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6-02-17郑应友
郑应友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郑州 451150)
德国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郑应友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郑州 4511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在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管理水平低、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对德国企业文化特点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就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德国;企业文化;中小企业;启示
1 企业文化的概念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管理学的各种理论众说纷纭。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提出的企业文化概念。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来自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指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在企业长期或一定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并被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可[1]。威廉·大内提出,美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向日本学习民主管理、人与企业之间的亲密性、微妙性和相互信任。刘刚教授在他的著作《现代企业管理》一书中对企业文化概念也进行了全面解读。他指出,企业文化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外部发展环境、企业的生产性质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观念和表现形式反映着企业文化的本质。因此,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总之,通俗地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所有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
2 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2.1 结合德国传统文化建立企业文化
纵观德国大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和本国的传统文化特征的完美结合。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大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民主、相互尊重、以人为本等价值观对德国的传统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建国以后就非常注重国内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设,也十分注重大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工作,强调依法治国和法制管理。目前,德国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公民的诚信意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些为德国企业依法管理、讲求诚信意识的企业文化建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另外,德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真、细致、刻板、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对德国企业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核心企业文化有4个方面,即用户的愿望高于一切、对顾客负责、品质造就价值、创新即是生命,体现了时刻为用户和顾客服务的核心观念;奥迪汽车公司提倡的企业文化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体现了竞争对于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宝马汽车公司提出的“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存在天然的联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习惯对于企业和自身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2.2 注重把企业文化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在德国,企业一旦确定企业文化,就会在日常工作中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企业在生产、宣传、销售、售后服务、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都围绕着企业文化开展工作,使企业文化不断融入到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思想中,而不仅仅是将企业文化作为宣传标语而流于形式。这主要表现为,德国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建设是说的少而做得多,讲求具体的实效,不拘泥于具体文化的表现形式,注重文化的实际内容[2]。德国企业也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在世界各地我们都可以看到宝马、奔驰、大众、西门子等品牌标识。这是德国企业极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表现,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2.3 注重职业工人的培养培训
德国企业十分注重职业工人的培养,德国中小企业拥有大量训练有素、技术精良的职业工人,这是推动“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品牌的巨大力量。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德国企业会不惜成本,花重金用于职业工人的培养。职业工人的培养主要采取半工半读和企业自主培养两种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培养职业工人所产生的一切费用都有企业承担。免费的职业培训成为德国青年积极参与职业工人培养计划的主要原因。在德国,高中毕业直接到职业学校参与职业工人培训成为大多孩子的选择,因为参与培训就意味着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性。德国企业十分注重职业工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计划安排,工人一般一小半时间在学校读书,一大半时间到企业具体实践操作;也有许多企业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职业工人培训,较好地将实用知识和技术传授给职业新人。
德国企业十分注重培训的系统性。大众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培训分支机构,以学习跨国公司所在国的传统文化并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注重对新进员工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大众公司的业务流程和生产工作技能。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德国有名的本土企业,年营业收入达一百多亿马克,公司发展历史已超过百年,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与公司十分注重员工的培训不无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前,该公司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在公司外部培训或招聘的,而现在80%都是由公司自己培训的。培训体制的完善,使员工自身技能和职业生涯得到不断发展,提高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德国企业深信通过培训可以使人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向心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2.4 强调民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德国企业文化一个重要特点是体现以人为本。职工民主参与企业决策,每一位职工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根据二战以后德国的法律规定,企业必须要建立职工代表委员会、监事会、董事会,实行共同治理企业的管理模式。职工代表委员会由企业内部全体职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和企业雇主共同决策管理企业,享有同等的经济权利。德国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股东-监事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通过全体股东选举产生。监事会不仅仅是个监督单位,也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维护企业职工劳资待遇、福利发放等权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企业决策,实施民主管理,已成为德国大中小型企业的普遍行为。据统计,在德国实施企业员工代表委员会的企业的员工总数已占到德国企业职工总数的80%[3]。在共同治理模式的氛围下,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企业员工相互合作,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2.5 拥有注重产品质量的工匠心态
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德国标准”和“德国制造”通常被业界称为高质量和高品质的代名词。高品质和高质量已成为德国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企业里职业工人的工匠心态使得他们做每一件产品就像自己创作一件艺术品,工作起来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他们又十分看重这件艺术品是不是发挥出了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德国企业普遍认为,生产的产品必须要达到质量标准才能投放市场,反之,就相当于企业慢性自杀,最终被市场所抛弃。比如,在上海的德国拜尔公司,有一次生产了部分假牙产品,没能达到质量标准,中方市场负责人申请降价促销处理,而德国方面负责人坚决不同意,要求把这些产品重新制作,绝不打“价格战”。长期以来,德国企业拥有注重产品质量的工匠心态,使得“德国制造”经久不衰。
3 德国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3.1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打造特色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从儒家思想中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要素。“仁、义、礼、智、信”为儒家思想的“五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中小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仁”,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企业上下同心协力,相互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义”可以理解为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坚决避免“见利忘义”情况的发生,要在遵守“义”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中小企业通过建立“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价实、货真、量足、守义”,这既是中小企业的行为准则,也是遵守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体现。“价实”体现了企业童叟无欺,价格实实在在。“货真”体现了企业以质量求生存的生产理念,说明了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权益。“量足、守义”体现着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公德。
3.2 积极发挥领导者作用, 为文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企业的主要领导者或者创建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往往与创始人(企业高层领导)的发展理念、人生理想、发展意识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设计师和宣传者。首先,企业领导者要有全局意识,根据企业目前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员工的素质、企业的规模和效益等因素,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习惯提炼出全体员工容易理解、便于接纳的核心价值观。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逐步实践,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企业发展的愿景,形成企业核心的价值观体系。该体系应能激发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能够使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相统一,在企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企业员工能够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员工的职业生涯也能够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出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有机统一。价值观一旦确立,企业领导者要利用各种技巧和自身人格魅力,通过宣传、感化、倾听、说服等各种行为,使领导者的个人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其次,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践行企业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行为向全体企业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再次,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发展方面要敢于弃旧扬新。要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战略的转移,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变化。当然,价值观的革新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有效地沟通、职工参与决策等方式促成企业职工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4]。
3.3 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逐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德国企业职业工人的工匠心态和质量意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打铁还须自身硬。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也应该注重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要着重加强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工作。企业首先要把好入口关,注重招聘环节的工作设计,把具有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注重合作的员工选拔到企业中来。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岗前培训、在职带薪培训和应急培训相结合,分阶段逐步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岗前培训要注重使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人际关系以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其尽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在职带薪培训,要着重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实效,也可以安排职工深入到其他企业交流任职,以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思想,把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的思想行动,从而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4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德国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面对法律和制度有待健全、自身生存压力、社会监管不到位等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损害消费者权益、损害企业职工利益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行为,近年来甚至出现偷税漏税、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生产事故、拖欠职工工资等一系列问题[5]。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但会影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还会造成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小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主动承担起安全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适当承担公益责任。安全责任主要包括消费者安全和员工安全。消费者安全,主要指中小企业要为消费者负责,产品要符合或达到国家对有关产品安全所规定的标准。员工安全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措施,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及心理上的安全。环境责任是指中小企业要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在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争取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在开发资源时要做到合理开发,避免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市场责任是指中小企业要主动按照市场规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做到遵纪守法。
3.5 树立“人本管理”指导思想,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我国中小企业倾向于“老板文化”,这种高度集权的组织文化模式,无法形成“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6]。因此,中小企业应逐步打造“人本管理”观念,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首先,要逐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民主管理,遇到重大决策要主动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平时要为职工建立反映心声的通畅渠道;对于反映的问题要逐件落实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要积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公平公正,提倡团队合作。中小企业可有意识地引导员工根据企业有关项目工作需要组成项目团队,充分利用绩效考核,激励团队合作,逐步形成企业内部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任管理机制,适当授权,释放员工的潜能。通过授权,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发挥本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控制的良好局面,满足员工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1] 刘云鹏.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41-142.
[2] 季军良.浅谈德国汽车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启示[J].现代营销,2011(7):45-46.
[3] 夏绪梅.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7):22-24.
[4] 李成霞.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33-34.
[5] 段芳娥.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8):57-58.
[6] 郑兵.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0):91-92.
(责任编辑:陆俊杰)
Key words: Germany; enterprise culture; SMEs; revelation
The Revelation of German Corporate Culture to the SMEs’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ZHENG Ying-you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Zhengzhou 451150, China)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 the SME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more important for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 China. However, in the new era of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the SMEs are facing fierce compet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exist a series of problems, like lower management level, the poo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unruly market behaviors, weak capabil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 on. At present, the SMEs’ Culture Construc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bottleneck constrai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ME’s long-term achievemen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for some breakthrough points of the SMEs’ Culture Construction,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rmany corporation culture, the SMEs’ humanistic management and earnestly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onstruct distinctive enterprise culture, etc.
2016-08-23
郑应友(1985-),男,河南正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1671-6906(2016)05-0099-04
C936
A
10.3969/j.issn.1671-6906.2016.0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