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在学习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构建
2016-02-15董玉伟
◆董玉伟
基于泛在学习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构建
◆董玉伟
提出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既符合当前班级组织教学的实际,又能保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探讨基于泛在学习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构建模型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泛在学习;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环境
10.3969 /j.issn.1671-489X.2016.02.059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习由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逐渐演变到泛在学习。泛在学习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因此,泛在学习使个人学习空间得到极大的发展。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三通两平台”,三通指的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其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是重中之重。泛在学习的发展,“三通两平台”的提出,使得个人学习空间的建构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然而,基于“班级授课制”所形成的“教有余”而“学不足”的固有格局未被根本打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学习者个人学习空间创建的困难,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所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设个人学习空间,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因此,亟待探索一种既适合现在班级组织教学的实际,又能促进学习者个人学习空间创建的整合方式。基于泛在学习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正好充当了这一整合的角色,所以,以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承载个人学习空间具有深远意义。
2 泛在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泛在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2]。研究者总结泛在学习的基本特征如下[3]。
1)永久性: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环境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学习者能一直保持学习状态,除非学习者自己解除这种学习状态。
2)可获取性:学习者可以通过PC端、移动端等任何形式访问到任何形式的学习资料,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
3)及时性:在网速得以保证的情形下,学习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及时直接从服务器或网络中获取信息。
4)交互性:学习者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实现实时的交流互动。
5)主动性:当服务器定位到用户进入的区域时,就如同在团购网上团购一样,会主动定位用户,主动发送服务内容,供用户选择,主动提供服务。
6)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性指的是学习的真实性,包括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可接触的资源,学习者主动学习,全身心投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3 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
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通常指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包括正式、非正式和虚拟空间:正式的学习空间主要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主要有咖啡馆、操场、走廊等,虚拟学习空间主要有学习管理系统、社交平台、专题学习网站等[4]。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虚拟学习空间。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遵循教育事业自由开放平等原则,实现教育在全国范围的整体建设,以国家级数字校园平台为依托,这里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例,在这个平台上实名注册个人学习空间,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但是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差异比较大,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学科素养存在很大的不同,导致贫困偏远地区开不好课,所以这里的班级是省、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的班级;而对于偏远的地区则采用一个中心校带N个教学点的1+N模式,其模型如图1所示。
4 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特征
开放性从生态系统观来讲,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由人、技术、环境组成的开放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一个系统要想保持活力,就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不断地接入新的资源、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等。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开放性,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为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意义建构提供了非常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而这些学习资源的创意和成果要想得到发展和巩固,必须在学习者的重构、交流、传播和反馈过程中转化为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支持学习[5]。学习者是学习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的核心力量,新的学习资源则是学习者得以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
图1 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概念模型
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一直是教育界所追求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服务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就是指根据大数据技术统计和分析学习者的偏好和需求,智能地推送给学习者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同伴和学习方法等。学习个性化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定步调。
重视协作学习班级是教育的基本单位,在学校中无疑你的老师和同学是比较熟悉你的,他们比较了解你的性格、你的能力水平、你的学习方法,当你遇到学习困难时,可能他们的一句话就会让你豁然开朗[1]。因此,班级网络学习空间还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
高互动性叶澜教授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交互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6]。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包括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好友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小组之间的交互等。教师通过答疑和作业考试的批改与学生互动,学习者之间通过网络同步或者异步进行交互,包括加入共同的学习小组或者互相加为好友的交互形式。
5 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是个人学习空间发展的依托和基础,因此,该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高互动为主旋律。笔者认为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模型由数字化学习资源、优秀课堂、互动平台、学习共同体、评价反思等五个模块构成,各个模块还包含有相应的子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班级网络学习空间模型
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之于学习空间就像水对于鱼一样重要,该模块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水平、学习偏好,制作或引入已有的优秀资源库。根据资源的性质和功能,该模块主要分为同步资源、专题资源、推送资源。
优秀课堂课堂目前仍然是学习的主战场,知识的获取主要还是来源于课堂。所以,该模块根据课堂内容的传递形式主要分为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同步互动专递课堂、传统多媒体教学课堂。其中,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指的是师生、生生能够远程面对面交流的课堂;专递课堂主要针对于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个人讲课异步播放给学生;多媒体课堂是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帮助班级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
互动平台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中,在时间层面上互动分为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其中生生可以在优秀课堂上进行时时互动,包括提问、回答和笔记。师生之间由于教师的工作比较繁忙,除了教学还有教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所以师生之间进行时时互动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对学生异步地进行答疑解惑是能够实现的。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在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空间可以留言、评论,实现异步互动。
学习共同体协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该模块基于此设置了我的好友、学习小组和我的班级模块,使学习者不仅在个人感情上成为一个共同体,当有共同的学习爱好和目标时,也可以相互“切磋”、共同成长。
评价反思该模块主要包括在线练习、参加考试、在线批阅三个子模块。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测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测验,并且测试后,客观题系统会自动给予评分和答案剖析;而主观题是教师进行的在线批阅。对于最终成绩,系统会根据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资源推送和学习建议等反馈。
6 结束语
泛在环境下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泛在学习环境。它是基于我国班级授课制这样一个现实提出来的,既符合实际,又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学生在泛在环境下进行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组织教学,满足了学习者个性、泛在性的学习需求,适应现在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所以泛在学习环境下的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势在必行。
[1]黄利华,周益发,等.班班通背景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3).
[2]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3]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
[4]杨俊锋,黄荣怀,等.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6).
[5]桑新民.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创造全球化时代的学习文化与教育智慧[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6]陈卫东,叶新东,等.未来课堂:高互动学习空间[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G434
B
1671-489X(2016)02-0059-03
作者:董玉伟,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理论与实践(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