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优势与挑战
2016-02-18宁业勤楼世洲
宁业勤 楼世洲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2.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优势与挑战
宁业勤1楼世洲2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2.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适应教育改革政策与实践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已成为必然趋势。从第三方评价的意蕴看,独立自主、专业权威和公平公正是其核心特质。第三方评价有诸多潜在优势,也存在一定挑战。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功效,应对它所面临的挑战,还必须做好多方面工作。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优势;挑战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社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很显然,第三方评价将成为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一、第三方评价的意蕴
简单地说,第三方评价即第三方开展的评价。但要把握这一概念,还得深入理解“第三方”的内涵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诸多属性。
第一,从第三方的产生看意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施动者和受动者,当涉事双方发生矛盾与纠纷并出现各说各有理而争执不下时,第三方即产生了,这时的第三方也即我们熟知的如中间人、协调机构或司法机关等。从这一层面上看,“第三方”在内涵上值得关注以下方面:第三方是针对具体的当事双方而言的;涉事双方处于矛盾状态时第三方即出现;第三方既可以是非专业机构,也可以是正式的专业机构;第三方能公平公正地处理涉事双方间的矛盾。将这一内涵迁移至第三方评价,我们可得到如下结论:首先,第三方是撇开原有“评价”所涉及的双方而言的,如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或政府部门与高校等。其次,第三方产生于评价双方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评价的可信度、公正客观等方面,如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引起高校对其公平性质疑而产生的不满。再次,评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因而第三方评价应由正式的专业机构来执行。最后,第三方成为专业的评价机构,它能公平公正地处理政府部门与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并为涉事方所认可。
第二,从复杂的利益冲突看意蕴。当现实中复杂的矛盾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不只是双方而是多方时,协调矛盾或处理问题的“第三方”就有了新的意蕴。首先,它不再具有实指的排序意义了,“第三方”成为公正公平并值得信赖的代名词。其次,在这一复杂的矛盾中,涉事多方要求第三方介入以公平解决问题。再次,在复杂矛盾涉事多方(或双方)之外另有一公认的第三方,意味着第三方的独立性,它与矛盾涉及的多方毫无利害关系;而且,独立性要求其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只是从静态的机构设置上与涉事多方的无关性,自主性则在动态的运行上不受任何一方的干扰,能自行决策与实施。由此来观照第三方评价,我们又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教育评价活动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是多方的,“第三方”不再具有实指的含义,它的出现即意味着公平公正与信任;其次,从实践来看,教育评价的复杂矛盾中有一对主要矛盾,即教育行政或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评价不能取信于以学生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这一矛盾的出现直接促成第三方评价的产生;最后,在第三方评价中,评价主体究竟是谁,对此,许多研究者提出如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它们的组合等,笔者认为,不管是谁,体系设置上的独立与决策实施中的自主二者兼顾是其必备条件。
第三,从评价的基本理论看意蕴。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将教育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以及二者的结合。很显然,第三方评价属于他人评价。然而,他人评价中的“他人”,可以分为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和毫无利害关系的他人,现有教育评价中的 “他人”多为前者,而第三方评价即属于后者。从评价主客体来看,第三方评价主体即“第三方”,具有第三方特性的团体或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第三方。按照教育部所提出的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可以知道,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教育的各级政府都不属于第三方评价的主体,否则就无法规避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乱象。关于第三方评价的客体,可以是庞大教育体系中的任意一个,如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教师等。但在实际评价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织,且具有一定办学自主权并广受公众关注的院校,很显然更应成为第三方评价的客体。从评价内容来看,一所学校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方面评定其现状、进步与成就,如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学生就业或科研水平等。第三方评价在内容上应关注什么,对此,我们认为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取决于教育的发展阶段、当下社会的关切以及评价目标的定位等。就当前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质量引起诸多质疑,因而也更值得关注;而就业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以此为内容对高校进行第三方评价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至此,可以对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下如此定义:独立于高职教育办学与管理体系之外的专业机构或组织自主地对高职院校在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等方面公平公正地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其核心特质是独立自主、专业权威和公平公正。
二、第三方评价的优势
相对现有的评价,第三方评价有着诸多优势。
第一,从社会分工来看,第三方评价更专业、更高效。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者和机构大多为临时性的“兼职”,且常有变动。非专业、非固定的评价者和机构难以适应现有庞大评价体系的实践需要,严重阻碍了评价工作效率。将现有评价活动从教育行政与管理系统中剥离开来,交由完全独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实施将大大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从社会分工来看,这样的剥离与独立就是教育体系的一次社会分工,它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分工完成后又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分工的作用在于:首先,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其次,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其次,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由此可见,第三方评价可以因专注于评价而能日臻科学,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简化劳动,极大地节约劳动时间,从而为评价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极大可能。
第二,从现实需求来看,更能满足公众的价值期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扩张,选择教育产品的群体急剧增大,而供选择的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办学质量上良莠不齐,这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教育质量的担忧。因此,准确、清晰地知晓当前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就成为公众的一大期待。这就急需一个专业权威且可信赖的参考标准,以选择最优的专业或院校。实际上,在现有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中,并不缺少对高职质量现状的描述,也不缺少对各高职院校或专业的评价,但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存在以下固有缺陷而难为公众所信赖:一是现有的评价多为“自己人”评价,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官方的评价最忌讳对评价对象进行“残酷”的排序,因为这样会影响院校间的均衡发展,缺乏明确的优劣等次,公众无从参考;三是社会公众对官方有些许的不信任,即使官方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因此,建立代表社会公众的第三方评价体系能较好地避免这些缺陷而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从而满足他们对评价的价值期待。
第三,从作用发挥来看,评价功能得到更充分释放。教育评价自产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教育管理者所寄予的诸多功能,如诊断、激励等。然而,当前的教育评价其作用的发挥仍受到诸多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彻于教育评价,这本是适应人性需要的一种进步,但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如照顾评价对象的“尊严”而摒弃“等第”排序,或违背原则式的放行等。其次,人们一直认为,教育评价功能的发挥最终还得有赖于评价对象的自我改进,因此,管理者越来越重视评价对象自身开展的自我评价。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评价即便发现了问题往往也会由于诸多原因而导致问题的解决举措既缺乏力度也没有效率。最后,评价功能的发挥与赋予评价的“威力”密切相关,也就是依据评价结果对对象进行“奖惩”的力度,力度大评价对象就重视,办学行为就高效有力,评价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反之亦然。在现有的办学体系下,出于地方保护,评价所赋予的“威力”甚微以至于评价被忽视从而极大地削弱了评价功能。第三方评价不存在这些问题:它能做到客观公正,这是坚持人本思想的更高境界;作为外来力量,它能得到评价对象的高度重视,从而确保评价所要求的改进举措高效地付诸实施;它将院校直接推向市场,公众依据评价结果选择院校或专业,优胜劣汰机制形成。因此,比起现有的评价,第三方评价的功能能得到更充分释放。
第四,从发现问题来看,更能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教育评价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对现实中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教育实践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在教育评价中能否发现问题以及发现多少问题直接决定着评价意义的实现。在评价实践中,发现问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评价者对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准确认识等。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评判教育活动的角度。现有的教育评价都是教育系统内部开展的,这样的评判不够准确也难以做到全面。第三方评价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仅能提供专业的诊断,还能从社会的大环境下考虑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尽管现有的教育评价也能做到这点,但远不及从第三方的视角审视得透彻与准确。
三、第三方评价的挑战及其对策
当前,许多人认为实施第三方评价不一定能做到独立自主并保证科学公正,第三方仍然存在成为新的利益相关方的可能。从实践来看,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如果情况真是如此,就不能再称之为“第三方”,上述诸多优势也就荡然无存。因此,第三方评价的上述优势还只是潜在的,实施第三方评价只是为这些优势转化为实际功效提供了一个更适切的平台。但是,要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应对实践挑战,还必须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评价机制。第三方评价实施主体可由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用人单位等组建,也可由政府主导,但不管如何,必须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在机构设置、行使职权、处理关系等方面做到独立自主。为此必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运行机制,首先,参与评价的组成人员可来自教育或政府部门,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必须从制度上撇清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以及政府部门间的关系,做到能自主行使各方面的职责与权力。其次,可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第三方评价市场化,使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优胜劣汰的压力下竭力做到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活动。再次,为了避免各高职院校对评价机构的利益渗透,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鼓励甚至是强制各院校主动参与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评价,同时严格管控可能存在的漏洞,严厉打击院校的违规行为,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自主地开展评价铺平道路。最后,第三方评价机构及其内部也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排斥任何利益介入,评价全程公开透明,力求做到规范与自律。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评价的专业权威集中体现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做到科学合理,使评价活动合乎评价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合乎社会公众对评价的价值期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惟有如此,才能产生权威效应并发挥评价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关注以下方面:首先,确立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准确定位评价目标,坚持合理的评价原则,这些是确保评价活动正确开展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成败。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准则,不管是综合性的质量评价,还是专项性的就业等方面的评价,评价体系中的每个评价领域和标准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符合教育发展现状且得到社会公众及院校的认可,还要考虑到各院校办学基础上的差异以及院校的发展特色等,在行文上尽可能明确、具体。再次,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或质性评价或量化评价,或调查访谈或现场查看等,不管怎样,必须准确深入了解对象的实质,公正地作出判断。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作出最终决定时,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积极与院校沟通,既要公平公正,又要合情合理,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指明改进的方向。
第三,实施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即元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不仅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还要以制度的形式将这种监督规范化、常态化,以确保第三方机构运行的质量与效率。元评价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评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此必须建立针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再评价即元评价体系,以确保第三方评价健康发展。元评价可以政府为主导,以机构认定、工作考核、评价复查等为工作重点,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全程监控。可建立奖优罚劣甚至是淘汰机制,确保第三方机构在竞争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在进行元评价实施监督时不可影响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自主性,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治自主权,甚至将独立性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除独立性外,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评价过程中的公正性等也应是元评价关注的重点。元评价在美欧等国高等教育早有实施,美国国家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委员会即负责对全美所有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评价,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也制定了系统的标准,由其对会员国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评价。美欧高等教育元评价已有完善的体系与成熟的机制,为第三方评价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第三方评价作为新生事物,必须予以全面深入认识。第三方评价具有明显优势,也存在一定挑战。实施第三方评价必须以发挥优势为立足点,紧紧围绕第三方评价的独立自主、公平公正和专业权威等核心特质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靳润成.跳出教育看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1 (7):22.
[3]梁卿.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J].职教论坛,2014(22):35-38.
[4]侯光文.试论教育评价元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4):23-26.
[5]Judith S Eaton.Accreditation and Recogn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2015-02-15).http://www.chea. org/pdf/AccredRecogUS_2012.pdf.
[6]ENQA.StandardsandGuidelinesfor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B/OL].(2015-02-15).http://www.enqa.eu/wp-content/ uploads/2013/06/ESG_3edition-2.pdf.
(责任编辑:张维佳)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ING Ye-qin1,LOU Shi-zhou2
(1.Ningbo City College,Zhejiang Ningbo 315100,China;2.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 shows the respon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demand of educational reformpolicyandpractical 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 implicationof thethirdpartyevaluation,independence,professional authority and fairness and justice are its core peculiarities.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 implies many potential advantages as well as challenges.There are many work to do to convert the advantages to actual efficiency an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third party evaluation;advantages;challenges
G717
A
1672-5727(2016)02-0041-04
宁业勤(1973—),男,硕士,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职业教育。
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SCG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