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效果分析
2016-02-17吴树旭郭俊彪
吴树旭 郭俊彪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州市 510000,E-mail:wusx4203@163.com)
临床创新
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效果分析
吴树旭 郭俊彪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广州市 510000,E-mail:wusx4203@163.com)
目的 观察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肩胛提肌损伤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疗法,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效果好,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肩胛提肌损伤;小针刀;整脊手法
肩胛提肌为一对带状长肌,上起于胸锁乳突肌深部,下止于斜方肌深面,主要功能为肩胛骨、头部及颈部的回旋及伸缩等提供力量。肩胛提肌损伤好发于经常低头工作或者颈部经常前屈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颈上侧部酸胀重压感、颈部活动受限、肩胛上区不适及上肢活动受限等[1]。肩胛提肌损伤与颈椎病及肩周炎临床上较难鉴别[2],一旦误诊将导致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胛提肌损伤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局部封闭、针刺治疗及针刀治疗等[3]。整脊手法是以按压疏理、分筋弹拨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促进督脉气血和畅,恢复脊柱及周围组织的力学平衡,近年广泛应用多学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4]。本研究观察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肩胛提肌损伤患者66例。肩胛提肌损伤诊断标准参考《针刀医学原理》[5]:(1)有长期低头工作及急性肩胛提肌损伤的既往史;(2)反复发作的单侧肩胛上部酸胀及疼痛病史;(3)肩胛内上部存在压痛点并可触及结节的存在;(4)患侧上肢外伸或肩胛上提时疼痛加重。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岁,<70岁;(2)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肌肉外伤、手术史;(2)对小针刀恐惧或过敏;(3)高血压和糖尿病不能控制至正常范围,其他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等。本研究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征得单位临床试验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2.6±4.8)岁;病程(2.6±1.3)个月。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1.5±7.3)岁;病程(2.4±1.6)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针刀疗法,观察组给予小针刀疗法配合整脊手法,均由同一手术医生和护理团队依据标准医学流程完成。
1.2.1 小针刀疗法 :C1~4横突后结节处有压痛点及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脊柱缘最上端有压痛点的患者分别取卧位及坐位;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C1~4横突后结节处有压痛点,针刀刀口平行于身体纵轴,针体以垂直于横突后结节的方向刺入皮肤,按顺序分别行纵向疏通及横向剥离,整个操作过程局限于横突后结节骨面。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刀口与肩胛提肌肌纤维平行,针体与皮肤垂直进针,刀刃到达第二肋骨骨面后行纵向疏通及横向剥离,有硬结者可纵向切割后出针。肩胛骨脊柱缘最上端有压痛点,刀口与肌纤维平行,针体垂直骨面,将斜刃针刀探至肩胛骨脊柱缘最上端,刀刃于骨内缘骨面上划割数刀后出针。每周1次,共1~2周。
1.2.2 整脊手法:取仰卧位,头超出床边,术者右手扶患者头部,左手扶下颌处,行约1 min左右的牵引对抗操作。将患者头前倾10~20°后,突然加大拉力,用右手拇指对肩胛提肌损伤部位的压痛点进行推顶,扶正换着头部,重复上述牵引动作约3 min后,对患者的压痛点进行按揉推拿约4 min。整脊手法1次/d,治疗时间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6]:(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90 d内无复发,可从事正常的体力活动。(2)有效:症状大部分缓解,体征消失,遇到寒冷或者其他刺激因素后复发,可从事正常的体力活动。(3)好转:症状体征稍缓解。(4)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总有效率=(治愈+有效+好转)/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x±s)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u=9.541,P=0.0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小针刀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较多,而关于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报道较少,治疗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小针刀单独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采用小针刀法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VAS评分更低,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肩胛提肌止点为各种拉力及应力集中之处,肌纤维突然受到牵拉或慢性劳损时,肌腱部位可能撕裂,从而引起出血、渗出及水肿[7]。撕裂部位最初可能为无菌炎症,继而导致肌纤维渗出,局部粘连及瘢痕形成[8]。粘连及瘢痕可能压迫肌纤维的神经及血管,各种炎性因子也可能刺激末梢神经,从而引起损伤部位的酸胀及疼痛感[9]。小针刀疗法直接清除肩胛提肌止点各处的粘连、瘢痕,疏通被压迫的神经及血管,同时消除可能引起末梢神经痛感的各种炎性因子,因此可明显缓解肩胛提肌损伤患者的疼痛症状[10]。
整脊手法是一门从脊柱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学科,其应用特殊的手法,结合针灸、刮痧、点穴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骨关节、颈椎、腰椎及椎间盘等进行调整,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解除脊柱周围组织的各种病理改变,消除脊柱周围组织对神经及血管的压迫,清除炎性因子对神经的痛觉刺激,从而缓解骨骼与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11]。文献报道[12]小针刀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后易复发,且属于盲法操作,易误伤病变周围组织而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应用整脊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小针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效果优于小针刀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出院后复发率缺乏随访数据,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治疗效果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1] 蒋前明,毛根息.肩胛提肌止点局部封闭治疗颈肩痛5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3):1 994-1 995.
[2] 李 霞,房连强,李 里,等.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1):27-29.
[3] 姜承昌.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文本的编写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 王庆甫,时宗庭,黄 沪,等.中医整脊手法及牵引治疗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前后X线分析[J].中国骨伤,2013,26(1):19-23.
[5]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4-126.
[6] 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24-27.
[7] 李文光.针刀配合封闭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14,12(24):187-188.
[8] 陈 红,朱红坤,瞿群威,等.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3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5):57.
[9] 孙运强.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5):534-535.
[10]郭孟霖.小针刀联合黄瑞香局部注射治疗肩胛提肌慢性劳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6):145-147.
[11]王顺兴,黄 泳.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12):1 573-1 574.
[12]苗战杰,周宾宾,崔 波,等.整脊手法与放松手法对颈性眩晕干预治疗效果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43-44.
吴树旭(1982~),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慢性疾病保守治疗。
R 685.4
B
0253-4304(2016)11-1618-02
10.11675/j.issn.0253-4304.2016.11.41
2016-05-10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