。此外,老师还应介绍《红楼梦》中的一些判词让学生去探讨、分析、鉴赏。因为那些判词里面藏了很多的谜语,有关乎人名,有关乎命运,有关乎情节,这些完全可以拿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猜,猜出的人物再与《林黛玉进贾府》中出现的人物对比,诸如此类的方法,这总比老师单一的介绍要有趣、有效得多。因为大多数学生对猜谜还是很有兴趣的,引起了学生的猜谜热情,实际上就是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了学生的解读热情,而这绝对是有利于学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的。同样的,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等小说篇目的时候都可以采取这样的由点及面的方法,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地引导到课外的读物上去。当然,不同的小说自然要用不同的方法,至于究竟哪种方法更加合适,这恐怕就要靠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同时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其次,教师还要注意从课文到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上的引导。例如,在学习《锦瑟》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开课堂让学生去谈自己的理解。《锦瑟》一诗的主题晦涩难懂,但是若提到爱情,并以此为引子衍生开来还是比较好操作的。毕竟,高中生都处于懵懵懂懂的情窦初开的阶段,对爱情及其感觉还是很向往很乐意去说的。而在这个时候老师适当地引入李商隐的其他爱情诗,如《无题》系列让学生一起对比探讨,这就让学生无形中多读了几首诗,而且让学生不是在老师的强制下,而是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对李商隐其人其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笔者想,对于这一点很多老师都是乐见其成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认为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来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积少成多,量变就能引起质变。只不过,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有大量的、充分的准备了。
此外,语文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语文读本本身就是一部经过了筛选甚至可以说是精选过的课外读物,而很多学生对发下来的语文读本是完全没有兴趣的,发下来了就扔到了一边。其实语文读本里面还是有不少有趣有意思的篇章的。因此语文老师要注意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读本结合起来,要是时机适当的话甚至可以对其中的篇目选讲一二以促进学生的兴趣。
最后,我们认为这个开放性的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本身,这个课堂应该是一个大课堂的概念。开放性课堂不仅仅是上课的那45分钟,还有课后的时间都可以想办法变成我们的教学课堂。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协助班级创办自己的刊物,并争取让每个学生参与创作。若有学生实在无法或者不愿意动笔,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做些课外阅读的摘抄,供大家一起学习鉴赏。比如,笔者在教授《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等诗词的时候,就曾经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诗词创作,并集成了一本班级诗册。那次学生们的热情空前地高涨,班上几乎每个人都至少有一首作品入册。学生作品虽然有些参差不齐,但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以往他们总是一提到诗词就变了脸色,但是自那之后对诗词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少,再上诗词教学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明显高涨了很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较其他文体高了不少,而且从原来的抗拒转变成了愿意去读一读、琢磨琢磨了。
其次,不仅要创建班级刊物,还要设置班级图书角,甚至是年级图书角、学校图书角。全校的语文老师应该串联起来,资源共享。这个资源共享不仅包括各年级学生们提供的课外读物,还应包括各年级学生的原创作品。看同龄人的作品学生要更容易接受,容易看出优点也容易看出缺点。一旦学生具备了自主鉴赏能力了,那么也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开放性课堂的创建当然肯定不止这么一点内容,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参与进来,都参与到开放性课堂的实践中来,假以时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江西南昌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