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016-02-18高之娥
◆高之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高之娥
在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就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构建师生关系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对改善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高中地理;师生关系;和谐校园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098
1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地理是在科学体系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一直在探索地理知识,并不断地拓展和丰富着地理学的知识。当前,地理事物和地理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理知识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在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内容相衔接,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的一门基础课程[1]。自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提出我国各中小学设置地理课程始,我国的地理基础教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特别是历年来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为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原因,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其有效解决与否,不仅关系着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的提升,同时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乃至和谐校园的建设。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互动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2]。因此可以说,所谓高中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指高中地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是高中人际关系的重要形式。
高中地理师生关系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教师的主导性。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学生管理中扮演着管理者或者“大家长”的角色。教师教授学生地理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起到主导作用,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责任在教师。
二是学生的能动性。在师生关系中,相对于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积极的互动,可以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消极的互动不利于师生正常关系的维护,甚至产生矛盾。
三是师生互动的多样性。高中阶段教学异于其他阶段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处于初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并试图发现和掌握学习方法、知识规律。这就要求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不仅扮演“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还要扮演“领导”“家长”“前辈”“同事”“朋友”等多样化的角色。
3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存在的障碍
教师评价体系的失衡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高中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根本依据,地理教师也不例外[3]。这种评价标准导致地理教学活动围绕“成绩”转,学生学习围绕“成绩”转,教师注重地理知识点的灌输,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现状使教师主动改善师生关系得不到肯定,阻碍了师生有效交流,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敌对情绪,加深师生隔阂,甚至引发师生冲突。
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目前,00后占据了在校高中生的主体,他们普遍是独生子女。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0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教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个性比较独立,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和处事风格,但是内心也比较敏感,感情观相对淡薄,跟前几代人相比,更显得有些孤僻。他们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自我的评价普遍较高。教师的一句话乃至一个表情,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很大影响。另外,由于生活习惯和认识的不同,师生之间本来就存在代沟,如果学生不满的情绪在教学活动中长期酝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和及时沟通的话,师生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甚至导致矛盾的爆发。
教师责任感的缺失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师将教师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缺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简而言之,只“教书”,不“育人”,使教师教育使命感、责任感缺失。
一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不够。大多数师生交流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下课后就各走各的,无暇或不愿投入过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是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缺失或不足。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多为副课,学校、教师、学生重视力度不够。
三是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不到位。心理疏导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高中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仅仅研究地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远远不够。
4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构建师生关系的策略选择
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民主平等、和谐友爱是目前倡导的教学理念,特别针对当前的00后,高中地理教学中正确的师生关系应以人为本,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基础之上,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知识、精神面貌、道德修养、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层面的充分交流,从而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并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
一是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人特征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共同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是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敢于直言和交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及需要传达给教师——学生应做师生关系中的能动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被动而单一的授受关系,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00后自主意识、独特个性较强的特点,教师要摒弃通过单纯的讲课对学生的“控制”和“约束”,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学生说课讲课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针对地理课程的特点,将地图辅助教学、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从感性中学习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和内容师生交流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生活交流、课后交流等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首先,教师应加强学生心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了解,公开电话、QQ、微博、微信等联系方式,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对其进行积极疏导和帮助;其次,学生应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解除疑惑,化解师生矛盾;另外,学校应多创造师生交流机会,比如开展师生参与的活动,召开家长座谈会,等等。
完善教育评定体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的责任。学校应该深刻反省在教育评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师生交流、教师创新教学形式、高效教学水平、教师德育教学内容纳入教师评定的内容,作为教师晋级、评定职称的依据,去除“唯升学论”。地理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关注学生需要,去除“唯分数论”,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5 结语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目前教学评价体系的失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部分教师责任感缺失的状况,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从态度认识、教学方式方法、师生沟通渠道、教育评定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1]陈国忠.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教研版,2011(8):179-180.
[2]胡云.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11):196.
[3]陈健.浅析构建高中地理和谐课堂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55-156.
G635.6
B
1671-489X(2016)13-0098-02
作者:高之娥,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2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