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6-12-01赵华甫吴克宁师学义钱铭杰
赵华甫,黄 勤,吴克宁,师学义,钱铭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实践教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赵华甫,黄 勤,吴克宁,师学义,钱铭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土地利用规划学”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要求实践教学模式必须适时创新,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全面、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机会,以满足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土地利用规划教学理念创新,本文重构了土地利用规划教学内容体系,制订了多目标实践教育研修计划,提出了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教学引导方法等。有关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讨推进了学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实践教学工作,也将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模式借鉴。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多目标;关键环节;教学引导
land use plann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multi-objective teaching; key link ;guide teaching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优先性、多用途性以及增值性,使得土地无论当前或未来,整体或局部,都表现出稀缺性资源特点。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土地紧约束形势,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相关标准和规范变化快等特点[1-2]。协调用地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3],是土地利用规划学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该学科是土地科学体系研究内容的核心[4],其建设水平直接体现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事业的发展水平[5]。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规划学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和前沿,课程体系、内容任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等方面[1,6-9]。作为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土地资源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专业主干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跟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规划调控需求,深入探讨其内容体系及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土地管理决策者和规划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1999年开办以来,就开设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历时15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土地规划制度发生着重大变化。从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保护耕地、供给引导需求”,到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量控制,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保护生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一个保护耕地规划,转变为一个统筹兼顾、各业协调的理念转换。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人才需求,制订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课程建设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土地规划实践教学理念的思考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现实中往往实践先与理论的发展。而大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简化实习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包括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府部门领导指令、用地者的意愿、非政府机构对公共资
源保护诉求等,使实践教学能够虚实结合,顺利开展,对于实践教学工作者是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应遵循三方面的理念。一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理论框架讲授和关键环节技术引导为辅助。二是模拟规划学习与规划方法训练相结合。考虑实习学时不足限制,将案例规划专题的观摩学习与关键参数测算校验技能相结合,拓展规划实习内容广度。三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渐次递进实践教学模式。不仅结合理论内容讲授,安排实验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对于重要规划依据和指标的测算技术培养要求,而且要结合现行规划的编制要求,让学生熟悉规划编制基本能力要求。最后将规划工作与其他土地管理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二、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丰富,不仅有总体规划,又有专项规划,还有规划设计等。任何一个内容拿出来,都足以独立成为一门课程。因此,如何把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让学生掌握规划的核心技术,又不陷入具体的设计实践而忽略了规划的全貌非常重要。考虑到本科教学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学时一般为64学时,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学时存在一定冲突。因此,在具体理论授课阶段,结合章节内容要点,穿插安排若干独立小实验,学生以方法、技术学习为主。结合我校本科教学的特色,结合小学期实习,组织学生开展为期3周的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实习,系统学习实践现行规划的具体操作。在土地规划综合实习基础上,与其他课程一起,选择典型案例区,从调查、评价到规划、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全链条的实践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更大程度上延展规划教学实践的广度、关联度和实用性(图1)。
图1 层级推进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三、提供多目标的规划实践能力研修计划
大学历来是一个思想交融碰撞,文化兼容并蓄的乐土。本科生是最富创造力和可塑性的阶段。为了适应学生多元的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需求,我们拟定了多目标的规划实践能力研修计划。该计划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基础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探索型实践三个级别。
相对而言,有50%~60%的同学的学习目标应定义在基础技能实践范畴,这些同学能够掌握基本的规划理论、方法、技能,能够按照相关规范编制出合乎规范的规划报告和图件,就达到了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有20%~30%同学学有余力,可以结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基础上,能够分析规划方法、规划体系的合理性,优化相关规划方法,并能创造性编制规划成果,达到专业级技能实践目标。此外,还有10%~15%的学生,不能满足于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他们热衷了解历次规划内容、方法和理念变动的背景,不仅可以编制出创造性的规划成果,还能对规划未来的可能趋势提出意见。教师通过提供规划的综合性、探索性实践内容的辅助,促进学生在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匹配的实践计划(表1)。
四、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教学引导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庞杂,而实验、实习实践时间有限。因此,必须对学生的规划实验实习进行内容系统梳理,对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加以细化指导,对参考的资料加以去粗取精。首先,我们组织多名教师,对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实习涉及内容进行了分层次的讲解。如系统讲授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基本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导学习给定的专题研究成果,对关键规划指标进行验证、创新测算;指导学生学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制图规范;指导学生如何去多方案对比确定关键指标值,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指导学生思考将平衡表编制与关键参数测算、图件编绘紧密结合,相互校验调整的方法;指导学生析分规划文本、说明的内容,学习有关文风,等等。同时,对于关键环节,比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专题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逻辑关系,平衡表编制过程中与规划指标分解的关系等等,进行了具体指导。如图2,通过细致分解上级规划给定的案例区的有关控制性指标,引导同学们思考各种地类的可能流向,这为他
们形成逻辑推理思维,科学编制规划方案提供非常强有力的支持。
表1 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修目标分级
图2 依据某地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推测地类流向引导
五、小结
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步伐的加快,如何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和供应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吴大放等人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在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类型、方法、区域、主题等都有很大的变化[10],出现由单一走向综合、由理论走向实证过渡的特征。这种倾向于应用而不是陷入理论探讨的现象,反映了土地利用规划(学)较强的实践性特征。这就要求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授课中,不仅要将理论知识讲授全面,更应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在更新技能体系,遴选实践材料上做好铺垫,为学生提供适应现代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技能培养要求的完整的训练机会。不仅如此,当前大学生学习目标的分化现象普遍,一些同学有志于读研深造,一些同学则倾向于早日步入社会工作,还有一些同学兴趣在专业之外,等等。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在保障本科教育教学基本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推出多样化的,因材施教的规划实践技能训练计划。
[1] 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3):88-92.
[2] 吴大放,姚漪颖,冯艳芬,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8-139.
[3] 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 王家樑.《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科学的主导学科[J].1994,8(3):43-44,42.
[5] 布仁.浅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高校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7(1):84-89.
[6] 马松梅,王玲,王月健.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6):84-85.
[7] 欧名豪,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 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9(4):24-25.
[8] 王万茂,王群.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识别和处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84-90.
[9] 杜国明,雷国平.“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任务与内容[J].中国农业教育,2011(2):63-65.
[10] 吴大放,刘艳艳,姚漪颖,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国内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5):27-31.
G642
A
1006-9372(2016)02-0075-03
2015-07-1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立项建设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共管理”特色交叉学科建设立项。
赵华甫,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评价、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黄 勤,男,讲师,主要从事土壤资源与土地政策的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赵华甫, 黄勤,吴克宁,等.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2):75-77.
Title: Study on Mode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Land Use Planning Course
Author(s): ZHAO Hua-fu, HUANG Qin, WU Ke-ning , SHI Xue-yi, QIAN Ming-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