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特征与研究现状

2016-02-17张伟波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检出率情绪

刻 洋  张伟波  蔡 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

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特征与研究现状

刻洋张伟波蔡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愈加突出。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涉及家庭、社会以及个人各个方面,其中性别差异、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水平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仍有争议。目前,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方式关系进行研究成为新趋势。此外,针对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进行的心理干预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

青少年学生;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研究现状

[Abstract]Recent1y,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teenagers has become a more prominent prob1em.There are many factors such as fami1y,society and individua1 contributing to this situation,among which whether gender differences,fami1y structure and parents'educationa1 1eve1 have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s on this situation is sti11 controversia1. At present,re1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teenagers and 1ifesty1e has become a new study trend. Besides,psycho1ogica1 interventions aimed to this issue present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It has been proved in foreign studies that cognitive-behaviora1 therapy,fami1y therapy and interpersona1 psychotherapy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is issue.

[Key words]Teenagers;Anxiety;Depression;Research status

青少年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被称作“心理断乳期”,对这一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研究指出5.8%~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年龄增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常会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影响了青少年的生理、社会交往以及学业成就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主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以及心理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1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

由于研究工具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而且近几年研究发现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有上升趋势。陈翔春等[1]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1d anxiety re1ated emotiona1 disorders,SCARED)对上海市嘉定区初中生焦虑状况进行调查,显示初中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为38.5%。金霞芳等[2]采用抑郁量表(CES-D)对上海市松江区初中生进行调查,显示该地区初中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8.3%。

国外研究显示,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0%~20%,抑郁情绪检出率在20%左右,而且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差异很大,为4%~30%。有研究使用贝克抑郁量表(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出青少年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0%[3],而使用相同的工具其他研究结果为42.9%[4]。此外,Ferro等[3]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outh se1f report,YSR)进行研究,显示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0.7% 和22%。

1.2性别特征

对于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目前的研究结果仍有争议。徐伏莲等[4]研究发现,青少年女生的焦虑情绪评分要高于男性,同时女生焦虑情绪的检出率要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女生生理基础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原因,青春期的女性情感更敏感、细腻,容易被一些事情所困扰产生情绪问题。但来源等[5]研究发现,男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这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男生自我意识提高,但由于社会角色等原因不善表达、发泄情感,较女生而言得到的支持与关爱较少,容易产生情绪问题。而万爱兰等[6]却指出男生、女生的焦虑情绪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所用量表和地区差异造成的。

2 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1家庭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均存在显著相关。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拒绝、惩罚粗暴的消极教养方式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Be1hadj等[7]通过荟萃分析发现,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是焦虑抑郁情绪的高危因素。此外,父母的文化水平与青少年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显著相关,但仍有一些研究结果有争议。张莉等[8]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高是中学生焦虑情绪的重要保护因素。但有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中,其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6]。目前,家庭结构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没有统一的结论,有研究发现单亲或者寄养家庭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之一[3],而Van Oort等[9]认为家庭结构与焦虑情绪无显著相关。Pikó等[10]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不好的青少年更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此外,Dumont等[11]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有良好的沟通、父母经常听取子女意见能降低青少年焦虑情绪产生的风险。

2.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的利用度。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对初中生的心理适应与行为适应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效果。张佳妮[12]研究发现,初中生社交焦虑和社会支持具有显著负相关。此外,有研究进一步发现,社会支持对受欺负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同时性主效应与调节效应,其中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主要针对受欺负男生这一群体[11]。国外学者Tanigawa等[13]研究发现,父母与好友的支持能够缓解受欺负男生的抑郁情绪,而一项研究表明,父母支持的调节效应主要针对受欺负的初中女生群体。

2.3人格

国内外研究发现,焦虑和个体的人格呈显著相关即性格愈稳定外向,其焦虑水平愈低。徐明津等[14]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宜人性高、谨慎性高、外倾性高是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子,而情绪不稳定的个体较为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状态,这一发现与国内更早的一些相关研究报道比较一致。此外,曹佳等[15]研究结果表明,人格中的精神质与神经质两大因子和焦虑情绪有显著正相关。

2.4认知方面

研究表明,认知因素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以及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等都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相关。李玉霞[16]的研究发现,认知情绪调节中的积极重评是预测焦虑情绪的重要因子之一,灾难化则是预测抑郁情绪的重要因子,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类似[13]。国内学者李荣风[17]的一项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抑郁情绪、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张佳妮[12]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是社交焦虑的有效预测因子之一,二者之间呈负相关。此外,Ha11er等[18]的研究表明,高社交焦虑水平的青少年学生在解释与归因方式上存在认知偏差。

2.5生活方式

2.5.1饮食与睡眠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可能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Weng等[19]研究指出,零食型饮食模式和红色肉类饮食模式是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高危因素,而传统型饮食模式则是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此外,White等[20]研究发现,对于男生来说,家庭进餐频率高、家庭进餐氛围好、进餐时间合理、饮食结构高水平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而且提高家庭进餐频率、改善进餐氛围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幸福感,预防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睡眠质量、睡眠模式等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有较大的影响。Potvin等[21]研究表明,白天嗜睡、睡眠紊乱与焦虑情绪存在显著相关。此外,Simor等[22]的研究发现,下午、夜晚工作而白天思睡的睡眠模式是预测个体产生高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因子,此外,研究发现上床时间延迟会使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得更糟。

2.5.2参与活动与体育锻炼多参加活动以及进行体育锻炼可预防以及改善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国外研究发现,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降低抑郁情绪产生的风险,如缝纫、修补或修理东西、做饭、唱歌或演奏乐器、绘画或者涂画,该研究指出这可能是由于高频率的参加创造性活动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及竞争意识、维持幸福感,而且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23]。此外,一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有较大影响,如Dziubek等[24]的研究发现,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降低抑郁水平。

3 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研究现状

对于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考虑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很多研究者提倡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目前根据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心理治疗主要含有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以及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

3.1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已被很多研究证实。如国内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使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青少年学生的焦虑症状[25]。此外,国外学者对患有抑郁情绪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纵向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基于正念疗法的睡眠干预实验组,治疗结束后其抑郁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21]。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目前更多的研究使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认知行为治疗来改善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如Stasiak等[26]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有效改善了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

3.2家庭治疗

家庭人员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模式与行为互动模式,使家庭能够解决问题,缓解个人症状,采用家庭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国内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家庭治疗技术有效治疗了青少年的焦虑情绪,而且远期效果较为明显[5]。同时,Betancourt等[27]的研究表明,使用家庭治疗技术,包括改善家庭关系、好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支持,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此外,Shpige1等[28]指出,基于依恋理论的家庭治疗是家庭治疗的新趋势,并且该技术治疗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较好。

3.3人际关系心理治疗

不良的人际关系会给青少年带来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尤其是来自家庭和朋友间不良的关系。目前呈现出基于网络的人际关系心理治疗趋势,Donker等[29]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的人际关系心理治疗可能是治疗青少年抑郁情绪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O'Shea等[30]采用个体以及团体人际关系治疗技术对患有抑郁情绪的青少年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二者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改善均有长期效果。Rahioui等[31]的临床试验表明,人际关系心理治疗技术治疗各种人群的重度抑郁症是有效的。此外,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基于校园的干预项目、艺术治疗、森田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项目(如加强体育锻炼与改善睡眠质量)等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均有效。

4 总结与展望

纵观国内外研究,青少年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现状不容乐观。但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工具有多种,且各研究同时使用,焦虑抑郁情绪评判标准不统一。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三大方面,包括父母教养方式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支持、个体的人格、认知、生活方式等。其中,对于性别差异、家庭结构以及父母文化水平对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此外,生活方式这一因素成为国外以及中国台湾学者研究的热点,而中国大陆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中涉及的因子以及综合考虑生活方式外的其他因素较少。提示以后可以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为解决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问题提供更多丰富的依据。

对于青少年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国内外已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技术的有效性。但这些干预研究的缺陷在于研究样本量较少、进行疗效长期追踪的研究较少、国内采用的干预技术较为单一。

由此,我国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可加强以下方面:统一标准研究工具、鼓励大样本与纵向研究、增加研究的相关因素、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技术进行研究。此外,要大力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卫生知识,使家长、学校能够早识别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1]陈翔春,吴彦,班春霞,等.上海市嘉定区初中学生焦虑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4):442-445.

[2]金霞芳,常向东,马丹英.初中生抑郁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587-589.

[3]Ferro MA,Van Lieshout R,Scott JG,et a1.Condition-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o1escents and young adu1ts with asthma and food a11ergy[J].J Asthma,2016,21:1-7.

[4]徐伏莲,陈海泉,许律琴,等.江门市中学生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77-79,83.

[5]来源,张巧玲,刘曙光,等.北京农村地区2060例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204-1207.

[6]万爱兰,卢和丽,郭明,等.南昌市初中生焦虑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415-417.

[7]Be1hadj Kouider E,Petermann F.Common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symptomatics in chi1dhood and ado1escence:a systematic review from transdiagnostic perspectives[J].Fortschr Neuro1 Psychiatr,2015,83(6):321-333.

[8]张莉,李飞,孟软何,等.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焦虑情绪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176-1178.

[9]Van Oort FV,Greaves-Lord K,Orme1 J,et a1.Risk indicators of anxiety throughout ado1escence:the TRAILS study[J].Depress Anxiety,2011,28(6):485-494.

[10]Pikó B,Luszczynska A.Socia1 inequa1ities in ado1escent depres-sion:socia1 support and optimism as mediators[J]. Psychiatr Hung,2010,25(3):233-242.

[11]Dumont IP,O1son AL.Primary care,depression,and anxiety:exp1oring somatic and emotiona1 predictors of menta1 hea1th status in ado1escents[J].J Am Board Fam Med,2012,25(3):291-299.

[12]张佳妮.初中生社交焦虑及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3]Tanigawa DA,Fur1ong MJ,Fe1ix ED,et a1.The protective ro1e of perceived socia1 support against the manifest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peer victims[J].Journa1 of Schoo1 Vio1ence,2011,10(4):602-614.

[14]徐明津,冯志远,黄霞妮,等.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5(27):104-105.

[15]曹佳,崔金玉,王忆军,等.不同性别中学生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1315-1316.

[16]李玉霞.青少年抑郁、焦虑情绪与其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15-417.

[17]李荣风.自我概念、母亲抑郁与青少年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8]Ha11er SP,Raeder SM,Scerif G,et a1.Measuring on1ine interpretations and attributions of socia1 situations:Links with ado1escent socia1 anxiety[J].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15,15(50):250-256.

[19]Weng TT,Hao JH,Qian QW,et a1.Is there any re1ationship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Chinese ado1escents?[J].Pub1ic Hea1th Nutr,2012,15 (4):673-682.

[20]White HJ,Haycraft E,Meyer C.Fami1y mea1times and eating psychopatho1ogy:the ro1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ado1escent gir1s and boys[J].Appetite,2014,75(2):173-179.

[21]Potvin O,Lorrain D,Be11evi11e G,et a1.Subjective s1eep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o1der adu1ts:a popu1ation-based study[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4,29(12):1262-1270.

[22]Simor P,Zavecz Z,Pá1osi V,et a1.The inf1uence of s1eep comp1aint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otype and negative emotiona1ity in young adu1ts[J].Chronobio1 Int,2015,32(1):1-10.

[23]Parisi JM,Xia J,Spira AP,et a1.The association between 1ifesty1e activities and 1ate-1ife depressive symptoms[J]. Act Adapt Aging,2014,38(1):1-10.

[24]Dziubek W,Kowa1ska J,Kuszta1 M,et a1.The 1eve1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dia1ysis patients undertaking regu1ar physica1 exercise training-a pre1iminary study[J]. Kidney B1ood Press Res,2016,41(1):86-98.

[25]闫煜蕾,王珊珊,唐淼,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10-15.

[26]Stasiak K,F1eming T,Lucassen MF,et a1.Computerbased and on1in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chi1dren and ado1escents.[J].Sage Pub1ications,2015,11 (12):440.

[27]Betancourt TS,Ng LC,Kirk CM,et a1.Fami1y-based prevention of menta1 hea1th prob1ems in chi1dren affected by HIV and AIDS:an open tria1[J].AIDS,2014,28(3):359-368.

[28]Shpige1 MS,Diamond GM,Diamond GS.Changes in parentingbehaviors,attachment,depressivesymptoms,and suicida1 ideation in attachment-based fami1y therapy for depressive and suicida1 ado1escents[J].J Marita1 Fam Ther,2012,38(1):271-283.

[29]Donker T,Batterham PJ,Warmerdam L,et a1.Predictors and moderators of response to interne-de1ivered interpersona1 psycho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depression[J].J Affect Disord,2013,151(1):343-351.

[30]O'Shea G,Spence SH,Donovan CL.Group versus individua1 interpersona1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ed ado1escents[J].Behav Cogn Psychother,2015,43(1):1-19.

[31]Rahioui H,B1echa L,Bottai T,et a1.Interpersona1 psychotherapy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J].Encepha1e,2015,41(2):184-189.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eenage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LIU YangZHANG WeiboCAI Jun▲
Shanghai Menta1 Hea1th Center,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1 of 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

R749

A

1673-7210(2016)04(c)-0053-04

刘洋(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方面的研究。

2016-01-24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检出率情绪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