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中学阅读教学
2016-02-18赖彬
◆赖彬
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中学阅读教学
◆赖彬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网络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利用大学公开课、云课堂、MOOC等网络资源,丰富、引导文本阅读,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个人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阅读教学;教育信息化;MOOC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057
1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项重大工程和任务。教育信息化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经历了起步、应用、融合过程,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的主要教学手段。在内江市东兴区农村学校,“三通两平台”已基本实现,初中生人均图书超过20册。就装备硬件条件,城乡已无差别。但在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始终在起步与应用阶段之间徘徊,教师会使用网络资源,但与实现学科深度融合、教育创新的目标尚远,图书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众所周知,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提升读者的人文涵养,对于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曾经是语文教师,对互联网资源的价值深有体会,网络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文阅读资源,教师引导得当,可事半功倍。
2 农村学校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阅读教学与指导一直是农村学校的短板。近五年,虽然东兴区农村学校的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始终没能彻底地改变,没有把阅读放在应有的位置。
课堂教学重基础轻阅读特别是初中阶段,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字词句、逻辑、修辞的教学,比如对文言文,仍然实行一字一句的解读,忽视向学生推荐足够的篇章来阅读。教师认为,读书不如做题,做题的效果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字词句知识,短期内更能提高考试成绩。因此,大部分教师上课按单元章节,基本不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从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仅在评讲练习和考试题中体现。
课外阅读不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首先,农村家庭普遍无书可读,家庭很少购买书籍,家长缺乏阅读习惯,学生也不购买报刊图书。其次,学校不重视图书的育人功能。目前,本区农村学校的图书装备已初具规模,大大改变了以前无书可读的现象,但某些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影响,不重视图书的育人功能,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让他们“分心”。笔者曾经参加过某城市中学小升初的面试工作,当面试教师询问来自农村小学的学生阅读了什么课外书时,学生无一例外回答“看过四大名著”,再仔细了解,除了四大名著外根本没有读过其他课外读物;而城市学生就明显不同,能答出自己曾读过的《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故事会》《少年科学》《安徒生童话》等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与有效干预学生课外读什么书,对什么书感兴趣,学校图书室有什么书,多数语文教师并不了解,也很少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笔者曾经在学校图书室做过调查,学生最喜欢看漫画、玄幻小说,其次是童话故事、少儿类心灵鸡汤,再次是自然科技类书籍。本以为借阅量大的中外名著,却鲜有学生问津,即便是专门的学生版。学生的阅读完全是一种“自为”现象,主要以消遣为目的。
电子阅读缺乏有效保障农村学校电子学习终端很少。手机带入校园,利弊参半,多数学生都没有上网阅读的习惯。很多教师为管理方便,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学生根本没有电子阅读的可能。按四川省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课每周1节,学生能够进入网络教室,但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主,偶尔浏览网页。即使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开放网络教室的学校也非常少。
3 信息化语境下创新阅读的方法与指导
得阅读者得语文。素质教育与考试得分并不矛盾,随着课程改革、高中考改革,阅读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会写作者,必先会阅读。至于其他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的学习能力,与阅读的关系密切相关。当然,阅读的更重要作用,还是拓宽知识面,提升人文涵养与道德修养。同时,阅读也是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学会信息化环境下的阅读方式语文教师个人的阅读量,总体来说还是不低的。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除了阅读之外,还可以了解专家学者、学科人才对某些文本的不同见解或解读。笔者喜欢阅读古典诗词,曾在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上学习过《中国诗歌艺术》《诗艺人生五典型》《小词中的修养境界》等大陆名校课程和台湾国立大学的《东坡词》,聆听大家讲课,收获甚丰。中国大学MOOC(慕课,http://www.icourse163.org)不仅提供了学习文本和视频,学习者通过讨论、作业和考试,还可以取得认证证书。另外,各中小学教师开坛的网易、百度云课堂,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
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阅读内容首先,可以创设阅读的情境。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作者在课文中巧妙地将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画卷,笔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图画和视频片段,展示有关春的诗句,让学生从感观上了解“春”。学生还可以通过浏览网站,了解春的有关知识,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其次,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信息技术可以快捷地展示大量文本图画让学生阅读。笔者在讲述《陈太丘与友期》时,把同源于《世说新语》的《王戎识李》《管宁与华歆》展示给学生阅读。在讲解《江城子·老夫聊夫少年狂》时,把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展示出来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作者,在两首词中的个人情感色彩是完全不同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网络化的解读与讲评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教师列出书目,建议学生在图书室借阅相应的书籍,同时提供适合中学生的大学公开课这样的网络资源。大学公开课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殿堂,如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学生,可以推荐他学习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的公开课《历史的三国与“演义”的三国》以及南开大学陈洪教授的公开课《六大名著导读》(共10集,可选其中的第1集“《三国演义》从传统文化看三国”和第2集“《三国演义》独特魅力之所在”)。网络课程允许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在网络教室或在手机上学习。文学修养的高低,往往与学历,没有绝对关系,关键在于个人的心智、悟性和思考。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看不懂大学课程。网络学习与阅读一样,虽有一定难度,但更利于学生思考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与作文竞赛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二度创造,写作是一度创造。会阅读者不一定会写作,会写作必会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写作,也更能领会别人写作中的行文布局和遣词造句。教师提供书目,供学生阅读后,开展读后感、类似文体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多多练笔,对学生习作精批细改,推荐优秀作品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应用阅读成果。
G633.33
B
1671-489X(2016)13-0057-02
作者:赖彬,内江市东兴区教育局(64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