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觉醒

2016-02-17李俊峰

职教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办学

□李俊峰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觉醒

□李俊峰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觉醒极其重要。结合学校自身、师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应从分析文化觉醒的动力入手破解文化觉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文化规划、精神培育、品牌创建、文化活动等四个方面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觉醒的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文化觉醒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民族自信,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文化的自信[1]。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职能,自身要有先进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源自强大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前提首先是文化的觉醒。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也迈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文化建设领域,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何寻找新的发展落脚点,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文化是新建本科院校打造“应用型”、“地方性”特质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动力。文化觉醒,对于大学来说,就是从时代的高度和文化的视角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深刻认识[2]。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文化觉醒与自身实践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联系、互为动力、互助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推进文化建设、在文化觉醒进程中狠抓“应用型”、突出“地方性”。一方面,应通过制度创新、文化建设、精神塑造等途径,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精气神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人才培养改革,不断寻求文化层面的改革创新,凭借厚实的文化基础推陈出新,努力实现自身新的文化觉醒。

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文化觉醒的价值

(一)引领学校的整体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或转型变化,需要建立适合本科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但是,长期的专科教育理念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固有模式较难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大学文化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阻碍改革发展的步伐。学校层面,要凝练和普及“职业文化”、“行业文化”等文化理念,要按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趋势及时转变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努力营造适应学校发展的大学文化氛围,助推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显然,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必须以“应用型”的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推进自身的文化觉醒,发挥以文化引领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更好地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职能。

(二)激励师生的个体发展

大学文化建设的中心是人,大学文化建设应始终基于大学师生,且为了大学师生[3]。新建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较好的责任意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等方式,构建一种符合自身发展轨迹的大学文化,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大学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更大、价值更深远,不仅影响其教书育人的过程,而且引领其为人师表的一生。新建本科院校要营造和培育优秀的大学文化,以“应用型”的文化精神激励师生的个体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师生个体的文化自觉,使他们自觉践行“职业文化”、“行业文化”等文化理念。也就是说,新建本科院校要激励他们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能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率先垂范、追求卓越。

(三)促进社会的综合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纳入校地合作范畴。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思想和职能的新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思想文化[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综合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工业化使得大学和人才在社会综合发展中的地位与使命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形势下,时代呼唤大学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再认识,大学要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努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重任。作为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策源地,新建本科院校不仅发挥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而且要自觉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建设作贡献。

二、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觉醒的障碍

(一)对文化传统的认识不准

大学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高地,应在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现代大学的重要责任,也是国家社会文化建设、发展与创新的迫切需要。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前,主要进行专业技术教育,较少关注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挖掘传统文化育人资源正是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5]。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和区域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特质没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只是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精华。而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恰恰需要结合自身及区域文化的优势或先进性素材,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式,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以培养专业技能优秀并且传统文化素养深厚的“应用型”大学生。

(二)对文化品牌的塑造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守正、扬弃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文化品牌的形成更需要一个不断酝酿、发酵、调整和升华的周期。作为大学文化彰显的媒介和载体,大学文化品牌可以通过发挥品牌优势促进大学发展和文化繁荣[6]。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尚处于不断提升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质”的校园文化品牌,或者是有文化品牌但缺乏系统的塑造。因此,就难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短期内也不会形成“高质量”的文化品牌。显然,新建本科院对文化品牌的塑造还很不够,势必会对文化觉醒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办文化活动的质量不高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第四大基本职能,是高等教育思想和职能的新发展,更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新任务。然而,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基础条件本来就很欠缺,文化传承创新的底子薄、资源少、能力弱,较大地束缚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发挥,举办与职业、行业相关的“应用型”校园文化活动较少,质量也不高。这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升本时间较短,且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有必然联系。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同时,受市场经济、实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科学认识文化传统、文化品牌的价值,也很难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三、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觉醒的动力

(一)文化生产力推进学校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近年来,关于文化生产力,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这些阐述多是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衍生出来的。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一方面,文化生产力更多地强调高校自身特有的一种文化创造力,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纲领,目标指向实现育人、科研、服务、创新多元融合的一个具有“应用型”特质的主导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文化生产力的提升。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生产力的突出特征。文化创新不是简单的文化更迭,而是在文化积累基础上的重构与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加强高校文化创新才能推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文化软实力推进学校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显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具体实施就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创造自己的特色。概括起来,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托凝聚文化软实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体现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品位,发挥多重因素的整体功能。显然,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硬件条件和设备,而且更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这些软实力来支撑。可以说,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推进学校的内涵式深度发展。

(三)文化创新力推进学校发展

文化创新力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带动与影响。大学文化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源泉,是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7]。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地方性的普通高校,担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文化创新力,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挖掘学校活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建本科院校通过提高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队伍创新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学校新的发展和繁荣。其中,理念创新是文化创新力顶层设计,具有先导性,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理念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改革方向;模式创新可以促进改革取得新成效;制度创新支撑理念与模式;队伍创新则是理念、模式和制度执行的需要。

(四)文化凝聚力推进学校发展

文化凝聚力是一种无形的、团结人心的精神力量,包括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校园精神。大学精神是无形的手,它可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凝聚力表现为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通过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历经专科阶段到本科阶段逐步整合而成的校园价值取向、感情信念、行为方式,并通过代代传承,潜移默化,从而凝练成一种无形的合力和整体趋向。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构成学校不断发展的内驱力[8]。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这种紧密团结、善于协作的凝聚力。特别是转型发展期间,新建本科院校师生员工要齐心协作、凝心聚力,努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推进学校向“应用型”、“地方性”特质的方向发展。

四、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觉醒的建设

(一)规划符合时代特征的大学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制定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规划,是文化觉醒建设的首要内容。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精神为灵魂,达到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人心之目的。要积极构建、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弘扬体系[9]。关键是,校园文化建设要列入学校发展的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营造有利于全面认识文化觉醒价值、系统克服文化觉醒障碍、充分激发文化觉醒动力的氛围。在做文化规划时,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实际,关注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融入自身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重要的是,新建本科院校要明确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以及实现文化发展、形成品牌文化的政策措施和基础保障。显然,文化建设规划越具体、越实际,达到建设目标的途径就越便捷、过程就越简单。

(二)培育具有自身特质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层面的文明成果,是在大学理念的支配影响下,经过不断积淀,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充实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显而易见,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会受到专科时期办学理念的影响。这种影响本身就是大学精神,是情理之中、不可规避的。为此,我们要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扬弃式地创新自身的“应用型”办学理念、制定《文化规划》,并按照《文化规划》的蓝图有目的地培育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特质与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创建彰显办学理念的文化品牌

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品牌建设,目的在于促使新建本科院校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校园文化。实质上,就是要在丰富、多元却又“杂乱无章”的各种校园文化中,通过用心经营、精心提炼、潜心总结校园文化的特色,彰显自身的办学理念。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品牌的创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服务对象面向区域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其所在地的地域环境特色对其文化品牌创建具有重要影响。显然,新建本科院校创建文化品牌,要关注学校的“应用型”办学理念,要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文化品牌创建的制度化、规范化,既要做到内容上创新,也要做到形式上创新,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环境促进文化觉醒与文化创新。

(四)开展融通经济社会的文化活动

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新建本科院校强调“地方性”大学的建设。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精神的寄托者和守望者,必须具有理性批判的立场,也即在理解区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文化的融合创新[10]。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息息相通。开展具有办学特色和定位的系列文化活动,对于高校文化改革与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新建本科院校与社会融通的基础就是开展互动式文化活动,将办学理念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概言之,新建本科院校要在文化建设活动中坚持与地方共生、共赢,植根于当地的社会文化,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并与当前社会发展融合,促进自身在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方面承担更广泛、更重要的社会历史责任。

[1]张国祚.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大思路[J].人民论坛,2014(25):72-75.

[2]王冀生.大学需要新的文化觉醒[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1):1-5.

[3]刘铁芳.大学文化建设:何种文化如何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1-16.

[4]徐正兴.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校地合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 (6):16-19.

[5]蒋建初.传统文化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价值探索[J].文史博览(理论),2012(8):22-25.

[6]李莉,琚超.新形势下大学文化品牌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2-84.

[7]顾永安,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89.

[8]许学刚.提升地方高校文化凝聚力之策略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6):43-45.

[9]沈壮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10-13.

[10]何海翔.地方高校应主动融入区域文化传承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5(6):56-58.

责任编辑 韩云鹏

李俊峰(1972-),男,江苏张家港人,常熟理工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省市共建地方高校的体制机制研究”(编号:D/2011/ 01/001),主持人:戴国洪。

G717

A

1001-7518(2016)14-0038-04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办学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