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训的未来追求:走向逻辑一致性

2016-02-15孙永珍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7期
关键词:受训者一致性逻辑

孙永珍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培训者设计与实施培训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对于什么样的培训有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显而易见,教师培训是一种成人学习,是培训者为受训者设计的有效学习,故可以借鉴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定义。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1]有效培训应指培训者遵循教师知识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培训目标和受训者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培训实效。有效的教师培训具有三个特性:有效果,指对培训活动结果和预期培训目标的吻合度的评价;有效率,指对培训产出(效果)与培训投入的比率的评价;有效益,指培训活动收益和培训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对培训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当前教师培训重“量”轻“质”的现象比较明显,培训活动的“效果”“效益”未能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培训活动是否有效满足受训者个人专业成长需求方面有待大幅度改善。要改变这一现状,做到培训活动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的逻辑一致性是解决方略。

逻辑一致性原则是逻辑学众多思维法则中的核心法则。逻辑一致性原则的要求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出现逻辑矛盾,一致性即无矛盾性,协调性。思维不允许出现逻辑矛盾,思维过程也要保持逻辑一致性,否则就是不正确的思维。[2]有效培训的逻辑一致性,是指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评价的本身内部一致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有效培训要坚持逻辑一致性原则,是由教师知识学习的类型决定、得到有效学习理论科学支持和教育研究者的实践印证的,它应该成为未来培训设计与实施的不懈追求。

一、有效培训逻辑一致性原则的科学根据

(一)由教师学习的知识类型决定

教师知识的研究起源于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总体而言,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有三种取向:一是教师教学知识基础的研究,认为教学的有效在于教师应具有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各类知识,其中学科教学知识是核心,学科教学知识反映了特定内容的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的整合,是体现教师专业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3];二是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认为教学的有效在于教师拥有教学实践知识,教师实践知识就是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运用的知识;三是教师情境知识的研究,认为教师教学效能在于教师拥有情境知识,情境认知对知识的理解是,知识是个体与社会情境和物理情境互动的结果,知识的运用不仅受其本身规则的制约还受特定文化、活动和情境的制约,知识随着在每一次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其内涵都将发生变化。[4]总之,教师要能够胜任教学,必须掌握一种实践性智慧,它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等特征。

当前研究者们把这种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的实践性智慧定义为“适应性专长”[5]。有研究者认为,适应性专长是21世纪知识社会对教师学习的要求,它指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情境中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度概念性理解、面对新情境/任务的适应性改变、持续学习的倾向以及自我反省的元认知倾向。[6]具有适应性专长的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且善于在行动中反思,甚至创造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

综上所述,既然教师所学知识是一种实践性智慧、一种适应性专长,那么就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实践教学情境,新旧知识联系并逐渐建构新知,须经由“理论—实践—反思—运用—提炼”的循环来生成,这个学习过程内容上是前后连贯一致的,形式上是环环紧扣的,这正体现了有效培训逻辑一致性原则的本质。

(二)得到有效学习理论的科学支持

吸取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科学研究者们持续不断地对有效学习进行了探究,集中反映在对有效学习环境的架构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更新上。虽然这些理论重点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但是从学习发生的机理角度,与教师培训学习有共通之处。

1.学习环境“四中心”论

有效学习的环境,目前认为是“四中心”的结合: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和共同体中心。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和评价中心有机结合,即要将学习目标与教什么、怎么教及怎么评价联合起来。如果缺乏一致性,人们就很难知道学生在学什么。设计有效学习环境需要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协调各种活动。[7]

2.自然学习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理论是有效教学理论的重点。梅耶、麦卡锡、范梅里恩伯尔等权威专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其中,麦卡锡的自然学习设计,是立足深度理解概念、体现整体教学设计特色的学习模式。该模式致力于适合学习者不同风格和多样性的发展,遵循大脑运作的自然规律和学习科学本质,成为当代美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并在美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得到推广。首先,任何学习都是由“为什么—是什么—应怎样—该是否”(Why—What—How—If)组成的循环圈,依次对应着“把握学习价值(Meaning)—透彻掌握概念(Con⁃cepts)—积极操练技能(Skills)—灵活自如运用(Adap⁃tations)”四种教学功能或者学习性质。其次,每个象限根据左右脑交替轮换的学习偏好共有八个学习阶段:连接—关注—想象—讲解—练习—扩展—提炼—表现(Connect—Attend—Image—Inform—Prac⁃tice—Extend—Refine—Perform)。[8]该模式达到了学习内容的前后一致并螺旋上升、学习方式的层层递进,逻辑一致性原则得到深刻体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充分关注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能够做到专业情谊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为教育研究者的实践所印证

国内研究者关于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颇多,略择近期典型研究一二来阐述。知识学习视域下名师培养的研究发现,名师的职后培养由首尾呼应、层层紧扣的“研修主题——发展愿景和学习动机——研修方式”这三部分组成,研修方式为主题下层层推进的“链式”系列研修学习方式,通常由“知识多元呈现”“问题情景解决”“初步检验新知”和“运用巩固新知”四个步骤组成。[9]该研究是按照逻辑一致性原则设计与实施培训的实践,在培训中成效显著。在职前师范生的培养中,有研究者大胆吸收综合学习模式的理论精髓,在“图示建构”和“规则熟巧”的目标指导下开展理论阐释和专项操练,形成了面向真实任务、知行合一、扶放有度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新方式。[10]这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前后呼应,是权威教学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可见卓有成效的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都注重逻辑一致性。

二、逻辑一致性有效培训的实施路径

有研究者在“国培计划”方案设计评审中提出需要建立以下六个专业逻辑关系: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逻辑建构;培训需求与培训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培训目标与培训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培训内容与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11]这是培训方案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两两之间的逻辑性。在具体的培训实施中,逻辑一致性有效培训的理想状态是:横向一致性和纵向一致性的结合。横向一致性集中体现在培训内容的设置、具体培训学习方式的设计及培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匹配,纵向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一个主题内容编排、培训实施过程中,最终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

(一)做好横向逻辑一致性

1.设置“目标—需求—内容—主题”逻辑一致性的培训课程内容

为了达成培训的成效,培训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非常关键。设置逻辑一致性的培训课程的过程:对照受训者的发展阶段与欲达到的专业水平,设定培训总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受训者培训需求的实际调研,结合学习者中心和知识中心两个视角设置培训课程;对培训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重组,相近者为同一子主题;由一系列内容上有横向联系、深度上有纵向递进关系的子主题“合力”汇聚成总主题;依据每个培训子主题生成相应的具体培训目标,设置培训执行课程。执行完所有子主题的课程内容,即达到了总主题所要求的总培训目标。

2.以“链式”系列研修学习方式为特征的逻辑一致性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的横向逻辑一致性,为自然学习设计八个学习阶段提供了成功的范式,针对这八个阶段关注左右脑不同加工偏好者的具体学习方式也有详尽阐述。[12]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加,但是要依据“多元表征—内化—问题解决—转换—检验新知—外化—运用新知”这一有利于实践性智慧生成的路径来决定取舍,最终形成有严密逻辑性的“链式”系列研修学习方式。[13]

3.不同知识类型匹配以不同学习方式的“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一致性

简单地说,学习陈述性为主的知识,可以通过听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而一线教师往往需要提升的是实践性智慧,故应该匹配以有利于实践性智慧生成的“链式”系列研修方式。教师学习的知识类型与培训形式的不匹配是当前培训实效欠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甚紧密,更谈不上逻辑一致性。以幼儿教育为例,高质量的“一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显然是一种兼具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实践性智慧,目前很多培训停留在理论学习加学校参观为主的培训学习方式,事实上受训者还需“亲自实践—提炼修正—再实践—教学展示—实际运用”等环节才可能真正“学会”,后续培训形式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培训成效。

(二)做好纵向逻辑一致性

1.一个主题内容的编排:做到“情意驱动贯穿始终—吸收—梳理—尝试—转化—展示—内化—思维习惯的形成”的逻辑一致性

以幼儿教育名师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主题为例,根据纵向逻辑一致性原则设计,先以名家讲座“大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促进孩子发展”达成输入新知的吸收目标,并辅以“‘一日活动优化’维度”的专题研讨,让受训者尽快发生“连接”与“关注”,研讨中思维碰撞以及产生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发起受训者高涨的学习动机(情意驱动)。紧接着到权威特级幼儿园进行导师制下有针对性的一日活动优化的实践,由于导师都是受训者仰慕的知名特级教师,故学习动机再次得到激发,在实践园积极完成了“梳理—尝试—展示”等环节。一周后返回培训点,培训者将重点放在帮助受训者“内化”这一环节,再次请特级教师现场报告一日活动优化的典型经验并与受训者深度互动探疑,然后通过培训者主持的专题研讨反思梳理出一日活动优化的关键经验,并对各组实践后还未明确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最后受训者回到单位将该主题学习后的实践经验写成研究报告,完成思维习惯的培养。

2.从实施过程看:做好“培训需求—方案设计(目标—内容—形式)—培训实施—培训评价”的逻辑一致性

从管理学的视角理解教师培训活动,教师培训应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决策、培训实施与培训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14]若能做到整个过程的逻辑一致性,则培训的有效性水到渠成。培训需求与培训课程的匹配是今后有效培训应该重点研究的:通过设计科学的问卷,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进行大规模需求调研,使培训课程设置从经验性走向量化客观性。此外,培训评价也不容忽视,目前的培训评价普遍关注的是培训讲课专家的水平,未对受训者通过培训活动所达到的专业素质提升这个最关键的效益指标重点评估。因此未来有效培训实施过程的逻辑一致性,要始终将受训者放在各环节的主体地位,尤其要加强基于受训者专业水平成长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可以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教师专业发展问卷开展,比如田纳西教师专业发展问卷。[15]通过训前前测、训后后测和后期跟踪达成。

未来有效的教师培训,要不遗余力追求逻辑一致性,做到纵向逻辑一致性与横向逻辑一致性的完美结合,真正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增长,并从专业情意角度促使教师愿意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

[2]金顺今.浅谈“逻辑一致性原则”[J].天池学刊,1994(4):42-44.

[3]Shulman L 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4-14.

[4]杨翠蓉,胡谊,吴庆麟.教师知识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5):1167-1169,1173.

[5][6]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7]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5,134.

[8][12]麦卡锡.自然学习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2,29-42.

[9][13]孙永珍,童富勇.知识学习视域下名师培养模式建构与特征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8):8-12.

[10]马兰.基于综合学习模式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8):112-119,85.

[1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25.

[14]郝德贤.国内教师培训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4)[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2):1-4.

[15]钱琴珍,姜勇,阮婷.幼儿园组织氛围与教师专业发展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7(3):723-726.

猜你喜欢

受训者一致性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逻辑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创新的逻辑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