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范型和实施流程

2016-02-15殷齐齐

职教通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研究性苏轼高职

殷齐齐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范型和实施流程

殷齐齐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引入高职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参与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形式: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两种形式应齐头并进,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范型;实施流程

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快了学习化社会的进程,同时,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1]这种教育理念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挖掘出蕴含于自身的财富。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引入高职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根据研究内容和参与方式的不同,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和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形式可以齐头并进,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分配。

一、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文,学习方式是围绕课本学习内容的课前、课上、课后的“联动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每次课的恰当环节适时地插入研究性学习小块,并与传统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从而构成了整个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这种设计既考虑到传统教学不重视个人自主探索学习的问题,弥补了其不足,又保证了教学框架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顾及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实际。因为高职院校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语文学科还是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和教学任务,教学时数较之专业课来说,也相对少些,同时,还要应对全省文化课统考的压力。这使语文课堂不能一下子全部放开,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这种类型的研究性学习。

(一)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要素。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正式进入课堂学习之前要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准备。比如,扫清字词障碍,熟悉写作背景,搜寻作者情况,了解文体知识等等,这与传统教学中的预习有些类似。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前准备更多地倾向于学生的自我准备,即教师先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从中做出选择,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分类,选取有价值的再布置给学生去搜集资料。教师在其中起的只是引导作用,提供的是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尝试这种形式的课前准备。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全才,尤其在词作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以开阔雄浑、奔放驰骋的豪放词风闻名于世。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这种特殊的经历对其词风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凤凰职教版第二册所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它为学生进一步走近苏轼,了解他的心路历程,感受他的词风特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借助相关媒介搜集查阅苏轼和宋词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词的起源及发展过程;(2)苏轼的生平(包括轶事、传说);(3)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4)苏轼的人生感知;(5)名人眼中的苏轼;(6)苏词和辛词的差异性。这样的课前准备方式,能让所有的学生行动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苏轼多一些感性认识,对苏词多一些个性化解读。此外,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正式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准备方式一般适用于那些课外拓展材料相对充足的经典作家作品的教学,如《药》《祝福》《林黛玉进贾府》《雷雨》《茶馆》等。因为这些作品早已通过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渠道深入人心,而且图书馆和网络上都有大量的资料可供学生搜索查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搜集相关资料,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堂教学

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讲授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科学性、合理性更强,但其实质也是学生在单一维度之下的无奈之举。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人为地设置了许多障碍,而一旦发现偏离,便极力拉回,这种观点不对,那种回答也不恰当,最后只能得出预设好的唯一答案。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不轻易鉴定优劣正误,不求统一的结论,而是鼓励学生多向思考,自由表达。

如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先借助教师的背景性提示或课前搜集的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自由阅读,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然后,教师针对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到文本中去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和有深度的独立思考。这里,研读探究的问题可以是人物形象的分析、情节结构的技巧、故事环境的展示,也可以是主题内涵给予人的启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接着,学生4人一小组探讨交流,就其中某个问题,拟定自己的发言提纲,并在课堂上展示发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尽量给予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并使他们言之务尽,同时,鼓励其他的学生进行质疑或者补充。对于他们的观点,不求标准,只求合理。教师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讨论,也是引导者,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与文本、他人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主动思索,交流思想,发表见解。教师发现,在大家心目中语文素养较低的职校生思维也很活跃,经过他们的努力,是能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的,只不过以往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如今是在自主研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课后总结评价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注重研究的结果,而且还注重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注重其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研究性学习的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评价,反思得失,提出改进措施,这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当然,这里的总结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学生也要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再一次对知识进行梳理,以便加深记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迅速建立起信心。

二、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专题式语文研究性学习遵循和借鉴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阵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堂之外,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中的问题,而是扩展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文化生活,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较为明显,“研究”的色彩也更加浓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知识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进行更新,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应该如何选择,成了研究性学习首要而且是关键的一环。首先,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关注到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可以来自课内,比如文体知识、人物形象、段落结构、思想主旨,也可以从课内引申出去,对综合专业学科的问题或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但无论是什么问题,一定要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加倍投入,积极开展研究,其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也很重要,他们要引导学生从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入手,选取有价值的、对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有积极作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最后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即课题。选题过程中应注意,课题的切入口宜小不宜大,要便于实施。

(二)创建小组、研究分析

小组合作研究是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得以实施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任务的特点来决定小组的创建,小组人员一般不宜过多,以4~6人一组为宜。学生也可以自愿组合,教师适当加以调配,以便优势互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小组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有计划、系统地实施。研究方案一般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结果的呈现和推广,等等。接下来,学生就要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了。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面不宽,研究能力还很薄弱,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去搜索,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部分资料,如相关书籍报刊和影音资料;另一方面,还要告知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如查阅图书馆、上网搜寻等等,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资料找到后,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零散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最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形成结论。物化后的研究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笔记,也可以是学习感受,甚至是学术论文,既可书面呈现,也可口头汇报。

(三)展示成果、交流探讨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在陈述后还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问难,然后,进行论证答辩。在交流探讨中,各种意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学生思维逐渐明晰,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探究也不断走向深入。必须强调的是,教师要创设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其围绕研究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探讨。同时,要对他们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或适当的纠正,以保护他们研究的积极性,并激励他们进行再探究。

(四)反思总结、分析评价

研究成果汇报完毕并不意味着研究性学习的结束,学生还要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如“我收获了哪些知识?”“我的选题是否合理?”“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性学习使我哪些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等等。评价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只要见解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增强,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这就是巨大的成功,也是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财富,与研究成果同等重要。

以上是两种形式的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当然,必须指出的是,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它在每个学校的运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只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灵活地运用这两种形式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才能符合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改革之路。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责任编辑盛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B/ 2014/06/020)

殷齐齐,女,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6)21-0044-03

猜你喜欢

研究性苏轼高职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从善如流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