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学公开课的多媒体化误区和解决之策
2016-02-18王庆国
◆王庆国
例谈教学公开课的多媒体化误区和解决之策
◆王庆国
借力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把握度,恰到时机、适度而不泛泛而用,才能切实起到助力的作用,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假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数学课堂的生动性、精彩性而背弃学科的本质属性,那么多媒体的运用就是画蛇添足、舍本逐末。
多媒体;数学;信息技术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121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的课程标准是新的航标,引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效整合,更要确实用“学好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理念来巧妙设计课堂。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破除常规,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些,而舍本逐末,也就只能“换汤不换药”,只有表面的光彩,远离数学学习的本质需求,只能是低能、低效。
长期以来,多媒体技术俨然成为数学公开课的最爱“伙伴”,无论是图文PPT,还是影视资料剪辑,无论是精彩的Flash,还是简洁的图画,以文本为根基的数学课堂正在悄无声息地朝着“图解数学”“声说数学”“影话数学”前行,真有“没有声光电,数学难学会”的趋势。如果真理再往前前行一步就是谬论。数学课的多媒体利用也要适时、适宜、适度,把握学科本色,有机整合,提高实效。笔者现结合初中数学部分实际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瘦身“视觉盛宴”,概念移植应适度
数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初中生数学素养就是以数学能力为核心,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所以,数学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举一反三,举三反一。然而,现在很多数学公开课为了取得引人关注的目的,课堂上尤其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营设“视觉盛宴”,其结果是在囫囵吞枣、引人关注的同时,淡漠了数学素养的提升,背弃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材中总有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望而生畏,可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诸多的不平衡。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兴味盎然,参与度更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运用图形、声音和视频动画等诸多媒体信息来创设情境,丰富感知。毋庸置疑,正因为有了全方位的注意引擎,才能有丰富多元的思维萌生。
然而,数学概念抽象晦涩变形象直观的变化过程,也并不是数学逻辑思维“直观即开花结果”。可是很多数学教师对此常常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唯有对图形图表、视频动画、声音等综合穿插运用,亦可谓“多”媒体运用,只有做到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思维全方位覆盖,确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和逻辑思考力。事与愿违,这正好是数学概念多媒体化的最大误区,经常“贪求一味俱全”却不能“全”,“有心栽花”花却“开”不成,更有甚稍一疏忽以至于进入“耕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困境。
执教“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一位教师精心做了下面的教学设计:屏幕演示视频动画“大漠日出”,用轻柔悦耳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再加以诗歌诵读,让学生静心品味鉴赏,说一说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此语文味道浓烈的数学多媒体设计真是煞费苦心,设计的初衷是在柔美舒缓、有声有情的艺术氛围里增强学生的有效注意,乐在其中,快乐学习数学知识。可是如此过度亮丽多彩,可能影响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背弃数学概念的课堂本质目的。“红彤彤的艳阳”“宽广无边的沙漠”……学生感受到的只是“广袤的大漠浩瀚无边”,所学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悄无声息地被淡忘,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数学概念的移植应把握好度,过度铺陈常常会让学习误入泥沼,也就丢弃了数学学习的深思体悟之根本。
2 卸载“视频播放”,情境模拟要有度
数学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设逼真的问题情境,以点燃学生思索的热情。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关键是实现数学知识有机整合,数学知识再创造,教师就要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引擎、最前沿的创新的教学思维,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实际需求,去创设逼真的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入情入境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去深刻体悟数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关联,学以致用,生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趣味,品味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需注意的是,在有效创设数学情境时切记把握好度,也应注重遵循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特性,切不可为了营设情境而模拟情境,进而淡化数学难点、重点的深究突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得以发展。
笔者曾听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市级公开课,教师这样设计了新课导入片段:屏幕展演《寿光新闻》有关节日购物的记者现场采访市民的视频。运用优美音乐作为背景,呈现问题:全福元超市在节日期间进行了购物优惠活动,用300元买一张卡,凭此卡购物就能享受9折优惠,你家节日购物需买此卡吗?教师可谓匠心独运,借用多媒体选播节日期间身边的新闻,这样的设计确实贴近了身边事、很入境,然而细细品味,如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设计的确是有问题。比如,许多家境并不富裕的学生就会说:“我从小到现在,从来就没见过超市的购物卡。”这样一来,教师别具匠心的多媒体数学情境设计不一定赢得学生的喝彩。
归根结底,多媒体数学情境创设本来只是一种支撑,并不是教学的全部,虽然有如此“另类”想法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可是教师也应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时掌握好一个度,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境,用适当有效的模拟来激起学生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度,毕竟“面向一切学生”才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本质所在。
3 缩减“延伸拓展”,目标融合有美度
现在,伴随网络的普及和迅速发展,数学多媒体课件也随之超前发展,穿插、链接有关数学学习资源。如今在借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上仍存在诸多瑕疵,非常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却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淡漠得多。然而,数学有数形的美、逻辑思维的美,亦有育人的美,教师在借用多媒体培养数学能力、积淀数学方法时,更应注重情感的培养,才能确实实现“三维融合”的目标,全面展现多媒体辅助下数学课的美。
如一位教师教学“二次函数”的片段设计:屏幕展播伊拉克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激战的视频,尤其注意观察Flash动画模拟炸弹发射的动态过程,请学生探究炸弹发射到落地的过程可以用哪些知识去解决?(此设计的目的是引出二次函数。)
这样的设计清单,其设计意图是非常明晰的。然而从数学育人之美的角度去看,如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设计不见得适宜学生的发展,只注重“视觉效果”,却忽视“育人”成效,很容易误导学生,偏离数学主线,远离育人的培养目标。
从“育人”的角度考虑,可就这一学习内容进行修改设计:观看纪录片《卢沟桥》,定格卢沟桥特写镜头,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卢沟桥的设计利用的是哪些数学知识?假若要对桥进行修缮,请你从数学角度进行设计。对比之下,这样的活动设计,真正渗透了数学“学科育人”元素,引领学生“爱数学,爱探究,爱创新”,体悟数学之美。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助力数学课堂,教师的确需注意“度”的问题,适宜、适量、有度,注重三维融合,凸显“高质低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数学课的本质特性,让数学课堂更靓丽多姿!
G633.6
B
1671-489X(2016)13-0121-02
作者:王庆国,寿光市文家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2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