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教学技术的弊端与化解
2016-02-15王中华
王中华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18)
今天是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信息无孔不入,从QQ、微信、微博到短信等,立体化空间化地刺激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样,在学校这个领域里,也到处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信息化手段,再到微课程、微视频、慕课等教学手段。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如能迅速地查找资料和相关信息,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导致过度使用教学技术的现象出现。正如有学者指出:“教学技术化的最直接结果是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本性,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一项纯粹技术性活动,失去了其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1]那么,在今天大数据时代,我们一方面需要使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反思过度教学技术所带来的弊端,以便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
一、过度教学技术的表现
(一)备课离不开电脑和网络
在数字化的今天,教师们备课过程中往往是采取电子化的备课方式,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案的撰写都离不开电脑,有些教师经常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备课材料,有的教师则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教案,因为网络上的现有的教案很多,而且做得很精美和漂亮,同时,从网络上下载过来很方便。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离不开电脑和网络。
(二)上课必须要用电脑
由于上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演示,也能更加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实现音、影、字等多方面的融合,能更加立体地展示知识点,可见教学技术对于辅助教学的作用之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度使用教学技术,就出现了“过犹不及”的局面,正如一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下面的现象:“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动用了信息技术的十八般武艺:动画导入、图片展示、视频介绍、音效烘托……整节课老师只讲了五六分钟,学生甚至没有时间进行课文朗读。”[2]
(三)教学资源离不开网络
在寻找教学资源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各大网站上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因此,网络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和各种教学资源查找的重要途径,而且诸如手机和电脑也被当作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获得工具。
(四)作业布置离不开电脑
在今天云课程等网络课程比较盛行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也开始出现无纸化的现象。教师往往将作业布置在网站和QQ、微信、E-MAIL等信息化平台上,于是,教师作业布置也往往不离开网络和电脑。
(五)学习离不开手机和电脑
教师的终身学习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成为教师的必修课程。在今天,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学习,那么现在的教师学习也常常离不开网络和电脑。微信和网站中拥有海量化的信息和知识,于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和电脑。
二、过度教学技术的弊端
(一)对教师而言
第一,损害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教师对于教学技术的过度使用,往往使得教师依赖于电脑和网站上的内容,往往是喜欢拷贝别人的内容,而不去创造性地进行备课和上课。“教师一旦因沉迷于教学技术而无法自拔,将不利于其基于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的教育智慧的形成,也不利于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3]第二,有损教师的艺术性。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艺术”更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强调和主张的,但是,在教师过度依赖和使用教学技术后,教师往往是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照屏宣科”,更多的是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一字不漏地讲解,缺少更多的教学艺术。第三,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交流和沟通是教学中必要环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因为过度教学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关注到教学技术本身,关心PPT演示的效果是否优劣,而不是关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将技术置于一种尴尬境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主体不但没有因为技术的使用获得应有的解放,反而陷入被技术控制的状态”[4]。第四,有损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今天备受重视的一个教育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教学,做到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然而,在教师过度教学技术的情况下,教师往往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进行教学展示和演示,进行讲解和讨论,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
(二)对学生而言
第一,有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技术的使用,尽管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立体的知识展示,然而,过分的电脑展示和PPT演示,使得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从而使得“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思考的兴趣被无形中阉割,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弱”[5]。第二,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以前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受到大家所诟病的,然而,教学技术的使用,更加促成了被动式学习,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播放PPT的节奏,而不是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第三,不利于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情感交往和沟通。在过度使用教学技术的情景下,教师占用过多的时间进行演示,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缺少机会和时间,因此,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四,课堂学习时间的浪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往往不能恰当地把握好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滥用在多媒体,一节课下来,近一半多媒体的使用是多余的,导致学生课堂上有效学习时间浪费。
三、过度教学技术的原因
(一)社会学上的“从众”
不可否认,教学技术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多的方便。但是,教学技术之所以受到过分重视和关注,备受教师青睐,笔者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从众”。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成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趋势和内容。在多数教师都在重视教学技术,重视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背景下,剩下一部分教师就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不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呢,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人都在使用?说明信息技术是一个好的东西,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于是,所有教师都跟风,都进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且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强调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理念、技术、能力等。于是,更多的教师为自己找到了运用信息技术的理由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始过度使用教学技术,以至于“教学技术化”。
(二)心理学上的“依赖”
我们知道,在今天依赖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很多人在生活中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就不能活一样。同样道理,教师在进行备课、上课以及作业布置等各个方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好电脑、网络、手机等教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甚至出现过,“学校一旦停电,教师不能利用多媒体上课,就不知道怎么样去上课”的尴尬局面,让人啼笑皆非,这恰恰是对过度教学技术的一种讽刺。
(三)经济学上的“节约”
教师过度使用教学技术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经济学上的“节约”考虑,是基于一种节约时间的想法,认为采用PPT等多媒体的教学能更好地节约上课的时间,更快地传递知识和信息,能更充分地展示教学内容。
(四)文化学上的“背离”
教师过度使用教学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叛”。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师上课是一种讲授式教学,缺少演示和直观的教学形象,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于是,采取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接受知识,感受到知识的多维性。毋庸置疑,表面上来看,动画、电影、视频等多方面的演示和展示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度教学技术这其实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只是用教学技术包裹了的灌输式教学。
四、过度教学技术的化解
(一)教师层面
第一,教师观念上需要从技术向艺术改变。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杜威,无数的教育家都指出了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教学中的艺术成分,进行不断创造,不断改变,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需要做到学科教学的适切性,需要考虑到教学本身是否适合教师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教学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经验、兴趣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为改变过度教学的倾向,需要教师从技术层面转向艺术层面,改变单纯的传输和传授,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心领神会和灵魂的对话。正如雅斯贝尔斯而言:“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6]第二,教师行为上也需要转变技术依赖心理。在面对教学技术的时刻,教师需要不断改变上课、备课以及其他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行为和心理。一方面,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教学特点,充分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思考自己教学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改变那种凡事依靠信息技术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教学内容,改变过分考虑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做法,从而以学生为出发点,改变技术依赖思想。第三,教师对教学传统的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加以变革和转型,但是,我们也知道,传统教学中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教师去继承和发扬,如讨论法、讲授法以及个别指导法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继承和发扬教育和教学中的优秀传统,从而改变那种唯教学技术至上的做法。第四,教师对教学本质的反思和研究。我们还需要不断去研究教学本质,对于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怎么样才能做到更好?因此,教师为改变过度教学技术,需要进一步去反思:究竟应用多少教学技术才是合适的,从而做到教学技术的有度运用,而不是滥用。
(二)学校层面
第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技术的规范。在学校管理层面,学校需要对教师教学技术的使用进行规范,让教师尊重学校对教学技术的管理和约束,通过制度来限制教师过度教学技术,从而让教学技术恰到好处。第二,学校领导对教学技术的正确态度。在教师使用教学技术的时候,学校领导对教学技术不能片面地支持或者反对,而是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让教师恰当使用教学技术,而不是过度使用教学技术。第三,形成教学技术使用文化。在教学技术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一种关于教学技术的文化,一方面形成教学技术的观念文化,另一方面形成教学技术的行为文化,从而通过教学技术文化来规约教师的教学技术使用。
(三)社会层面
面对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面对教学技术广泛深入到课堂教学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教学技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在看到教学技术对教师教学的方便、对学生学习的便利、对教学以及教学论发展的正面影响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对教学技术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如何对待教学技术过度的问题?因此,社会舆论对教学技术应该采取恰当的态度,不是一味地批判,也不是一味地去奉承和“一面倒”的姿态。我们应理性判断并积极应对,从而更好地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7]
(四)理论层面
第一,加强对教学技术的反思。反思教学技术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尽管在2001年左右,就有学者对教学技术进行了反思,但是在今天教学技术广泛流行,甚至出现教学技术的异化和泛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地反思教学技术的价值以及过度教学技术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技术对教学的正向价值,避免其不足。第二,加强对教学技术的研究。从当前的教学技术的研究来看,更多的是对教学技术的应然研究,较少的是教学技术的实然研究,因此,在未来的教学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技术的实然研究,倾听一线教师对教学技术的理解和声音。
总之,教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教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然而,教师的过度教学技术导致教师的教学趋向于对教学技术的依赖和泛化,使得原本的教学走样和变形,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教学技术的本质,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继存.教学技术化及其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48-51.
[2]王柏玲.个别教师对信息技术依赖专家认为课程仍应是主 体 [EB/OL].[2011-12-12].http://edu.163.com/11/1212/09/7L2IV2H/00293L7F.html.
[3]李巧平.从技术到艺术:技术化教学的局限与超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9-10.
[4]于翠翠.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Z2):115-118.
[5]赵建新,田丰伟,刘小鸣,等.高校教学技术化问题分析及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3-5.
[6]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9.
[7]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