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重点学科的多层次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16-02-15曾序求易细芹邓石峰周予婧李跃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人才培养

谭 洁 张 泓 艾 坤 曾序求 易细芹 邓石峰 周予婧 李跃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长沙 410208)



基于重点学科的多层次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谭洁张泓*艾坤曾序求易细芹邓石峰周予婧李跃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长沙410208)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环节,标志着高校的综合实力与教学科研水平。我校以“中医康复学”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多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中医康复人才培养。

关键词:重点学科;中医康复;人才培养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等综合实力的基础,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重点学科于201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我们进一步凝练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多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中医康复人才培养。

1中医康复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1.1学科内涵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具体而言,是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有关技术,使机体功能障碍或功能衰退者的潜能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体系,其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因病、伤、残带来的身心功能障碍,以恢复功能,重返社会,始终所关注的是残疾和功能恢复或代偿。因此,其研究重点主要是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疾病诸证的康复,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由于损伤以及各种急慢性病与老龄化带来的功能障碍和先天性发育障碍的残疾者,所坚持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以及社区家庭化康复和康复预防。

1.2学科外延中医康复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疗实践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康复的内容大多分散于浩瀚的中医历代古籍与临床中,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中医临床学科。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康复医学知识的引入与西医康复医学在我国的确立,中医才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与治疗方法,形成了中医康复学这样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鉴于此,本学科的外延应为:中医康复学是以传统中医理论和治疗实践为基础,重点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的部分理念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其在研究对象、适应范围、评价技术、治疗手段等方面与中医学中的中医养生学、中医预防学、中医骨伤学、中医治则治法学、中医老年病学以及西医学中现代康复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学科在传统中医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性引入和借鉴西医康复的部分理念与评定、治疗技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核心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养生学、骨伤科学以及现代医学的脑功能重组、神经、内分泌、免疫、工程学等,在中医康复学现代研究的进程中,充分吸收、借鉴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在中医康复治病机理、复合型中医康复人才培养、中医康复优势病种的临床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2依托中医康复学重点学科 探讨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层次与方式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三年来形成了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即:①注重学科队伍建设,提升学科成员中医康复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培养更多高层次硕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适应中医康复学科建设及发展需求,对中医康复学中青年学术骨干进一步夯实中医康复、现代康复治疗理论基础,提高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培养理论、实践、研究并重的中医康复传承人才;②以中医康复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知识培养创新型、研究型针灸推拿康复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③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培养实用复合型本科康复治疗人才;④为适应社会康复的需求,对具有中医康复背景的一线业务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现代康复继续教育(包括进修、培训班学习等),全面提高其业务能力。

2.2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学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经过三年建设,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中医康复业务骨干继续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2.1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学科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及中医康复学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通过大项目和国家课题研究,选择性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潜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进行同行交流,专家咨询和评估,使高层次人才在学术研究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术视野更加广阔,学术创新的鉴赏能力大大加强,加快了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高层次人才培养富有成效,培养的一批优秀博士生,大多数均分配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现已成为省级和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经过三年建设,本学科新增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8人,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共培养了中医针灸学传承人6人。经过培训、进修的中医康复业务骨干大部分已成为当地医院的中医康复专业人才。并且通过“康复评定学”精品课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康复优势专业”建设等,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加强和提高。

2.2.2培养创新型、实用复合型中医康复人才为目标以中医康复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知识培养创新型、研究型针灸推拿康复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2013年—2015年间我校共招收中医针灸康复方向硕士生120余人,招收博士生8人。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始终坚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为目标,研究生获得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0项,申请国家专利8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260余人次,公开发表论文176篇。三年来重点学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位点的建设,在针灸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了持续地发展的基础上,2014年成功获批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硕士学位点,2015招收了首批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硕士生4人。

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培养实用复合型本科康复治疗人才。中医院校康复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中医院校的实际情况,既要强调康复专业的纯正性、重视西医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要注重中医特色康复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即具有纯正的西医血统,又具有鲜明的中医烙印。在培养康复治疗专业本科人才时,教学内容上,现代康复知识与传统康复知识比例约4∶1,即体现了以现代康复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院校在传统康复教学上的优势。同时在中医康复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有效的安排,以针灸推拿为主,强调其实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相关中医特色技术时重点突出,重在掌握实用性强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此外,还将传统体育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习了一门实用技能[2]。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开展大学生助研项目,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和申报国家专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实践活动;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在第二学年暑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临床见习活动,学生经过见习后“收获多,思考多,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并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基层、福利院等机构宣传康复、认识康复的社会需求等,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患者、社会,认识康复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加强沟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13年、2014年、2015年康复治疗学本科学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8.28%、97.67%、94.29%,总就业率100%,硕博士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

3为适应社会康复的需求 采用多形式开展继续教育

在青年骨干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与方式培养和引进教学人才,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培训;邀请外院或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不断充实和壮大教学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职称、高学历、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针对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先后开设中医康复特色疗法培训班7个,有60余人次在医院中医针灸康复相关科室进修,培训中医康复业务骨干20余人。同时注重基层医生中医康复知识继续教育工作,与卫生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中医康复技术指导与专业培训,推动了中医康复实用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普及与推广。

3结语

学科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能力的基础和保障。人才培养是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更是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大力推行创新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引入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手段,重点建立实用复合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高层次创新型、研究型的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品牌专业,拓展社会需求专业,形成多方向、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参考文献

[1]刘丽,李军,范颖,等.方剂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10-112.

[2]谭洁,张泓,曾序求,等.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79-80.

[3]韩妮萍,陈文慧,赵文娟,等.以“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28(3):48-49.

Practic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ulti-level Talents based on Key Disciplines of TCM Rehabilitation

TAN Jie, ZHANG Hong, AI Kun, ZENG Xuqiu, YI Xiqin, DENG Shifeng, ZHOU YUjing, LI Yueb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unan University of TCM,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which mark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ur school took "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ke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adhere to the "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foundation, took the social demand oriented" ide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der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of TCM rehabilitation.

Keywords:key disciplines; TCM rehabilitation; talents training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杨杰本文校对:田浩梅2015-12-22)

*通讯作者:zh5381271@sina.com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XJK015BGD052);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YJSJG2014- 02);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XXJG2014- 09)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7.01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7-0028-03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人才培养
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学科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