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在线,今天俺做主
2016-02-17弗里曼
弗里曼
没养孩子前,听过一次家庭教育讲座。有个桥段,记忆贼深。怎样说服孩子去做一件事?专家教了个很好玩的办法——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
举个例子:妈妈想让孩子关了电视,去做作业。一般情况下,家长会说:“快把电视关了,做会儿作业好吧?”这是给孩子出了道判断题,孩子很容易回答“不好”!
而如果换种说法:“宝贝,你是要先吃饭?还是先做功课?”这就是给孩子出了道选择题。二选一,不管选哪个,都没电视的事。成功说服孩子干家长想让孩子干的事,oh yeah!
当家长十分十分想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时,可以用这种选择题代替判断题。因为这样能减少冲突,而且看上去还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孩子就会很愿意配合。
听上去很合逻辑,我当时觉得这专家真靠谱,磨拳擦掌要生个孩子来试试这办法灵不灵。嘿,小宝贝,你是想给爸爸捶捶背啊,捶捶背啊,还是捶捶背啊?
多年后,我终于用上了。
有一天,带闺女去公园疯了一上午,汗流浃背地回到家,姥姥已经做好饭等着我们。我巴不得赶紧填饱肚子,四仰八叉去睡一觉。于是脸上堆满了笑,问闺女:“咱们洗洗小手去吃饭吧?”
闺女甩开我,说:“不不不!”
孩儿她妈跺脚提醒我:用选择题,别用判断题。嘿,竟然忘了这绝世宝典了。
我换了问法:“小宝贝,今天你是想吃蒸豆腐啊,还是想吃炖豆角啊?”俩菜都是闺女爱吃的,都在餐桌上摆着。
闺女又一次甩开我说:“我不吃蒸豆腐,也不吃炖豆角。我要在这里玩!”
神马?你不按套路出牌嘛!你应该二选一的嘛!这是专家说的!
当然,我没有恼怒,却笑抽了。才两岁多一点,小脑瓜已经会跳出圈子思考了。看来专家的办法不是全都灵验的,也许对有的孩子有效,但在俺家,失败了,不用等她上学不做作业这事了。也没办法去问专家了,自己想辙吧。
赶紧吃饭赶紧睡觉,下午还有好多事要做呢,计划安排得满满的,这是我的想法。而孩子想不了那么远,她就是活在当下的。她要在客厅玩,这是她的想法。以她的年龄是理解不了我的,而我却能理解她,那我就该尊重她。
“你很想玩一会儿再吃饭对吧?好,那咱们玩五分钟后再吃好吗?”
闺女很愉快地做了道判断题——好!其实不到五分钟,她就放下玩具,跑到餐桌上去了。
当然,有时候选择题也是有效的,那是在选项里有闺女的愿望时。
看来,亲子沟通真不是技术活儿。如果看成是纯技术活,那就相当于把孩子当成了机器,发啥指令,他就会有啥反应。如果不那么重视技术,而是心怀好奇——孩子为啥那么想,为什么那么做呢——很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嘿,我也是瞎感慨,你也别太当真。那谁谁不是说吗,叨逼叨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