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思考

2016-02-18高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3期
关键词:桫椤心理健康情绪

◆高忠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思考

◆高忠

生物教师要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将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使生物课堂呈现新鲜活力,充满勃勃生机,更多注入自信、乐观、憧憬、开朗等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焦虑、痛苦、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让学生对生活有精致的发现和体验,用积极的心态来进行解读,学会分享快乐、创造幸福,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全面提升综合素养,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情绪体验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007

1 引言

在江苏省少年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初中前后的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社会更关注的是升学带给他们的压力,实际上,升学本身带来的压力是有限的,而初中前后的学生最易“想不开”。的确,对处于青春期起点的学生,有人将他们比作是新手驾驶赛车,横冲直撞,不知如何控制。因此,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对这一阶段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作为生物教师,要走出课堂,拓宽视野,在对教材钻研的基础上,及时加工、转化、运用,发挥课程资源优势,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将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使生物课堂呈现新鲜活力,充满勃勃生机,更多注入自信、乐观、憧憬、开朗等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乃至避免焦虑、痛苦、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让学生对生活有精致的发现和体验,用积极的心态来进行解读,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学会分享快乐,创造幸福,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全面提升综合素养,顺利度过青春期。

2 重视师生的第一次见面,留下美好的心理情绪体验

刚脱离小学生活,成为初中生,学生满带稚气,充满好奇,比较感性,喜怒哀乐,情绪表露直白。师生间需有一熟悉的过程,第一次见面希望能给彼此留下美好印象。高兴,兴趣,满足,爱,这些离散的积极情绪,能拓延瞬间知行能力,构建增强资源能力。因此,初中学生第一次学习生物学科,绪论课十分重要,教师不妨利用个人旅游的风景名胜照片进行情境模拟,调节课堂气氛,实施情境导入,拉开生物教学轻松愉快的课堂序幕。

一上课,教师打破常规,不做自我介绍,而是面带微笑地说:“暑假里一定有不少同学外出旅游。出门在外旅游,既会欣赏旖旎的风光,品尝诱人的美食,感受异域风情,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人文关怀。老师先给大家看看自己外出旅行的照片”。

学生面露欣喜,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出示桂林山水风景画面,不少学生去过或看过,说出是桂林著名的游览区“世外桃源”。甚至有学生说出游玩的细节、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拉近与学科的距离。

教师继续指引:“画面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答道:“山、水、树、庄稼、亭子、游人等。”

“水里可能有什么?树林里呢?”

接着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这些如何分类?”水到渠成地引出:“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我们就来学习这门新的学科。”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新的生物学科学习。

教学的艺术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精美的旅游照片,教师的微笑,可以给每个人带来轻松、快乐,这对于整节课堂的情绪有着积极作用。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辅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学习情感,寓教于乐,以一颗敏感的心,叩开学生探究生活、感受自然之心,打开学习生物学科的心灵之门,在起始点就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生物学教学留下良好的情绪体验。

3 教师的愉悦情绪:有效教学催化剂,学生幸福加速器

教学过程中认知是一个重要过程。认知在心理学上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认知参与情绪的生成,情绪又影响认知的形成,两者相互制约,但情绪对认知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状态影响着教学内容的感知深浅,课堂需要学生有积极、乐观、自信、愉快的情绪,那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课堂情绪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有积极探究自然的专注之情,充满激情,使学生感同身受,使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真正体现教师的愉悦情绪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加速器,更是学生快乐、幸福和培养健康人格的加速器。

桫椤是我国珍贵的一级保护植物,很多人没有见过,名字也比较陌生,书上缺少方便认知的参照物,每次上课只能照本宣科,学生大多很难记忆。笔者在福建仙游山区的一次旅行中,看到宣传图片上有桫椤的图片,考虑到之前自己也没见过这种植物成体,凭着职业的敏感和素养,很快找到当地向导,说明来意,在向导的带领下,翻山越岭,寻找桫椤。当地人说这个植物很奇怪,它不开花,在这座山上只有一棵,对面的山上还有三棵。这正是蕨类植物的一大特征,是在蕨类植物中现存的唯一木本。

终于在一条小溪边见到了桫椤,大约3米多高。从外观上看,桫椤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8~9个大而长的羽状复叶,深绿色向四方飘垂,还有2~3只枯萎的羽状复叶向下披挂。目睹桫椤真容,再与桫椤合影,感受它的珍贵。想想在距今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极其珍贵,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因为亲身经历,教师的描述过程娓娓道来,并配合视频展现给学生,学生闪亮的眼睛紧紧盯着,仿佛身临情境,感受获取探究知识无比的愉悦。有学生说:“桫椤这一古怪的植物名称开始变得可爱。”学生的情绪支配着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将实地考察融入教学中,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视野更加开阔,增强探究自然的兴趣,在课堂中投入预想的情绪状态,热情、自信、饱满、执着。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相互感染、相互影响,显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正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传递,成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4 学生课堂倾诉互动,情绪宣泄积极向上,掀起认知冲突高潮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琐教授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不但依靠语言传递信息,情绪的外部表现也是很重要的人际手段。”的确,舒心的微笑、赞许的眼光,满意的点头、轻柔的拍肩,富于同情的表情等,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互相接近,互相了解。团体合作意识的集体活动,更能使学生乐观进取。初中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情绪资源。通过相互交流,重视集体活动,教师将科学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交融,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理解生命,崇尚自然,关爱环境,关注未来,积极向上。

在教学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材“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时,开展“我的奇妙世界”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经历。有一个歌学生在大家的掌声中自信地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在新加坡参观夜间野生动物园的见闻:“我怀着新奇感来到了世界上唯一的夜间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不乏奇妙之处,感受深刻的是夜晚的精灵动物表演。没有绳索捆绑,没有长鞭伺候,更没有逼迫下的跳圈狂奔,只静静的,大幕开启,微光呈现,在山顶上一只狼在悠闲地推挖一棵树,精明的熊狸、水獭、浣熊或在水中嬉戏,或是调皮地在山间追逐。机灵可爱的熊狸可以轻松地识别不同种类的垃圾,准确投放,进行垃圾分类。整个表演没有丝毫的强迫,彰显的是人与动物的和谐尊重,不是吗?整个表演20分钟,现场没有一次观众的闪光灯,大家只微笑着、欢笑着欣赏感受那来自心底、来自自然的纯粹的愉悦。”

这个学生讲完,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在这短暂的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认识到人类要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要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珍爱,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世界、理解自然。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精神环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中,激发智慧潜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5 关注自然,感受生活,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生物教师应当依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帮助学生排解青春期出现的焦躁、不安、情绪容易失控多变等不良情绪。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融入社会,从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相联系,结合教学“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布置学生观察思考“我的家前屋后”,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一样。有一个女学生发现每天路过车棚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早上看到车棚地上的苔藓植物嫩嫩绿绿的,放学回家发现这片苔藓植物全都变得干干的,很没有精神的样子。学生通过课堂认识了苔藓植物,知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车棚下好像不太适合生长,况且还出现早晚生长状态的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几天她都在琢磨这事。终于有一天谜底解开,一天很早上学,看到看自行车的大爷将一脸盆水泼洒在地上,上前询问,原来大爷每天都有此习惯。这样一来,早上正好给了喜欢潮湿的苔藓植物充足的水分,利于生长;傍晚水分缺乏,苔藓植物自然变蔫。

小小的谜底给了学生大大的快乐。有学生曾说:现在真的很难感到快乐。从自然中、生活中发现问题,到找到答案,学生变得非常愉快。生活需要体验,体验活动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使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成长。

有一位男生一段时间特别焦躁,经常容易与同学、父母发生争吵,于是教师单独与他交流,并建议陪同父母一起去看看萤火虫。后来他颇有感触,在紫金山静静地观看黑暗中在树丛中闪耀的精灵,感知生物景观的生命有机性,在那一刻摒弃干扰,守得一份心灵上的宁静。让学生置身于情境的自我体验,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沟通,他们积极行动,关注自然,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内心里饱含积极乐观的精神。如此,学生不再是漠然的态度,而是置身于对优良环境、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理健康教育水到渠成。

6 结语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复杂感受。青春期要多多注入正向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体验到青春的幸福和快乐,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青春期,更有可能克服困难,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收获一份快乐。

[1]曾四芳,曾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6):63-64.

[2]郑祥专,孟万金.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新[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40-42.

[3]王兴福.尊重生命的特性:儿童教育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8-11.

G633.91

B

1671-489X(2016)13-0007-03

作者:高忠,南京市第五十中学,高级教师(210003)。

猜你喜欢

桫椤心理健康情绪
桫椤科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批评新势力 桫椤
题北京香界寺古桫椤(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