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合作学习行为研究
2016-10-18周青政杨永艳邓先春
周青政 杨永艳 邓先春
(1.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 成都610073;2.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610107)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合作学习行为研究
周青政1杨永艳2邓先春1
(1.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 成都610073;2.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610107)
以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合作学习行为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课堂行为、心理行为、认知行为、社会行为,并深入分析其所属非合作类型及形成原因,最后从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来研究应对措施和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习行为;非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观察、个案研究、访谈等方法,在古德、布罗菲、杜勃鲁、卡特里和米尔本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学生在理论课堂和项目实训中表现出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各种非合作学习行为划分为课堂行为、心理行为、认知行为、社会行为四个大类,共28项,并从非合作学习的角度对其具体表现、变化规律、内外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非合作学习及其行为表征
所谓非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表现出对学习对抗、投机、停滞的现象,学习被否定、歪曲或失效,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非合作学习按其特征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对抗型、投机型和停滞型。
对抗型是指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对教学内容乏味、对教学形式和方法反感、对教学评价和管理办法不满、对教学效果怀疑、对教学目的持否定态度。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往往会主动地反抗教学,甚至影响其他学习者,给整个教学活动制造麻烦。表现为叛逆、烦躁等。
投机型是指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背离教学要求,不按照教学预期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单纯针对评价标准去完成,或采取投机行为以达到取得较好评价与认可的目的。表现为走捷径、钻空子、弄虚作假等。
停滞型是相对于前两种学习状态而显得较温和的一种类型。学习者不承认教学、怀疑教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和新鲜感,但不采取积极的投机行为,而是处于一种消极、稳妥的心态。表现为懒惰、应付了事,对学习持不置可否、等待观望、事不关己的态度。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常见的非合作学习行为
(一)非合作学习行为分类
为了便于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在古德和布罗菲、杜勃鲁、卡特里和米尔本等的研究基础上,将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常见的非合作学习行为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别。
课堂行为属于显性行为,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出勤、听讲、回答问题、做笔记、做练习、考核等环节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心理行为属于隐性行为,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行为,如焦虑、烦躁、迷茫、被动、注意力不集中、叛逆、抵触等行为。
认知行为属于隐性行为,主要指与学生认知能力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的行为。认知行为受学生入学时已建立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及家庭成员组成、结构、职业、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
社会行为属于显性行为,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分组讨论、项目合作、实习实训等互动性学习环节中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非合作学习行为分类情况见表1。
表1 非合作学习行为分类情况分析表
(二)非合作学习行为分析
1.课堂行为分析
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在常见的15种课堂行为中,有9种属于停滞型,情况非常突出。这些学生不承认教学、怀疑教学,也有的是缺乏自信,自称学不懂,心态消极,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其情绪变差或表现过激,则会演变成不回答问题、不交作业和不参加考试、早退、旷课、哗众取宠等对抗型行为。但绝大多数停滞型非合作学习者都会想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于是会出现作弊、抄袭作业的投机行为。
2.心理行为分析
心理行为方面全部为停滞型,这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合作学习的一个明显特征。迷茫是因为无目标,目标不清晰,或目标过多、过大而自己又难于达到,于是不知所措。被动是因为无必须学习、必须学好的压力,觉得学不学都一样,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持久性差。沉闷是因为对学习兴趣低、容易认知疲劳,表现出兴奋性低。懒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是因内心浮躁,静不下来而表现出的不想做事;另一种是自身活动性差,什么都不想做。
3.认知行为分析
认知行为前两种属于停滞型。学习习惯差是在之前的学习阶段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性学习是学生仅仅在对教师讲到的某个小知识点有兴趣时表现出短暂的兴奋性,但并不持久,往往会在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操作步骤较多时就放弃了。学习者家庭背景对其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动力差。学生往往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尚可,毕业后无找工作压力等原因丧失学习动力。二是学习观偏差。家庭环境的不正确引导,会扭曲学生的学习观,认为读书无用或要多学习一些捷径之道。后两种学生容易成为对抗型。
4.社会行为分析
在需要小组协作的实训环节中,非合作学习者常表现出3种停滞型和1种投机型行为。积极性低是学生不会在教师进行活动安排和指导后跟着动起来,而是需要再三催促、劝说,才勉强行动。合作精神差是学生不愿意与人合作,自己做不来也不会主动去和别人组队,更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不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服从团队的安排。缺乏责任感是学生不愿意有所付出承担项目任务,相互推诿。其结果就是在考核中求他人帮忙,在其他小组去挂个名,或求教师让其争取蒙混过关。
(三)非合作学习行为运动变化规律
这里所指的运动变化规律,是指在教师未施加有效干预的情况下,三种非合作类型可能发生的运动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非合作学习行为的运动变化规律图
1.相对稳定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如果没有施加有效干预或受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非合作学习行为会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比如,一个对抗型的学生一直不来上课、也不交作业、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一个投机型的学生总是打听如何考试、抄作业、作弊、求人帮忙等;而一个停滞型的学生虽然经常光顾课堂,但总是不在状态。
2.相互转化
(1)停滞型的最终选择是投机。停滞型的学生会光顾课堂,但常不在状态,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学习应付了事,偶尔出现短暂的选择性学习,在教师的印象中缺乏“存在感”,但为了取得成绩,如果自身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就会变成投机型。
(2)停滞型易受对抗型的影响。如果一个对抗型的学生表现活跃,最容易跟随、模仿的就是停滞型。对抗型的学生表现出的有个性、有想法,对停滞型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本来对学习就缺乏目标、懒惰、没有信心,还不如干脆早作打算另谋出路,最终变成对抗型。
(3)对抗型的三个选择。对抗型的学生如果“在另外的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其最直接的选择就是放弃学业。如果做得不是很好,出于对家长和自己大学生活的交代,会转变为投机型,力争蒙混过关,顺利毕业。而那些对抗程度相对不强烈的学生,如果在另外的方面做得不如人意,或者对之前沉迷的东西失去了兴趣,就很可能会回到课堂上来,但因为漏掉太多教学内容,更加难以学懂,只好得过且过,变为停滞型。
(4)投机型的学生因为目的非常明确,稳定性较强,不太可能转变成停滞型和对抗型。
3.扩散性
无论是投机型、停滞型,还是对抗型,都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受其影响,班上的学习风气会急转直下。很多学生都认为“一个好的班风可以带动我们更好地学习”,班风不好即使是合作学习的学生,也难免降低学习效率,最终失去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综上,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合作学习行为主要是停滞型和投机型,极少会表现出强烈的对抗型,有的也最多就是不回答问题、早退、旷课等,以此来表达对学习的不合作态度。如果加强考勤和考核要求,他们又会回到课堂上来,表现出停滞型,为了拿到课程学分,又会采取抄袭作业、作弊的投机行为。
三、非合作学习行为的形成原因
非合作学习行为成因非常复杂,可能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除了人的内在需求机制、教育发展阶段、学习层面之间的矛盾等外,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出现非合作学习行为,还有一些特有的原因。
(一)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固有难度
计算机技术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技能,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技能,学生不但需要多观察、模仿、反复训练,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从一而推及其他。而高职学生本身在这方面就较薄弱,加之还有不少比例的文科生源,这种固有难度是无法回避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学生无法学好计算机技术,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管理措施相结合,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低
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学生谈论较多的就是要付出很多精力,学习大量的技术,才能找到一个糊口的工作(刚毕业的初级技术人员,薪水不会太高);且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还要被评头论足,受人管制,很不划算,远不如其他诸如销售、电商、行政管理类的工作,来钱快或轻松自在,所以学习缺乏积极性。内在动力的缺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就感低,也会导致其学习行为没有持久性。
(三)信息素养的缺失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学习不在行,但因为长期接触计算机、互联网,对各种通讯手段和软件应用较为熟悉。畅通的信息渠道和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加之自身信息素养不够、自控能力差,缺乏辨别、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容易被信息淹没、沉迷游戏和虚拟世界,失去自我。
四、应对措施与策略
(一)设定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总的说来,非合作学习行为都是因不正确的学习观,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而很大一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存在学习目标缺失、模糊不清等问题。目标设定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干预,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比如,一个自以为父母有关系能帮自己找工作的学生,学习上自然就不上心,教师可以教他正确地看待父母能提供的所谓“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稳定性,而即便通过关系找到工作,今后的发展也还需要学习各种专业技能。
(二)信心培养,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价值
高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差,在学习上的成就感较低,对自己能学习好计算机技术并以之为职业是怀疑的或模糊不清的。可以通过职业认知教育、企业参观、专家讲座、工学交替、项目实训等,在具体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学好相关技术的信心。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保护,提高其追求成功的动机,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设置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
(三)文化感召,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文化生活,相关活动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倡导构建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文化情景”,让学生在高职教育中找回自我,发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要关心关注其家庭背景,及时提供实质性的理解和帮助,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四)推陈出新,提倡面向学习者的课程设计
面向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课程设计,对教师而言相对容易,而学生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加之非合作学习情况突出,课程设计更加困难。虽然如此,却不能望而却步,“面向学”而不是“面向教”是必然趋势。这里的学不仅包括学习,也包括学生,以及和学习相关的诸多因素。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研究非合作学习行为,改变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方式,是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课题。
(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
学生的认知疲劳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即使是合作学习的学生也会因为长期面对一个教师、一个领域的知识、固定的授课模式和节奏而产生疲劳,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标准化、统一性”的理念应该摒弃。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整合利用MOOC、微课、专题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并研究如何将学生常用的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等融于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提供新的刺激,才能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1]姚纯贞,米建荣,王红成.国内外学习行为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30):48-50.
[2]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于飞.高职学生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与统计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3):35-37.
[4]翟成羽.大学生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行为关系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8):154-157.
[5]刘利.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文化思考[J].职教通讯,2011(17):24-27.
[6]王月霞.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璐)
Research on Non-cooperative Learning Behavior of Com puter Science M 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Com puter Science M ajors of Sichuan Huaxin M 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ZHOU Qing-zheng1,YANG Yong-yan2,DENG Xian-chun1
(1.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73,China;2.Tourism Department of Sichuan Huaxin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Chengdu Sichuan 610107,China)
GTaking the non-cooperative learning beh aviors of computer scien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ir complex learning behaviors into classroom behavior,psychological behavior,cognitive behavior and social behavior.Thenthe non-cooperative learning attributes and causes of these behaviors are analyzed.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trategies fromthe aspects of teaching reform,curriculumdesign,student management and campus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sciencemajor;learning behavior;non-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 reform
G718
A
1672-5727(2016)02-0073-04
周青政(1984—),男,硕士,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高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计算机教育、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改项目“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研究”(项目编号:XM201400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