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澳大利亚“亚洲战略”与我国“非洲战略”的思考*
2016-02-17罗美娜
罗美娜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伊迪斯·科文大学 教育学院,西澳大利亚 珀斯 6050)
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澳大利亚“亚洲战略”与我国“非洲战略”的思考*
罗美娜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伊迪斯·科文大学 教育学院,西澳大利亚 珀斯 6050)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改革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澳大利亚为确保其在亚洲世纪中的利益最大化,在基础教育课程变革过程中,力图通过学科内容渗透亚洲元素,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和专门开设亚洲语言课程等举措服务其“亚洲战略”。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在各领域快速发展,但如何加强国人对非洲的了解,增进与非洲的交往是我国“非洲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课程在服务国家“亚洲战略”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在学科内容中渗透非洲元素、开展有关非洲文化的主题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关键外语选修课程、加强中非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互动与交流等措施,有意识地为我国的“非洲战略”提供对接和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国际化;亚洲战略;非洲战略;关键外语选修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和世界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国进行教育国际化改革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对外关系和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国家战略。[1]澳大利亚基于实施亚洲战略的考虑,在基础教育设置了“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交往”的跨学科优先领域,希望通过这一措施推进澳大利亚民众了解亚洲,增进相互交往。当前我国与非洲也在开展各种合作交流,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通过课程国际化为我国的“非洲战略”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家利益主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改革
在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在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和资本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剧。各国都期望通过教育国际化分享到全球范围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提高国家竞争力。
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美国人,以服务保持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巩固“美国第一”地位的国家战略。[2]2004年,美国西维吉尼亚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国际教育白皮书《全球化时代公民素养的准备》,指出中小学开展国际教育旨在强化经济意识,整合国际社会与民族文化并维护国家安全。[3]
英国自21世纪初的教育国际化改革明确要培养儿童在全球社会背景下生活和在全球经济环境下工作的能力,以在与国际伙伴合作中实现彼此的目标,并要求教育对海外贸易和国内投资作出最大贡献。[4]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改革的重要方针,将“世界中的日本人”作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以实现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建设和平国家与社会”的角色。[5]
显然,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改革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是世界各国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共同趋势。澳大利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调整国家战略,积极寻求“面向亚洲”和“融入亚洲”,其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服务国家的“亚洲战略”。
二、澳大利亚“亚洲战略”主导下的课程变革
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国家,传统上接近英美,远离亚洲。但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澳大利亚非常重视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市场狭小的澳大利亚逐渐意识到作为近邻的亚洲地区在战略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加快了将对外政策重心转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步伐,提出了“面向亚洲”和“融入亚洲”的口号和政策,并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的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6]
2012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发布了《亚洲世纪中的澳大利亚》白皮书,强调对亚洲文化理解的重要性,明确表示对于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亚洲国家是“中国、印度、印尼、日本、韩国”,要求“亚洲学习和研究成为澳大利亚学校课程的核心部分;所有学生都将有机会学习一种首要的亚洲语言:中文(普通话)、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和日语;在不久的将来,从国家领导人到商界人士、政府官员将有1/3具有丰富的亚洲经验和知识”。[7]白皮书标志着澳大利亚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的重大转变。此后,艾博特政府也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力推“亚洲优先”政策。总之,从“面向亚洲”“融入亚洲” 到 “亚洲优先”是澳大利亚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的研判和调整,目的是确保澳大利亚在亚洲世纪中的利益最大化。
澳大利亚所有中小学学校从2013年起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国家统一课程大纲。国家课程明确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融入“三个跨学科优先领域”,其中之一便是“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交往”。这意味着学生通过所有课程领域了解亚洲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亚洲和澳大利亚人民的联系。“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交往”这一优先领域的设计围绕着三个核心概念:亚洲及其多样性、亚洲人民的成就和贡献、亚洲和澳大利亚的交往。[8]“国家课程将培养更多学生具备用亚洲语言沟通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于亚洲文化及社会的欣赏与理解。”[9]
(一)通过学科内容进行渗透
澳大利亚中小学通过英语、历史等课程渗透国家的亚洲战略思想。在英语课程中,利用文本培养澳大利亚学生的亚洲素养非常关键。竞争和复杂的文本为人们架起了跨社区、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桥梁。它们相竞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道德承诺和世界观。[10]所以,读写能力对身份构建和文化理解举足轻重。在澳大利亚英语课程中文本类型分为三类:一是英语媒介或是用英语翻译的来自亚洲的文本;二是关于亚洲的文本,如历史、文明、世界观等,包括澳大利亚人书写的;三是有关澳大利亚的文本,包括亚裔澳大利亚人书写的。[11]以下举一个文本中明确提到亚洲内容的例子——网络多媒体资源“身份的交叉”(Intersections of Identity)[12]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让学生探索澳大利亚与亚洲的接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亚洲素养。该资源包括电影文本、诗歌、传记、纪录片、视觉图像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作为澳大利亚人的身份建构如何被生活经验与澳大利亚和亚洲人民建立的关系所塑造、影响、挑战和加强。澳大利亚历史课程也为青少年提供很多学习亚洲历史和文化的机会,内容包括:亚洲各国的家庭生活、宗教节日、节日庆祝、中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原因、越南战争、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历史、亚洲和新世界(1750-1918)、新世界和澳大利亚(1918-)等内容。[13]显然,无论是英语课的文本阅读,还是历史课的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澳大利亚中小学课程始终贯彻让学生全面接触和了解亚洲的战略思想。
(二)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活动是澳大利亚中小学经常采用的学习活动方式。在阅读课上,通常每学期更换一个阅读主题,如农场和土著文化。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相关文化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参与布置教室。在“亚洲印象”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和分享有关亚洲的出版物、宣传册、照片、故事和视频资料。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展板介绍 “亚洲印象”。接着,在小组呈现的基础上,整个班级进行讨论。教师还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有关亚洲的书籍和绘本故事。此外,在多元文化日(a Multicultural Day)主题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穿着他们各自文化的服饰、带着他们各自文化的食物到学校介绍和分享,通过不同感官的盛宴了解亚洲等国的多元文化。通过主题活动中的参与、分享、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亚洲的了解,还锻炼了思维和能力,收获了快乐。
(三)专门开设亚洲语言课程
最直接了解亚洲的途径莫过于开设亚洲语言课程,通过语言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亚洲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的方方面面,为今后参与亚洲事务做好准备。澳大利亚中小学课程提供英语之外的六种亚洲语言作为额外语言的学习,它们分别是汉语、日语、印度尼西亚语、韩语、越南语和印地语。澳大利亚州政府及领地政府管理中小学的语言科目教育。以汉语为例,汉语教学在各州各地区不同学校的开展情况差异较大。有的学校每周开设一次30分钟的汉语课程,也有一些小学一周开设两至三次课程,也有极少数的学校提供中英沉浸式双语课程。[14]澳大利亚汉语教学旨在将汉语作为一种语言体系来学习,提高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在工作、进修、培训、休闲等方面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15]
澳大利亚“融入亚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问题。从课程实施角度看,由于师资和资金投入的缺乏,开设亚洲语言课程并非易事。此外,“融入亚洲”政策是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政策调整。这种调整不仅要体现在政策上,更应反映在国民心理上。许多白人教师和家长还无法发自内心地接受东方价值融入澳大利亚价值的观点,让不同民族背景的民众自发地接受“亚洲优先”政策还需一段时间。
三、我国“非洲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与非洲各国的关系,中非在政治、经贸、教育人文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前景不断拓宽。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非洲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金融、教育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创造性地将“一带一路”战略对接非洲的“2063年愿景”发展战略。[16]这些举措将为非洲实现“2063年愿景”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缓解非洲面临的投资不足问题,给非洲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当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好局势下,这些多重合作方式将进一步塑造和深化中非关系。虽然在过去的十多年来中非人文交流快速增长,中非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进一步扩大,但国内民众对非洲的了解还很有限,在语言与文化交流上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如何加强对非洲的了解和增进与非洲的交往是困扰我国“非洲战略”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海外投资合作为例,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企业对走进非洲进行投资创业很有兴趣,但是“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海外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人才不足,对非洲普遍缺乏应有了解,走不出去、不敢出去、不知道怎么出去、去哪里等问题仍很突出”。[17]语言不通、缺乏多元文化视角所导致的信息不畅、交流困难是中非进一步深入交往的重要障碍。[18]显然,中非民众深入了解和交往的渠道仍需拓宽。
当前,非洲在政治上已基本实现了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在经济上近十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在民俗文化上多元开放,热爱自然,敬山乐水。但受欧美强势文化的影响,我国多数民众缺乏了解非洲的意愿,对非洲缺乏基本的认知,少数民众在与非洲人的交往中还带有对非洲文化和习俗的认知偏见。对于千姿百态、复杂多元的非洲,很多人的印象仍是蚊蝇肆虐、政治腐败、贫穷落后、笃信巫术……或将非洲某国等同于整个非洲大陆。面对这些偏见和迷思,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民众,让民众有意愿了解非洲,并提供途径帮助他们了解非洲。
与政府之间的正式交往相比,民间的互动往来常常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也正是通过这种深入频繁的互动,中非友谊才能更加稳定和坚固。2015年发布的第二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19]强调继续加强中非民间人文交往,促进民意沟通,增进民间交流, 着力推动中非青年交流势头, 加强人才培养。这种中非人文交流应是多面向和多层次的,所以需要民众对非有更多更深的认识。一方面,我们可以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大力创新文化交流方式,促进双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各种交往。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提升国内民众对非洲大陆的了解,培养民众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视角,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目前在高等教育已通过开设专门的非洲语言文化方向的专业和课程、中非双方高等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中非学术、智库、教师和学生交流等措施来增进和非洲的互动。但消除民众对非洲固有的偏见、加强精通非洲语言文化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高等教育领域的作为,更需要基础教育的努力,以培养具有较强多语能力、开阔国际视野、适应多元文化挑战的青少年。因此,基础教育也可以有意识地服务国家的“非洲战略”,为提升中非战略合作促进国家发展方面作出贡献。
在基础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积累了相当多优秀经验。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在服务国家“亚洲战略”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国家的“非洲战略”、培养对非人才和增进对非洲的理解和交往提供了启示。
四、对我国“非洲战略”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几点思考
借鉴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非洲战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学科内容中渗透非洲元素
在各学科领域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艺术等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非洲元素,增进学生对非洲的了解。无论是英语还是语文阅读文本,可以选择有关非洲的内容(或由非洲人,或由中国人,或由其他外国人书写)。有关非洲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被采用在英语或语文阅读材料中。如入选英国谢菲尔德儿童文学奖候选书籍的《汉达的惊喜》,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讲述了汉达给朋友送水果的路上,顶在头上的水果被许多动物偷走,但最后却收获了意外惊喜的有趣故事。入选美国权威的儿童文学大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杜利特医生非洲历险记》,适合中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讲述了非常喜爱动物、通晓动物语言的杜利特医生去非洲给猴子王国的猴子治病的奇遇。入选法国里昂大学青少年文学选书的《妈妈向前跑》,是一本聆听非洲奇特的声音和有关爱的传递的童书,讲述了妈妈为患有心脏病的女儿筹款治病拼命奔跑的故事。总之,有关非洲历史、地理、文化和艺术等知识性的内容可以被包含在相关领域的课程内容中,让学生有更多的认识非洲、理解非洲、感悟非洲的机会。
此外,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更直接地了解非洲,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发有关非洲历史、人文、艺术方面的教材。在这方面,浙江金华秋滨小学的教师团队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育学院和美术学院正在进行积极的尝试,一起联合设计开发《活力非洲实验教材》。该教材以“非洲文化”为课程核心,已架构出“探秘非洲”“视觉非洲”“动感非洲”“指尖非洲”“文学非洲”五大系列课程,内容涵盖地理介绍、音乐体验、艺术赏析、工艺品制作、文学鉴赏等相关学科领域。[20]这一探索推动了非洲文化走进校园,是推进对非认识的有益尝试。
(二)开展有关非洲文化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以话题或主题为中心组织活动,通过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与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1]主题教学活动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整合了课程内外的相关资源,强调了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探究过程,强调了学习活动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比传统的分科教学更具系统性和灵活性。将非洲文化融入主题教学活动,有助于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的非洲大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活动主题包括了解和探索非洲野生动物、自然资源、非洲音乐、舞蹈和绘画。以非洲热带雨林的主题探究活动为例: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各种资源进行探究活动,整理编辑各种材料进行课堂展示;其次教师在学生所选材料的基础上补充并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阅读有关非洲热带雨林的诗歌和故事、探究非洲热带雨林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唱诵有关非洲热带雨林的说唱音乐、认识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等等。这其中综合了语文课、地理课、音乐课、自然课等课程领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在行动和合作中为学生建构了意义,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秋滨小学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共同创建了融体验、研究于一体的小学非洲文化主题园“活力非洲园”,将迷你的非洲大陆搬进了秋滨小学。在举办的“非洲文化主题学习周”上,小学生们为非洲大陆游牧民族的草屋设计了很多形状的屋顶,巧妙地将科学课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运用到非洲人民的实际生活中。[22]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增进了学生对非洲的了解和互动,体现出中国浓郁的非洲情怀。
(三)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关键外语选修课程
目前语言障碍已经成为影响中非交流的主要瓶颈,具备非洲关键语言能力、通晓非洲语言文化的人才紧缺。因此,加强非洲语言文化的教学,从而培养多语复合型涉非人才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当前我国的外语教育主要以英语为主,外语种类较为单一,不利于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安全人才的储备。从国家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角度规划我国的关键外语教育非常必要。[23]全方位、宽领域、普及型培养对非人才,应鼓励更多中小学校开设有关非洲语言文化的选修或是通识课程。
非洲国家语言种类繁多,谱系复杂,但受殖民时期语言政策的影响,通常将原殖民国家语言定为官方语言,因此前殖民语言在非洲国家普遍使用。当前非洲联盟使用的工作语言有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斯瓦希里语。在我国中小学,学校根据所处地域和自身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关键外语选修课,如全球语言系统12 种超中心语言中非洲国家使用的除汉语以外的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斯瓦希里语。[24]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进一步加深与非洲的交往,培养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及为国防安全储备人才都大有助益。
(四)加强中非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互动与交流
五十余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教育领域开展的多形式、多领域和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教育交流与互动在对非外交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双方通过教育高层互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互派留学生、举办多种专业研修班、中非高等教育与科研项目合作等机制进行各种交流和互动。而在基础教育阶段还鲜有这方面的尝试。为满足当前中非双方深入交流和合作的需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交流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创新和发展。中非双方可以采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中非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合作等机制进行进一步往来互动。
让中小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了解非洲,消除对非洲的误解,摒弃固有的偏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另一个较为直接的策略是与非洲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建立姐妹友好学校和定期组织校际活动和师生互访。开展生生结对、班级结对、远程外语教学、组织学生参加非洲足球之旅、探秘非洲自然/音乐/艺术之旅等夏令营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和认识非洲。
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主要通过培养国际化人才和深化人文交流等举措来服务国家对外战略,为国家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积极调整“亚洲战略”,并以相应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来确保在亚洲世纪中澳大利亚国家和民众能获得最大利益,其很多做法为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以服务国家的“非洲战略”提供了很多思路和借鉴。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改革可以有意识地对接国家的“非洲战略”,加强对非人才的培养。
[1]周南照.关于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4(10):3-8.
[2]朱安安.“教育全球化”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4(6):25-27.
[3]黄乃莹.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之行动建构[J].教育资料集刊,2009(42):1-23.
[4]DfES. Putting the world into world-class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education, skills and children’s services[EB/OL]. [2015-12-13].http://www.globalfootprints.org/files/zones/hec/DfES%20International%20strategy.pdf.
[5]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美、英、日的经验[J].中小学管理,2012(2):52-53.
[6]张秋生.澳大利亚“面向亚洲”政策的形成[J].世界历史,2002(5):43-52.
[7]Australian Government. ‘Australia in the Asian Century’ White Paper [EB/OL].[2015-12-21]. http://www.murdoch.edu.au/ALTC-Fellowship/_document/Resources/australia-in-the-asian-century-white-paper.pdf.
[8]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ACARA)[EB/OL].[2015-12-21].http://www.acara.edu.au/curriculum/cross-curriculum-priorities.
[9]澳大利亚将“亚洲素养”列为国家课程优先领域[EB/OL]. [2015-12-25].http://www.bjesr.cn/jyzx/2015-06-08/21529.html.
[10]LUKE 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a new ethics of global community[J]. Language Arts, 2003(1):20-23.
[11]HAMSTON J. Developing ‘Asia literacy’ through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English[J]. Literacy Learning: the Middle Years, 2012 (1):20-25.
[12]Asia Education Foundation. Intersections of identity[EB/OL]. [2015-12-27].http://www.asiaeducation.edu.au/curriculum/the-arts/resources.
[13]Asia Education Foundation. What is an Asia-focused history curriculum? [EB/OL].[2015-12-27]. http://www.asiaeducation.edu.au/curriculum/history/curriculum.
[14]ORTON J. 澳大利亚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复杂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4):1-5.
[15]王婧.中文作为澳大利亚维州高考科目的考察与分析[D].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16.
[16]习近平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全体会[EB/OL]. [2015-12-27].http://www.mfa.gov.cn/web/zyxw/t1321650.shtml.
[17]林松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在中非智库论坛第五届会议全体会上的发言[EB/OL].[2016-04-26].http://www.fmprc.gov.cn/web/wjbxw_673019/t1356262.shtml.
[18]罗美娜. 新时期对非语言战略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69.
[19]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EB/OL]. [2016-02-25].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05/c_1117363276.htm.
[20]五大学院协同共建的全国首个小学非洲文化主题园开园[EB/OL].[2015-12-27].http://www.zjnu.edu.cn/news/common/article_show.aspx?article_id=18468.
[21]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 2012(9):52-56.
[22]金华秋滨小学有个全国惟一活力非洲园[EB/OL].[2016-01-20].http://mt.sohu.com/20160113/n434352888.shtml.
[23]张治国.中国的关键外语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66-74.
[24]斯旺.世界上的语言[M].乔修峰,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120-125.
(责任编辑张丽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um:Perspectives from Australia’s “Strategies toward Asia” and Chinese “Strategies toward Africa”
LUO Mein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School of Education, Edith Cowan University, Perth 6050, Australia)
With the further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o serve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has become the world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o align with the Australia’s “strategies toward Asia”, Australia launched the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penetrating Asian elements into course contents, carrying out different themes of activities, and offering Asian languages courses so as to realize its “strategies toward Asia” to ensure its 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Asian century.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Sino-African relations have experienced in-depth development in various areas. B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frica and improve interactions with Africa has been the main challenge for Chinese “strategies toward Africa”. The service of Australia’s basic education for its national strategies could provide us with some insights. The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can also consciously provide service for our country’s “strategies toward Africa” by means of penetrating African elements into course contents, carrying out different themes of activities about African culture, running critical foreign languages elective courses at the basic educational level, and highlighting Sino-Africa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basic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toward Asia”; “strategies toward Africa”; critical foreign languages elective courses
2016-02-27
罗美娜(1978-),女,浙江遂昌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自设资助项目“新时期中国对非洲的语言战略研究”(FYZS201410)
G632.3
A
1001-5035(2016)05-0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