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本的高职校课例开发与实践探索

2016-02-15王俊美陈庆胜

职教通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课例课程教师

王俊美,陈庆胜,任 玮

以学为本的高职校课例开发与实践探索

王俊美,陈庆胜,任 玮

以课例开发调查问卷为依据,根据ADDIE教学理论,探索在课例开发及日常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为本。提出了确定课例项目时应全面分析,尤其要对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规划教学活动时需精心设计,可采用项目式、启发式教学;课例开发时要把慕课平台、微课融于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开发;实施课例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例反思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体验,注重过程性评价。

高职;课例开发;有效实施;综合评估;以学为本

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也有人提出,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真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改到痛处是教学。[1]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回归教育的本质,教学改革应一切从人出发,以课堂为突破口,以学为本,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

作为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课例研究所关注的正是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已引起诸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本文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五年制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课程“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的课例开发调查问卷为依据,根据广泛应用于外企培训的ADDIE教学理论[2],探索在课例开发及日常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为本。

一、全面分析(Analysis),以学为本确定课例项目

在确定课例项目或教学内容环节时,要做到全面分析,尤其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因此,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学生成绩等全面了解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体验,多方面和学生沟通,是做好课例研究关键的一环。课题组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五年制高职2012级、2013级的4个班级共1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习态度——需要加以引导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调查发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7.9%,偶尔感兴趣的占28%,不感兴趣的占1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除了学生本身对该门课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自身要求较高等因素外,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需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等吸引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

在“您上课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哪方面”的问题调研中,选择“喜欢该课程”的学生占20%,选择“对学习的爱好”的学生占16.8%,选择“获得成就感”的学生占8%,而选择“来源于教师上课的方法”选项的学生占到54.2%。由此可见,教师的授课方法、授课模式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学习习惯——注重体验感受

对于“学习本课程时您最感兴趣的是”“您本人最有效的学习过程是”“您认为以下哪种上课做法更适合您”以及“您对于本课程的教学还有哪些好的建议”等问题的调查,分别有48%、48%、61%的学生选择“动手实践”,还有部分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视频动画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回答问题、演示的机会等。

(三)学习能力——自学钻研能力较差

在学习能力方面,因本课程需要用到前面学习过的数学、电工以及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而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所以,他们对于概念、定理方面感到最难理解。在对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调查中也发现,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几个问题,如拉普拉斯变换、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系统框图的化简等定理、推导问题,有近1/3的学生认为“较难”,而项目一“认识自动控制系统”和项目三“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校正”,学生认为相对简单。

对于“您认为课上教师让您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总结、动手训练的时间”这一问题的选项,有83.18%的学生选择了“适中”,有6.5%的学生选择了“太多”,而有10.3%的学生认为“太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不喜欢回答问题,不愿就课堂内容在主动思索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仍然偏好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缺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四)课例项目——要适合学生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课例项目或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基于学情,太难或太容易都会削弱学习效果。学习者努力可以完成的,能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如果教学内容太难,学习者总是完不成学习目标,那么,教学内容的制定就是失败的。[3]另外,教学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慕课、网络了解课程的应用领域,把课程中涉及的领域意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学习内容和方向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二、精心设计(Design),以学为本规划教学活动

在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只有规划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采用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任务单式的教学更具操作性,更符合课例开发的特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提炼,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课程优化为七个项目,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楚。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规划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发散学习者的思维,课题的提问、设疑要有启发性。比如,学习第一个项目“认识自动控制系统”时,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概念后,可让其列举自动控制系统的例子,结果,有很多学生提出比较新颖的想法,有的例子甚至连教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教师亦可借此良机,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阅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科学开发(Development),以学为本进行课例开发

近几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借助于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在积极加以推广,并花大力气进行开发和比赛。不可否认,信息化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钻研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欲望,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在课例开发中就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等问题。

(一)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目前,比较好的做法是融慕课、微课于传统的教学环节,使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在学习时,要求学生不能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课程背景、项目背景可以用简单的微课,进行简短分析导入;通过校园网慕课网络教学空间、QQ群共享等多途径和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表现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同时,由于慕课、微课等模式不局限观看时间和播放次数,还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零碎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结合本校的主题活动,在学校校园网设有专门的慕课平台入口,课题组基本建成了“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的慕课网络教学空间,让学生登录并按要求进行学习、讨论和完成任务。在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和校正时,利用录屏软件对操作过程进行录屏,这样,学生可以在有问题时重复观看从而解决问题。

四、有效实施(Implement),以学为本实施课例

对已经开发的课例在进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观察的焦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不重要,而是期望透过“学生的学”去反观“教师的教”。[4]

(一)创设情境

在授课时,教师的状态足以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教师饱满的精神面貌、活泼的肢体语言等会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用语方面,应尽量使用一些带有鼓励性质的话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量少用“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懂吗?”而转换为“我说明白了吗?”即教师要从自身找问题。对青春期的学生,多鼓励、少打击,教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以学带学

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每次学习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善于挖掘培养一些领先的小组长,让他们带领大家共同学习。可以通过指定课题、让出讲台等方式,让这些“小老师”说起来、写起来,而教师自己则在一旁把握方向。课后也可让这些小组长再去与其他学生沟通,共同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渔”胜于“鱼”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些技术学成后待到使用时,发现早已过时。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学习,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五、综合评估(Evaluation),以学为本进行课例反思

综合评估指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受众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评估的目的在于:一是对所开发课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其进行修正完善,为下一轮开发做准备。

(一)关注学生体验

在课后研讨评价环节,通过听课记录数据、访谈数据、学生成绩数据等对课例进行评估。要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问答问题的情况、参与活动的次数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而且也使教师的学习能够通过和凭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实现加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重视过程性评价

关注对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体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动态、多次评价。[5]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潜质,从而改进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及时反馈,使师生双方能够了解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与修正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以学为本的教学其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例开发研究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为本,注重积累,才能实现教育好学、会学、学会的价值诉求。

[1]史静寰.以“学”为本的高教质量评价与改进:从教师做起[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5.

[2]廖定安,肖海慧.基于ADDIE模型的高职数据库教学设计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30-132.

[3]陶金.基于MOOC理念下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4]安桂清.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 (2):72-77.

[5]胡小勇,郑晓丹,冯智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36-40.

[责任编辑盛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立项课题“‘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B/2014/06/011)

王俊美,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6)21-0015-03

猜你喜欢

课例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课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