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是“看见自己和任何人不同”的过程

2016-02-17钟煜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牛牛宠物爸爸妈妈

钟煜

游游幼儿园小朋友的妈妈,大约有一半是全职妈妈。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追着我问:“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妈妈都不上班,就你非要去上班?”

去小朋友家玩,回来之后她凑在我耳朵边说:“我觉得他们家有点小,我们小朋友去了,他奶奶就没有地方坐了。为什么他们家小啊?”

类似的问题还有:

“小雅说她有个大哥哥,都10岁了呢!她为什么有大哥哥?”

“咚咚明天就再也不来幼儿园了。因为他们家不住在北京了。那他们能去哪儿住啊?”

“为什么你说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能养猫?楼下的妹妹比我小,她家就有猫!”

“安安说他没有舅舅。我说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有舅舅,对吧?”

甚至还有这样的对话:

你和牛牛的妈妈谁大谁小?

呃,应该是我大。

为什么我和牛牛一样大,但是你要比他妈妈大呢?

以及这样的:

毛叔叔(我的意大利朋友)还真是有很多毛哦。你觉得毛弟弟的毛也多吗?

嗯,应该是也多。

为什么?

因为小孩都会像他们的爸爸妈妈。

幸亏我不是他们家的小孩,对吧?

我猜,这样的交流,大概也是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的日常交流。

我不认为这是“攀比”,成长的基本过程或许就是“看见不同”的过程。

先是:我和妈妈是不同的。我是我,妈妈是妈妈。

然后:我和别的小朋友是不同的。我喜欢的,他不一定喜欢。

然后:我的家和别人的家是不同的。我们在这边,他们在那边。

再然后: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不一样。

现在的小朋友,交游广,见识多。世界每天每日,每时每刻,在他们身边渐次打开,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对区别,对差异,对丰富,他们有比我们这一代人更早更多的体验。

看见不同,是孩子的功课。

而作为成长路上的随行者,我们对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疑问的评论、解释,甚至只是下意识流露的神色与表情,都会在孩子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以平常心看见不同,是我们与孩子共同的功课。

所以,看见这本大大的《家庭超级大书》时,这就是我和游游这个时候刚好需要的,可以让我们“看见不同”的书。

然后,安静的,一个话题一个话题地介绍不同家庭的状况。

没有多余的评价——

“可是真实生活中,家庭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比如:

有的孩子,只跟他们的爸爸,或者妈妈一起住

有的孩子有两个妈妈或者两个爸爸

文字是简单明白又非常准确的概括,图画充满丰富的细节和小乐趣——

人们住在各式各样的房子里……

有些小家庭住在大大的别墅里

有些大家庭住在小小的公寓里

还有一些人没地方住

有些家庭,每个人都有工作

还有些家庭,只有一个人去上班

有些爸爸妈妈在家里工作

不渲染,亦不回避——

还有些爸爸妈妈,根本找不到工作

不动声色的幽默——

有些人认为宠物也是家庭一员,有些宠物认为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一员

忽然有惊喜——

有些家庭不能养宠物——不过仍然阻挡不了他们的梦想

以及想象力——而且每个家庭总有些办法拥有某种宠物

除了房子、工作、宠物,还有假期、学校、衣服、节日庆祝、交通工具、食物等很多话题。

然后这样安安静静地结尾了——

所以,家庭有大的、小的、快乐的和悲伤的,也有富有的、贫困的、吵闹的和安静的,还有凶巴巴的、好脾气的、忧心忡忡的和无忧无虑的。

当然,大部分家庭在不同的时间都会经历以上的某些情况。

今天,你的家庭是哪种情况呢?

猜你喜欢

牛牛宠物爸爸妈妈
可笑的牛牛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家乡的变化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顽皮的牛牛
我的爸爸妈妈
牛牛的耳朵
抬起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