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效能:职业学校评价的新视角
2016-02-18邢飞越蓝欣
邢飞越 蓝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学校效能:职业学校评价的新视角
邢飞越蓝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300222)
对学校效能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学校效能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等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校效能理论为基础,构建职校效能理论,评价职业学校效能的观点。认为将学校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学校评价,研究职业学校教育净影响所产生的增值情况,对于科学分析、评价职业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效能;职业学校效能;职业学校评价
科尔曼于196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教育机会均等报告》是学校效能研究的导火索。该报告认为,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学校几乎没有明显作用,不同的家庭、邻里、同伴环境是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无疑质疑了学校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引起了广泛争议,开启了对学校效能研究的序幕。
一、什么是学校效能
学校效能研究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学术界对其概念理解依然争议不断。我国大陆学者孙绵涛认为,学校效能是一种学校具有的特性和有效作用,“是指学校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并能满足系统内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孙绵涛成为我国大陆学校效能学术研究的第一人。此后陆续有人撰文研究学校效能问题。张煜从学校影响的角度将学校效能定义为“对学生所产生的教学影响的程度”。温恒福认为,学校效能就是教育主体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通过教育活动,获得高水平绩效的能力,即学校效能是一种实现目标的能力。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功能的角度将其定义为“学校在固定输入下可以表现出来的功能的程度”。他将学校效能分为技术/经济效能、人际/社会效能、政治效能、文化效能及教育效能五类。台湾学者吴清山认为学校效能“指一所学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绩效,它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校长领导、学校的气氛、学习技巧和策略、学校文化和价值以及教职员发展等”,它是以各部分目标的实现达成整体目标。国外学者关于学校效能的定义中,摩特莫(Mortimore)的界定更为清晰,得到广泛认同,他认为用“学生进步程度”来衡量学校效能高低。“学生进步程度”指学生经过学校教育后所获得的实际进步,将其与依据起点水平作预测应该获得的学习进步作比较,实际取得的进步大的学校是有效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学校效能概括为:“学校在考虑学生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和先前学习的同时应在一个广泛范围的智力、社会和情感的成果里促进学生的进步”。总体来说,虽然学校效能定义丰富,但其内涵始终围绕着学校功能发挥及目标实现,并且注重学校运作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学校效能内涵可以理解为学校通过自身努力,发挥学校各方面功能,进而实现学校教育目标。
二、学校效能理论发展脉络分析
对学校效能的研究重心几经转换,形成了研究的不同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围绕学校是否真的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被称为“学校效果”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研究重点是“有效学校”的特征问题,被称为“有效学校”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描述有效学校,而是致力于创造出有效学校,将学校变得更好,于是逐渐进入学校改进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校效能理论与学校改进实践相结合并形成国际化发展趋势,被称为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相结合时期。
从学校效能理论基础的变化看,学校效能研究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学校效能研究主要是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称为“教育生产功能”研究时期。这个时期学校效能研究采用“输入—输出”模式,评价学校投入的资源对教育产生结果的关系,投入的学校资源包括物质、经济资源等,教育产出主要指学生的学业成绩。经济学驱动是以目标实现为追求,通过增加投入,达成目标的实现程度,不考虑其他因素。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并不完全适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学校效能是一种相对狭窄的视角。企业的目标是产品的生成,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如何判断学生发展确定目标的实现并不具体,与企业中产品的输出不同。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组织理论的发展,人们又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研究学校效能,提出了对学校效能的不同理解,从而进入了以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时期。而不同流派的组织理论对学校效能的理解也有差异。有机系统的组织观和科层体制的组织观将学校效能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保持自身健康发展的能力和学校维持结构稳定、持续发展的能力;人际关系组织观和政治冲突组织观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对学校效能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学校效能就是学校内部人员的满足感与人际关系和谐的状况,另一种观点是学校效能就是学校内部满足外部重要群体需要的程度。早期的经济学观点过分强调投入对教育产出的影响,忽视了其他方面因素,相对于早期的经济学观点,组织理论完善了很多,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效能涵义。但是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质被组织理论忽视,将学校看作一般组织的讨论导致了组织理论学校效能的缺陷。
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学校效能研究和基于组织学理论的效能研究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两大理论却贯穿于整个学校效能历史研究中,随后的研究主要以这两大理论为基础进行演变,一种趋势是将两大理论相结合,既考虑到教育投入对教育产出的影响,同时注重多角度分析学校效能的内涵;与此同时,增加了学校工作中需要的相关理论,如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等,学校组织的教育性质逐渐受到了重视。
三、学校效能的功能分析
了解学校效能的功能对于研究学校效能是有必要的,人们在研究学校效能的过程中对学校效能取向上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对学校效能取向及价值取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学校效能的功能。
香港学者郑燕祥依据不同的教育效能理论和范式及产生的不同影响将学校效能划分为三种不同取向。第一代取向是指向内部的学校效能,关注学校实现目标过程中有效行为的提高;第二代取向是联接外界的学校效能,学校效能的高低取决于是否使相关人士获得较高满意度;第三代取向是面向未来学校效能,提倡学校对学生未来各方面发展的关注。
谌启标总结出三种学校效能观:经济学取向的学校效能观——关注“教育的生产函数”,注重教育投入至教育产出之间关系;教育管理过程取向的学校效能观——关注实现教育目标的学校运作过程的影响,讨论维持学校效能的条件;综合层面的学校效能观按照“人”和“情境”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作为学校主体的校长、教师和学生组成“人”的方面,教学、学习及组织情境作为客观的外在情境组成了影响主体效能发挥的“情境”方面,“人”与“情境”相互作用,构成学校效能的复杂的、动态的、有机的结构。
陈欣从三个维度六种取向的多维角度全面理解学校效能,为人们展示出三个维度与六种取向互相融合的学校效能分析框架。其中过程取向和结果取向、内部取向和外部取向、当前取向和未来取向分别构成学校效能的过程—结果维度、内部—外部维度、当前—未来维度。
王俭在分析三种学校效能取向的基础上,总结了学校效能的价值取向,认为学校应该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才能实现学校效能的价值,这与价值领域中最常见的三对关系是对应的。学校效能价值取向的分析,使人们更加明白学校效能的特点与功能,进一步为学校效能的价值判断提供理论依据。该文按照时间取向、空间取向和核心取向对学校效能价值进行剖析,认为教育在强调即时性、显性功效的同时要关注长期效益,做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学校应使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都得到相应的满足,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关注每个人发展,强调教育公平,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和谐。
综上所述,学校效能具有多方面功能。第一,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目标可分为近期教育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近期教育目标主要是教育产出,即学生成就。对于学校而言,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学生成就,也是衡量学校优劣的直接标准;长远发展目标指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满足当前需要,也要满足长远发展需要。第二,能不断促进学校改进。学校效能注重学校运作过程,通过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组织内部相互协调,完成教育目标,这一过程是学校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三,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学校是社会上的组织,所培养的人是社会人,教育功能决定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第四,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学校效能是内部和谐运作,满足外部需求,关注每个人的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
四、学校效能的特征分析
学校效能是评价学校的一种新的综合质量指标与方法的统称。遵循“增值原则”与“净影响原则”是学校效能的重要特征。所谓“增值”就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在输出与输入对比时产生变化的部分,“净影响”就是排除学校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获得的纯粹的学校教育影响。而“增值原则”就是将学生经过学校教育后,各方面素质的“增值”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实际取得的成果的依据。“净影响原则”就是以排除学校以外的家庭教育、社会媒介等因素之后纯粹由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效果的评价。这两项原则既反映了对学校的公平性,也反映了对学生的公平性。增值原则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的差异,从进步程度去评价学生,进而评价学校的作用,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的发展是有明显作用的,以往的评价忽视了起点水平的现实,以最终的成绩评价学生、教师与学校,缺乏公平性,这种行为造成生源质量的争夺,同时也减少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及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将进步程度作为衡量标准,解决了因起点水平不同带来评价不公平的问题。
五、职业学校效能研究
职业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无论是生源质量、毕业去向还是教育课程,职业学校都与普通学校差异巨大。但以往的职业学校评价往往采用关注教育结果的静态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背景差异,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进步,学校的教育影响,导致对职业教育发展不利。
将学校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学校评价,研究职业学校教育净影响所产生的增值情况,对于科学分析、评价职业学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学校效能研究的意义
第一,以科学的方法、确实的证据证实职业学校所发挥的作用。学校效能研究起源于验证“学校是否有效”,最终证实了学校存在的作用。同样地,我们也期望以职业学校效能研究证实职业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
第二,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学校效能关注“增值”和“净影响”的原则是对教育公平性的最高表现,对于职业学校尤为重要。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个性差异较大、心理相对脆弱是普遍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势必对职校学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学校以往采用的教育质量评价,只关注最终的教育产出,忽略了学生的起始差异,既是对学生的不公平,也是对职业学校的不公平。职业学校效能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在本质上与以往采用教育质量评价职业学校有着不同,它着眼于职业学校教育从投入到产出整个动态运作过程,以学生的进步程度作为评价标准,适合职业学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特点,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减少了职业学校压力,提高了教师、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对自身的认同,培养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加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改进。学校效能研究主要涉及“学校是否有效”、“有效学校的特征”以及之后“如何改进学校”,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职业学校效能研究的关键在于找出影响职业学校效能的关键因素,推动职业学校的不断改进,使之成为有效能的学校。
第四,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效能的发挥通过教育目标实现程度衡量,并且关注近期教育目标和长远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注重培养既有较强专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而且为人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并且不仅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其他成员发展,是一种学校整体全面发展,职业学校效能的有效发挥为人的发展提供动力。
第五,为社会服务。研究学校效能不仅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也要实现社会价值,这也是教育价值所在。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最终面向社会经济,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二)职业学校效能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针对职业学校效能的理论研究。分析目前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其研究框架上看,都是研究普通教育的,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无论在本质上还是教育目的上完全不同,不可将学校效能相关理论直接用于研究职业学校。并且,就当前的研究现状看,关于职业学校效能的相关研究不仅少,即使有也是研究某一变量与职业学校效能的关系,如探讨文化与职业学校效能之间关系、研究组织结构与职业学校效能的关系,缺乏对完整职业学校效能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二,职业学校效能研究的复杂性。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这使得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专业结构、教师素质、教学组织、教学条件等方面区别于普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复杂。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效能研究的复杂性。比如,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到理论课和实践课相互贯穿的程度;专业结构上,要考虑专业结构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教师素质上,除了考虑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外,重点是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等等。
(三)对职业学校效能研究的建议
第一,理解职业学校效能内涵。由于目前缺少对职业学校效能内涵研究,研究职业学校效能存在困难。研究职业学校效能内涵要理解学校效能,并需要明确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及本质特征,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教育目的为依据,并根据职业学校具体情况,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而制定的。将学校效能与职业学校特征相结合,引申出职业学校效能内涵。
第二,探索影响职业学校效能的因素。影响因素的确定是学校改革的前提。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影响职业学校效能的因素与普通学校会有一定的区别,要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去探索影响因素,研究职业学校中各个层面效能,如校长层面、教师层面等,分析其如何相互协调,并且研究最终如何通过组织整体来实现。
第三,建立职业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学校效能评价是对学校效能的价值判断,是将学校效能理论付诸实践。学校效能评价的开展需要以评价模式的建立为前提条件。因此,评价模式的建立要有整合的职业学校效能观及突出的教育目的,将各个层次的影响因素考虑其中,反映出评价原则,即增值和净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职业学校效能评价,将评价模式运用于实践。
将学校效能理论引入职业学校,是职业学校评价的一个新的视角。鉴于职业学校教育的复杂特点,应当从多元视角理解和把握。探索职业学校效能的内涵、分析影响因素的运行过程、建立适合职业学校的效能评价模式,最终为改进职业学校提供依据。职业学校效能研究是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通过对学校效能的追求,促进职业学校不断改进,始终朝着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1]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J].教育与经济,1994 (3):1-5.
[2]孙绵涛.教育效能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5.
[3]温恒福.学校效能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教育研究,2007(2):56-60.
[4]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陈国萍,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
[5]吴清山.台湾:学校效能的重要理念[J].基础教育参考,2003(11):46-47.
[6]张煜,孟鸿伟.学校效能研究与教育过程评价[J].教育研究,1996(7):59-64.
[7]杨琼.学校效能与学校改革:对英国最新研究成果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35-38.
[8]谌启标.学校效能研究与学校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7(20):14-18.
[9]郑燕祥,姚霞.世纪初学校效能的新取向——从指向内部、联接外界到面向未来[J].教学与管理,2002 (13):3-5.
[10]谌启标.学校效能论[J].江西教育科研,2001(6): 24-26.
[11]陈欣.学校效能的多维透视[J].教学与管理,2003 (19):15-17.
[12]王俭.论当代学校效能的价值取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7(6):4-8.
[13]张煜.学校效能评价——一种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与质量监控的理论与方法 [J].中小学管理,1997(Z1):62-63.
[14]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5]汤林春.学校效能研究略论[J].小学教学参考,2004 (30):4-6.
[16]蔡永红.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3-8.
[17]陈光春.学校效能研究新进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7(20):23-26.
[18]吴言.学校效能:一个新维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8(7):1.
[19]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4-70.
(责任编辑:付安莉)
School Effectiveness:A New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XING Fei-yue,LAN X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Based on comb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connotation,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the viewpoint is proposed that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ory is used to build vocational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ory and to evaluate vocational school effectiveness.It is considered that in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s it is important to apply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ory to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and study the added value caused by the net effect of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school effectiveness;vocational school effectiveness;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G717
A
1672-5727(2016)02-0045-05
邢飞越(1990—),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认识论研究”(项目编号:DJA1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