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浙商职业精神传承的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6-02-17张淑英李春美

职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就业能力高职生

□张淑英 李春美



基于浙商职业精神传承的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张淑英李春美

摘要:浙商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职业精神要素,在商界和职场中得到广泛认同。当前高职生就业能力欠缺、就业困难,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浙商文化资源,积极弘扬和传授其中的职业精神内涵,鼓励勇于创新、创业,将能有效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浙商文化;职业精神;高职生;就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6号)提出,要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发展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实践中所需的已不仅局限于技艺型、操作型人才,而是更加注重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操守,甚至是企业家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浙商群体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群体,是浙江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也是浙江经济奇迹的创造者和浙江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浙商讲责任、讲奉献,重信用、重品德和重声誉,浙商精神中蕴含的职业精神要素完全可以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精神培养、就业能力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引。

一、浙商精神概念及其重要价值

浙商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得到了当今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浙商文化有着丰富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对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社会经济起着积极作用。浙商文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商人创造并渗透在其行为系统里的价值观体系和独特文化现象,是浙商在其商业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模式以及情感模式的总和,是浙商智慧与德行的结晶以及浙商人格力量的升华。

目前,学术界对于浙商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首先,研究浙商文化可以丰富与发展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认知。浙商文化是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其次,研究浙商文化可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探究分析更为透彻。第三,研究浙商文化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科学可行的方式与路径。第四,研究浙商文化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企业家群体的特点,掌握现代企业家所具备的特质与精神,从而为商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指导。

二、浙商职业精神实质性分析

职业二字,其内涵就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某种具有针对性业务和特定职责使命,获取合理报酬,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和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活动。在职业活动中,人们以一定的状态能动地表现自己,以满足职业特征的特质和自觉,就形成了某种定向的职业精神。

浙商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为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以小搏大的进取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容纳精神、迅速获取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永不松懈的人生态度、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重利尚义的价值观念以及富而思源和富而思进的责任意识。浙商文化的精神实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职业精神,简单地讲,这种职业精神就是创业与敬业、开拓与创新、团队与诚信。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浙商务实进取、踏实肯干。喜欢多做而不尚空谈,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创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二是浙商勤俭刻苦、自强不息。广为人知的“两板作风”和“四千”精神就是经典概括,即“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就是浙江商人的真实写照。

三是浙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敢吃螃蟹,不断调整创业思路与守业方法,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束缚,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不断开拓事业新境界。

四是浙商以诚为本、恪守信义。把信用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用信誉资源和商业道德牢牢立足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五是浙商讲究感情、义利并举。近些年来浙商富而思源、回报桑梓,“浙商回归”在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更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奏响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浙商的人格特性。

正因为广大浙商具备上述职业精神,才能够在国内乃至于国际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地。换言之,浙商精神就是“创新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往自前的开拓精神、吐故纳新的包容精神和万信、万谅、万利、万惠的团队精神[1]。从这个角度来说,浙商的职业精神已具有范本的重大意义与推广价值,应该也能够成为每一个浙江人乃至于中国人创业与学习的精神参照和模板,更应是当今职业教育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而被高度重视挖掘和灌输的职业精神。

三、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两个维度

近年来,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往往将问题归结为扩招导致的后果。但随着调查和研究的深入,不难发现“高职生就业难”背后却存在另一种尴尬和值得深思的现象:不少用人单位打着“高薪”的灯笼,开出各种优厚的条件,却怎么也招聘不到让企业真正满意的高职毕业生。对此,不少国内学者明确指出“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就业鸿沟”日益扩大的真正原因是高职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这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不少学者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定义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综合。就高职生而言,其就业能力主要包含支持他们顺利就业的充足职业技能以及相关良好个性品质这两个维度。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需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自己对职业发展的体验、反思和学习,逐步形成影响个体就业能力的自信、自尊和自我效能,进而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目前毕业生群体中出现缺少敬业精神、就业取向功利化、拈轻怕重和反复跳槽等各种不良现象,不仅会影响企业良性发展,也会影响毕业生长远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无序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在另一方面带来了企业用人观念的改变,即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高职生仅仅具备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将很难忠于自己职守,并出色地完成岗位任务。这就意味着职业精神的具备与否成为影响高职生就业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要素,甚至要摆到与职业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培养要求看,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坚持立德树人、综合发展,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道,进一步搭建高职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平台[2]。而对企业而言,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忠诚于企业发展,认同于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软实力意义重大,这也是企业赢得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其次,从培养目的看,高职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基层和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这个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到基层与生产第一线从事工作的兴趣和热爱程度[3]。只有具备了吃苦耐劳、务实踏实的就业态度与敬业精神,学生就业能力才能有所保证。而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馈,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2%,与2012届(43%)基本持平,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均为49%)。虽然高职生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职生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三,从培养内容看,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指高职生的初次就业能力,而且还包括其后续就业能力,即能够支持其进入就业市场以后,可以在工作或岗位更替时实现顺利转换,一次更比一次强,甚至走上管理岗位或者自主创业。这样的就业能力,除了必须具备足够的岗位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善于开拓创新、诚信认真和自强不息的职业精神。

可以说,上述这些职业精神涉及的要素,都可以在浙商文化所包含的职业精神中得到准确地对标和定位。

四、弘扬浙商职业精神,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浙商是一个具有鲜明人格特征的群体,敢于创业、善于创业、持续创业和创新创业是他们共同的本质的职业特征;务实进取、勤俭刻苦、敢于创新和诚实守信则是他们共同的核心职业精神。充分研究浙商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现实发展,探究浙商群体发展壮大的原因,提取浙商成功背后的职业精神因素,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提升其自身就业能力的思想源泉和动力支撑。

近些年,浙江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张。因此,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本地充足的浙商文化资源,用对、用好其中所蕴含的浙商职业精神,由此形成一个健全的高职生就业能力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4],广大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

(一)设置“浙商文化”课程

各高职院校要专门成立教学机构,尽快开设浙商文化相关课程,将“浙商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不定期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浙商文化、深刻认识浙商职业精神的内涵,确立“创新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的职业理念,并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5]。

(二)举办浙商大讲堂

邀请知名浙商企业家进校园开设职业生涯讲座,企业家以自身经历,讲述职业生涯中创业的艰辛、经营的甘苦、管理的智慧、人生的感悟和企业家的责任,以具有代表性的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职业理想[6],让广大学生充分体会浙商立足岗位、创业创新和诚信守义的职业精神。

(三)注重校企协作培养

通过“引校入企、引企入校”以及校企合作招生、联合培养和共同育人等形式,推动校企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和技术工艺研发中心等,必要时还可以校企合作设立专业工作室,拓展职业院校与浙商企业合作办学的途径与平台[7]。在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让高职生以“学徒”形式感受浙商前辈的职业精神,让浙商企业家以言传身教弘扬浙商文化,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职业气质。

(四)组织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成立创业园、创业比赛等各种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办公场地、工商注册、物业管理、法律咨询和财税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真正做到为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浙商职业精神搭建平台。催生学子们的创业梦想,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文化氛围。高职生通过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成功与挫折,深切地体会到了“创业与敬业、开拓与创新、团队与诚信”——浙商得以闯遍天下的职业精神,加深对浙商精神的认同和体悟,并在实践中逐步把这种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为他们将来正式以浙商身份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职业精神基础。

(五)建设创业投资平台

充分利用浙商校友资源,由校友出资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创投基金或风投基金,组织在校生开展创业设计比赛,由创投基金对获奖的创业思路和想法进行投资,直接让高职生真实体验和实践浙商职业精神,实现职业教育与创业成才的无缝衔接[8],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具有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浙商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职业精神要素。在当前高职生就业能力缺乏、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如果广大高职院校能够深入挖掘浙商文化资源,积极弘扬其中的职业精神内涵,并授之与学生,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创业,广大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立旭.区域工商文化传统与当代经济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5(3):3-12.

[2]刘琼.浙商精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启示[J].现代物业,2013(6):98-100.

[3]胡尊利,刘朔.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24-25.

[4]荆秋慧.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条件与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3-34.

[5]白小虎.文化内生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文化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2):116-121.

[6]李建华.当代浙商的人文精神[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2):10-15.

[7]陶勇.基于浙商精神的高职创业教育与实践策略; [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90-91.

[8]周宏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8):53-54.

责任编辑殷新红

作者简介:张淑英(1981-),女,浙江仙居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春美(1964-),女,河北唐山人,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继续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研究课题“基于浙商职业精神传承的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编号:SZY_SZ201508),主持人:张淑英。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1-0023-03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就业能力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