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及归正
2016-02-17李薪茹桑宁霞
□李薪茹 桑宁霞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及归正
□李薪茹桑宁霞
摘要: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研究始末,逻辑起点研究对整个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进行总体梳理;应用辩证逻辑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探索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提出“存在”——“本质”——“概念”的理论研究特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归正
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体系的开端,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是问题研究的前提和依据,职业教育学所有研究对象都以逻辑起点为原点展开。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为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导,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存在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体系不完善以及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提供规范指导,对我国准确定位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与研究方向具有理论与现实双层意义。
一、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的逻辑归属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总结和归纳主要分为三类: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这三种逻辑走向呈现了职业教育学研究视域的广阔性、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一)属性逻辑
属性逻辑是思维形式下对事物本身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有性质进行逻辑分析与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职业教育学称之为职业与技术的教育,一般西方发达国家把其进行教育的场所称为“技术学院”或“技术大学”,技术性和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1],学者们从属性逻辑出发梳理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1.把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的职业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是定向教育”,为适应职业教育而进行的教育[2]。当今以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为主流思想,以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是从社会职业分类的需要出发,以职业分类为人才培养载体,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制定培养人才方案,同时社会职业变化反作用于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商圣虎认为,职业是在社会学领域伴随社会分工而产生,职业是人们在社会领域从事劳动和服务为个人和家庭生活来源所从事的工作[3],职业教育学的职业性是以职业和就业服务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学旨在培养生产与服务、管理、技术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4]。
2.把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商圣虎认为,技术是职业教育学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问题,以技术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学本质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5]。技术性是职业教育学的特有属性,技术的内涵不仅仅是手工技巧,而是一种逐步增多的智能技巧,技巧内涵和表述形式逐步多样化[6]。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特有的竞争优势,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职业教育学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环境下技术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学内容、形式、层次构建程度起到不同作用。
(二)起始逻辑
起始逻辑是从事物矛盾需求出发分析事物发展规律与形式的一种抽象思维。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最本质和最直接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职业教育学提出技能型人才需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需求构成了起始逻辑,人与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供”和“求”把二者紧密连接起来。
1.把育人本性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教育是一种以人为培养主体的社会活动,教育中所设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专业等等都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而设定的。职业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同时具备的应用型人才,卢梭提出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他提出职业教育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人的个性,而不仅仅只是为了教授技能和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教育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心理以及高尚的情操[7];裴斯泰洛齐提倡职业训练,他认为提高人的技能是增加实际生产量最好的途径,他认为职业教育学不是一种学生技能训练,而是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关注人的自身需求[8]。
2.把供求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供求”该观点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市场中人力资源供与求的关系,探讨经济市场中需求方与供给方如何达到平衡,以追求生产者供应方与消费者需求方之间数量切合点为最大目标。20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学派最早把供求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从古典经济学理论出发,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探讨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职业教育学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和预测为主要任务。
3.把经济发展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具有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职业教育学是为经济生产服务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反作用于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姜琦在《职业教育的本质之研究》中提出,生产力是职业教育学的本质属性,他认为职业教育学是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的,职业教育学就是生产力,职业教育学是为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学科[9]。职业教育学主要任务是在生产实践中,为生产力发展需要提供相应技能型人才,并随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能力的提高,职业教育学努力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周明星认为职业教育学是教育体系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他认为职业教育学诞生的本质是“产业性”,职业教育学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实践研究,“产业性”发展需要成为职业教育学发展研究重要的参考因素[10]。
(三)实践逻辑
实践逻辑是以事物发展的现实存在为核心进行辩证思维分析。职业教育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职业教育学以其独特属性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以满足经济生产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以帮助技能型人才把技能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重要任务,以技能型人才在实践需要中寻找立足点为核心。职业教育学的实践逻辑,主要从职业教育学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出发,在互动中找寻职业教育学以实践为核心的逻辑起点。
1.把技能训练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王川认为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他认为“技能训练”与其他事物相比较所包含的含义最简单,“技能训练”也是最基础的范畴,不仅包含求知,还具有在认知基础上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其次,他从“逻辑起点也是历史起点”的角度考察,逻辑起点是人类思维中认识教育现象最早的起点,“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学的最本质规定;最后,他认为职业教育学在实际变化中以“技能训练”为轴线展开,职业教育学的整个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技能训练”从萌芽、发展到丰富的过程[11]。
2.把职业技能授受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马君博士认为,“职业技能授受”是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职业技能授受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原则相统一;职业技能授受标志职业教育的直接存在;职业技能授受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最本质规定;职业技能授受是职业教育学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起始范畴[12]。
属性逻辑重本质;起始逻辑重联系;实践逻辑重操作。三个逻辑走向都各有侧重回答了职业教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也为学科的展开提供了不同的逻辑次序和体系建构依据。
二、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的逻辑方法
辩证逻辑方法以事物辩证法为客观依据,对思维客观内容和思维形式进行全面考察分析,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逻辑归属不同,它们对应所采用的方法论也有不同。
(一)属性逻辑:辩证范畴分析法
辩证范畴分析法是运用辩证逻辑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通过具有辩证性质的、成对的范畴对对象进行分析、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同时具有逻辑性质、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方法[13]。教育辩证范畴分析,通过辩证分析教育存在中的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来认识教育现象。职业和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特有的属性,运用教育辩证范畴分析法对职业逻辑起点说和技术逻辑起点说进行辨析。
职业逻辑起点说。一门学科逻辑起点研究包含学科本质特征,以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使职业教育学广义与狭义界限难以辨别,职业虽是职业教育学特有属性,但不是职业教育学独有属性,社会上所有从事的不同种类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职业”,职业一词被广泛使用;“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区分的标志,职业逻辑起点说以“职业”作为逻辑起点,研究范畴被扩大化,职业教育学有别于其他教育的价值被缩小,使职业教育学的职业性与其他使用“职业”一词的含义难以辨别和区分;以“职业”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内容和形式一切以职业为核心,非职业化研究被忽视,而职业教育学中的“职业”,不仅包括现实中所从事的工作,还包括为从事某种工作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为满足现实工作要求,接受的员工培训、员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逻辑起点说使职业教育学学科内所研究问题的界限难以划分,一门学科逻辑起点本身具有最抽象和最简单的特点,职业逻辑起点说的复杂性与简单和抽象原则相矛盾,使职业教育学所研究的逻辑起点方向难以把握,不利于职业教育学整个学科体系的构建。
技术起点说。技术起点说是从职业教育学培养目标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技术”这个目标,起点和过程都是为目的做的准备,而不是“逻辑起点”本身;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具有最本质、最抽象的性质,“技术”需要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技术起点说不具有这样的性质;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寻求职业教育学的历史起源,在职业教育学产生之前“技术”一词就被广泛使用,“技术”发展历史与职业教育学发展历史不同步,因此,技术不能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二)起始逻辑:辩证综合分析法
辩证综合分析法是以辩证逻辑法原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辩证综合分析法中直接辩证分析分为矛盾分析、相互作用分析、具体分析与变化发展分析[14]。运用辩证综合分析方法对起始逻辑进行综合辨析。
1.具体分析与变化发展分析法——育人本性说。具体分析与变化发展分析法是把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结合在一起分析,且在具体的、变化的、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中分析事物具体规定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于事物从当前状态到未来状态的历时联系或纵向联系的把握。“人”是职业教育学中受教育的主体,“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学提出不同培养要求,培养要求虽不一样但育人本性原则贯穿教育始末,“育人本性”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研究范畴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为适应发展变化所提出来的多种要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简单的原则;育人本性是所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不是职业教育学区别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把育人本性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需放在特定时段和环境中,不能放在全局发展视角下分析。
2.矛盾分析法——供求起点说。矛盾分析法是对事物之间存在的具体矛盾直接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在思维中具体分析矛盾和综合分析矛盾,事物之间进行矛盾分析,首先要明确事物之间矛盾的存在,然后在从事物变化和运动中具体分析矛盾。供求起点说是从“供”和“求”二者需要角度探讨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扩大了供求起点说的范围和作用,且否定了除“供”与“求”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供求起点说与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全面性相矛盾;供求起点说在特定背景和特定时间段下的不变性与时代变化性呈矛盾发展态势,供求起点说更侧重人力资源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福斯特教授曾进行归纳和总结,由于“人力规划”的准确性难以把握以及实际就业结构与预测之间的矛盾,社会失业以及资源浪费现象不可避免,供求起点说与社会现实需要的矛盾会加剧,阻碍职业教育学的发展[15]。
3.经济发展需要说:相互作用分析法。相互作用分析,就是思维对任何直接联系着的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直接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二者以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经济发展需要逻辑起点说是以经济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明确了职业教育学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在相互作用中,二者努力适应对方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学研究提供大量经费支持,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技术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职业教育学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各种专业型、职业型和技能型人才。从历史角度分析,经济发展需要呈一种动态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需要自身来分析,经济发展需要是一种很复杂且多变的社会存在,很难寻找到起源和总结出自身发展特点,因此,不能作为一种理论发展的源头。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学两种因素之间是一种间接又直接、简单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在适应对方过程中被动适应现象很难避免,被动情形的出现会导致滞后现象,经济发展需求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研究中实践逻辑研究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作为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既包含学科历史发展逻辑又包含职业教育学自身特有属性,经济发展需要逻辑起点说很难准确寻找到职业教育学源头及发展逻辑,又忽视了职业教育学中“职业”与“技能”的特有属性。
(三)实践逻辑:系统综合分析法
系统综合分析法是以综合为主即分析又综合的方法,其逻辑程序是“综合-分析-综合”[16]。通过综合分析法,能够进一步把握事物的辩证本性。系统综合分析法包括相关分析、多元分析和总体分析三种,运用多元分析对实践逻辑起点说进行辨析,多元分析法是对某一教育问题或教育要素进行多向、多边、多角度等多重性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思维分析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见的问题。
职业技能授受说。职业技能授受说是以“职业”加“技能”为核心的起点说,是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学教授学生学到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技能起点说把逻辑起点限定在教学范畴、把职业教育学重点研究对象限定在技能传授中,除技能授受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重要性被边缘化,职业教育学学科内所研究的其他问题重要性被缩小,而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本身具有多元包容性,既符合作为逻辑起点的所有规定,又包含职业教育学整个学科体系发展中所涉及的多元因素。
技能训练说。技能训练说是从实践角度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技能训练把逻辑起点限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而与实践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学理论属性被忽视,理论与实践在职业教育学研究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技能训练说未能包含多元研究对象。逻辑起点是多元研究对象的综合体,具有限定领域和因素的研究对象都不能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技能训练是一种实践过程,是为学生学习到技能所采用的一种实际训练方式,并不是一种抽象的规定。
三、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的逻辑归正
黑格尔认为逻辑范畴体系应以“纯有”为开端,按照“存在”——“本质”——“概念”的次序排列[17],马克思的《资本论》逻辑体系也是按照这个发展过程,既“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次序,且概念分析和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基本一致,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同样需遵循 “存在”——“本质”——“概念”的次序原则。
第一,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起始范畴。黑格尔认为逻辑起点问题直接影响一门学科或理论的范畴体系及其科学性[18]。职业教育学起始范畴的寻求是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开端,寻求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首先从寻求起始范畴开始,起始范畴主要包含三个要素:职业教育学的本质属性、立足之本以及贯穿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整个体系。起始范畴与逻辑起点是不一样的概念,技术不能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但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起始范畴的研究对象,技术是职业教育学在长期复杂教育现象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特有本质,技术以其特有属性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体系,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和立足之本,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起始范畴具备了以上三个要素。职业教育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起始范畴实质上不是从理论体系的“思维维度”出发,而是从起始范畴的“历史维度”出发,“历史维度”是知性认识的起点,知性认识是一门学科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一门学科起始发展历程是了解学科方向定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知性认识的重要载体,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范畴,是挖掘职业教育学学科本质的快捷通道。理论思维离不开起始范畴,理论体系在起始范畴基础上发展思维理论,重视职业教育学学科起始范畴研究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以技术作为起始范畴,才能更好把握职业教育学的本质,在本质基础上上升到思维范式。
第二,技能是职业教育学研究的逻辑重心。抽象是把复杂问题具体化,找到事物所共有的属性,马克思用精神的“货币”比喻逻辑学中范畴的抽象性,抽象的东西对人类认识和把握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具有“思辨的思想的价值”[19]。逻辑思维是抽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哲学角度出发,以抽象规定寻求职业教育学学科存在的形而上学思维,进而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所有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就是寻求职业教育学学科的”灵魂“所在,技能是职业教育学学科本身特有的本质,从抽象内涵角度出发,站在技能高层次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理清职业教育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改变。技能是职业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科区别的独有属性,技能是一门学科发展壮大的核心所在,黑尔格逻辑学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路基本上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职业教育学抽象规定所反映的是职业教育学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思维的变化以及育人过程中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教育本质、教育思维、教育活动都以技能为中心点展开。
第三,素养是职业教育学研究的思维范式。范畴是人类客观世界的产物,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广度和深度的表现形式,范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普遍的逻辑形式,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到同一律、矛盾律的逻辑演绎思想,他指出逻辑思维指导理论思维的形成,研究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思维范式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20]。职业教育学实践活动中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其实就是教育观的问题,教育观上升到思维范式演变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问题。职业教育学思维范式的思想和观念的核心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源于高技能人才的素养,思维范式的素养寻求对揭开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盲区具有指导性意义,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的思维范式在不断辨析和筛选,在审核自身矛盾和思维发展范式基础上建立合理逻辑范畴体系。思维范畴的逻辑问题是研究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所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本身就具有方法论、世界观的辩证逻辑,素养观念在职业教育学思维范畴下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在思维和逻辑范畴中探讨和研究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中所遇见的问题,在辩证逻辑方法论指导下发现和解决思维范畴中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一般学科逻辑起点研究范畴,就是以学科起始逻辑为开端,从学科本质重心发展到思维范畴的过程,起始范畴、逻辑重心与思维范式这三点是寻求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所必须研究的问题,而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也同时兼具这三种要素。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是职业教育学学科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学科理论建设和实践教学设计以逻辑起点为核心,开展有关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伴随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不断成熟和发展,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定位也会随学科体系变化呈动态模式发展,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与学科体系建设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逻辑起点的寻求加速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完善,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定位和角度不同,观点也会各异,寻求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超任.对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51-52.
[2]罗长春.近三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范式回顾[J].职教论坛,2011(9):38-41.
[3][5]商圣虎.高职教育研究逻辑起点的择抉[J].职教论坛,2006(13):32-34.
[4]孙琳,李里.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发展模式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3-15.
[6]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12-116.
[7]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3.
[8]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52.
[9]姜琦.职业教育的本质之研究[J].教育与职业,1932(6):241-267.
[10]周明星.现代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3(1):27-28.
[11]王川.试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5(16):8-12.
[12]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理论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2(7): 17.
[13][14][16]郭元祥.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66,163,168.
[1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9.
[17][18]黑格尔.必须用什么做科学的开端[M]//杨一之,译.逻辑学(上卷),1966.
[1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0.
[20]卢卡西维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M].李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53.
责任编辑殷新红
作者简介:李薪茹(1990-),女,黑龙江绥化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桑宁霞(1964-),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5-0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