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
2016-02-17徐国庆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
徐国庆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阐释了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五个根本性影响,分析了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并且提出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框架。
首先,作者分析了智能化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固定式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系统给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带来五个方面的影响:1.工作过程去分工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承担整条生产线甚至一个车间的生产监控,工作范围大大扩大。2.人才结构去分层化。在智能化生产体系中,各层间的人才相互融合,使人才结构呈扁平化趋势。3.技能操作高端化。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复杂,对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4.工作方式研究化。智能化生产体系将内在地要求技术技能人才研究性地工作,创新成为工作内容的应有成分。5.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能力以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的理念,将服务与生产融为一体。
其次,作者针对智能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三方面突出问题:1.培养过程缺乏能促进职业能力持续积累的完整体系;2.培养方式过于依靠学校职业教育模式;3.缺乏适合的职业能力开发与课程组织方法。
最后,基于以上三方面的问题,作者提出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的核心框架:1.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围绕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对各学段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考核。2.构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学校职业教育无法让学生获得精深的技术知识,技术精湛并能实现技术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徒制。3.构建以“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法。利用工作系统分析把个体要执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作为分析单元,并在此基础上辅以职业能力研究,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来挖掘所需要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