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定位新思路

2016-02-15程胜高葛继稳罗朝晖崔艳萍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环境评价

程胜高,葛继稳,罗朝晖,师 懿,崔艳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学科专业建设

新时期高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定位新思路

程胜高,葛继稳,罗朝晖,师 懿,崔艳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大幅的改革,高校环评单位在环评工作中定位缺失对环评工作开展是不利的。在新形势下,根据对以往环评工作中高校定位优势和劣势的总结分析,高校作为教育科研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对现行环境评价工作体系重要的补充,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环评基础教育,可以从事新环境问题与环评技术革新方面的研发,对于非盈利型项目的接受以及对企业环评纠纷进行技术复核,充分减少环保主管部门对于行业教育方面的压力与新问题研发的压力,并补充了全社会环评工作中不足的部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新时期;高校;环境评价;注册环评工程师

modern period; universities;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registered EIA engineer

随着近年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稳定推进,我国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持续经济发展下的环境压力和以往未重视环境保护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两者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我国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减排工作压力增加。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环保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其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人居生活水平。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在近年改革的呼吁中发生了重大改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本身工作的内容到工作的体制进行了重要变革。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变化,以及在现有变革下,高校作为环评单位在改革中的定位和新方向。

一、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特点

1.生态文明对环评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制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将其纳入国家的总体布局。随后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创建“两型社会”相关文件陆续发布,近期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十三五”规划范围,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评价作为污染预防的首要措施、环境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责任和作用更加重大[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制度创新、坚持规律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立足环境优化经济发展[2]。环境评价工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下运作多年,暴露了一些不足,新形势下要求环境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发挥决定性政策决策作用,敢于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经济发展型项目进行否决,实施上层战略规划环评指导决策,宏观掌控发展与污染的关系,形成从上到下的统筹机制。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重点在“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建设项目环评重点在“严标准、强措施、防风险”,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好地在前期预防污染。

2.新环保法规对环评工作提出新要求

新环保法主要内容着重于明确了环境保护和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有个体的环境责任。新法实施以来的短暂时间,环保部相应发布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工作技术标准、行业要求等一系列新规定,并强调环境评价工作的新要求:完善环境评价单位的职业资格、人员素质,加强环境评价技术规范与准确,加强环境评价管理体系。随着我国环境评价制度的发展,在前几十年,环境评价工作的人员水平、评价报告的编制水平都在全面提升,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对应的问题,比如政府干预环评行为、从业人员没有职业资格、有职业资格的人员并不是环境评价从业者等。因此,本系列规定的出台更严格的管控环评机构与从业人员,从环评自身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避免环评从业过程造成的环境问题。

二、 高校环评工作优势与劣势

根据全国环评工作多年总结,高校开展环评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优势体现几个方面:(1)高校教师知识层面高,对于复杂的环境问题掌控能力强,长期处于科学前沿,对于新型项目的环境影响了解,掌握国内外环境影响层面的准确动态,并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可以掌握项目深层次的环境影响,比如复杂环境下的生态监测、疑难物种的鉴定等仅仅少数专业人员才具备相应的能力。(2)高校具备综合科研实力与条件,拥有专业的实验室和各学科专业人才,比一般的环评企业更具完备背景条件。(3)企业以盈利为主,对于新型项目或者复杂项目可以采用不承担的方式回避,或者局限于现有技术规范进行评估,但是高校具有研发实力,可以对于此类型项目进行深度研发,透析整个项目,如在土壤场地污染问题还没有标准依据时,高校就采用美国成熟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开展场地评估;(4)高校属于科研教育性质的中立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没有利益关系,属于广泛可接受的公益第三方,适合开展咨询服务。但是相比优势,高校在环评工作中仍存在一部分劣势,比如,高校环评专业人员团队不稳定,从业人员难于管理;部分从业人员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对环评工作认识浅显;环评资质依托单位是学校,但是从业人员可能不是环境专业人员;以及学校本身性质决定其管理上无法达到企业严格管理的水平等[3]。

三、新形势下高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定位新思路

1.高校环境评价工作是我国现有环评工作的重要组成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其部门规章的规定,主要有两项规定不利于高校教师开展环评工作。第一,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核工业、航空和航天行业的事业单位法人外的其他事业单位法人(包括绝大多数高校)不得申请环评资质;第二,高校教师身份与环评工程师身份不可同时兼任。但实际上,高校开展环评工作是我国环评工作的重要组成,可以成为管理部门和企业之外的重要补充力量。(1)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可以作为环保部培训职业人员的分支;(2)高校作为研发机构可以作为环保部环评新问题的研发承担机构;(3)高校可以作为技术仲裁机构界定环境纠纷技术问题;(4)高校可以参与解决企业不愿意承担的环评工作;(5)高校教师兼职从事环评(即国家鼓励的“双师”身份)可以培养高质量的环评后续人才。在整体环保部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为审批机构,环评企业作为技术单位,高校作为两者补充,成为体系的支持,既可以减少双方负担,又可以扩大整个环评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面。

2.确定高校在环境评价工作体系中的定位

高校环境评价工作应该定位在高校优势的主要四个方面:(1)进行基础及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作为环保部职业教育的分支,进行从业人员培训。“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目标,技术性强、应用性高,在高校学生教育过程中,对于未从业的学生来说,课程基本体系可以接受,但是课程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理解难度大,因此无法通过简单的课程学习过渡到从事环境评价工作;而对于职业人员,可以定时补充和复习工作中不足的理论知识,并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实践促进。环保部组织职业教育、职业再教育的授课专家有限,时间紧迫,因此,分散到各地指定高校学习,是对全国职业人员教育的完整覆盖,并减少了本身关于职业教育的压力。(2)对于现有环境评价工作的技术标准、行业问题、污染界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可以承担或者自主研发,作为体系的补充,丰富行业标准、明确环境要素评价体系、加入国内新环境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3)目前高校是与环境管理部门、

环评企业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社会公信度高,对于环评社会纠纷问题,可以进行技术复核,提供纠纷第三方技术支持。(4)企业拒绝接受的高难度环境评价工作或者特殊环境评价工作可以交由高校完成。作为企业,接受环境评价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完成评价工作并盈利,一旦发现评价工作具有难度或者未知性风险,可能会选择放弃,这与企业稳定盈利的目标是违背的,放弃风险项目是正常企业行为。但是作为高校,科研的前沿阵地,没有盈利目的,完全可以在风险项目上进行深度研究,提供环评准确性保障,也分担环评工作完全社会市场化的不足。

3.外部定位导向化可以增加环评工作活力

外部条件对高校环评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前面分析的现行制度条件下不利于我国高校环评工作,我国应坚持实事求是,依情况进行改革或者提出折衷的方案,依据现有调研高校环评工作的不足,补充体制机制完善,重新针对高校特征制定高校环评管理规范,引导高校正确参加环评工作,增加行业活力。

第一,将具有专业特色或者环评特色的高校作为基础教育分支。“双师”教育是国外教育的基本特征,也即老师可以在外面兼职做具体的工程事宜,这样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架构老师素质提升的桥梁,是教师进行授课内容的重要基础材料和素材。参与环评工作的教师也必须通过环评工作以外,承担额外企业环评工作者业务外的职业教育工作,为环保部环评体系进行行业职业教育。第二,建立适合高校的严格工作准入制度,依据专业、研究方向、工作经历等制定高校教师从事环评工作的认证条件,对于高校开展环评工作的从业范围、从业内容与人员管理、工作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规范高校环评单位的从业性质以及相应不同于企业的从业责任。

四、小结

在我国发展的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新的环保法,在此情况下,对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目标。环境评价工作在新形势下必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环评单位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也存在一些工作的不足,针对高校作为特殊的教育公益事业单位,高校开展环评工作是对现行环评行业的补充,高校开展环评教育、环评工作可以改善行业教育与从业人员素质,并作为公益单位,承担更多环评工作的社会责任,也从高水平科研角度而言,在完善技术体系、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层面贡献力量。

[1] 包存宽.环评改革:制度升级进行时—基于生态文明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SEA2.0)设计研究[J].环境保护,2015(10):16-23.

[2] 汪劲.从中外比较看我国项目环评制度的改革方向[J].环境保护,2012(22):25.

[3] 包存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应着力回归环评本质[J].中国环境管理,2015(3):33-39.

[4] 孙钰,李鑫.环评机构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全面推进[J].环境影响评价,2012(1):22-24.

G642

A

1006-9372(2016)02-0005-03

2016-01-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经费”。

程胜高,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评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程胜高,葛继稳,罗朝晖,等.新时期高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定位新思路[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2):5-7.

Title: New Idea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Universities in Modern Period

Author(s): CHENG Sheng-gao, GE J i-wen, LUO Zhao-hui, SHI yi, CUI Yan-ping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环境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