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推进黄冈市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6-02-15涂洪彬唐文兴
涂洪彬,唐文兴
(武穴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武穴 435400)
“五位一体”推进黄冈市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涂洪彬,唐文兴
(武穴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武穴 4354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五位一体;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实践
一、中职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目前,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对中职学校存在只培养一线工人的片面思想,很多家长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校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学校必须跳出中职学校这个小圈子,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个维度去创建切实可行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给社会培养造就一批创业人才,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这样,作为学校才可以借助毕业生的良好创业业绩,给中职学校带来正面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把握职校发展的生命线。
二、区域推进黄冈市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
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要求,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家之道、强国之源。教育现代化的最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大写的“现代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市场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但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紧扣市场需求,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党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黄冈市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
2016年湖北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攻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突出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打造一批百亿元、千亿元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将老区建设成为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产业人才,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才,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基于黄冈市职业教育探索发展历程的最终追求
黄冈职业教育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条探索之路,前进之路,创新之路。武穴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的《“产教研”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出“瞄准市场设专业,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产教研一体化的办学策略,构建了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于一体的职教办学模式,通过校中厂这一平台的搭建,给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会。黄冈实验技工学校“服务小微企业,助力校企共同转型升级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改良工具、改造工序、改进工艺”三改为抓手,以“企业出题、学校选题,教师释题、学生破题”的形式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徒服务企业,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通过“作品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上市”带动学生走上创业道路。麻城职教集团《酒店专业“假日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依托麻城旅游服务行业发展的产业背景,借助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训,零距离对接市场,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精神;红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职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学生社团”这一学生自治组织形式,通过全面管理、有机展示、科学评价等手段,创设学生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生在“模拟社会”、“模拟企业”等多元活动过程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三、“五位一体”推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系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发挥“三种优势”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1.发挥专业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
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指导师”培训,获取相应资质后,颁发聘书,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2.发挥校外导师团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
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外聘的形式,组织开展主题沙龙、主题讲座、参观访问、一对一咨询等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活动,充分发挥知名企业家、政府创业指导部门管理者、行业协会资深人士等校外导师熟悉经济发展态势、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3.发挥优秀校友在示范引领方面的优势
学校通过校友访谈、校友讲堂、校友群英汇、校友企业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友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影响力、号召力、感染力,引起学生创新创业的共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二)构建“三个平台”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1.整合资源,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以继续建设好校内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黄冈市创新创业教育试验基地、武穴理工中专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室等基地为抓手,为学生搭建探索行业发展、了解社会需求、认识岗位能力、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
2.积极探索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学校将先进仪器设备和前沿性实验系统,面向中职生开放与共享。对于所需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而又无条件购置的,采取在全校和校外共享。开发和建设以云平台为支撑的虚实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网络信息数字化。
3.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用
学校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的同步发展,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环紧扣,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效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三个带动” 理顺创新创业教育思路
1.专业教师带动学生创新
学校根据学科专业,梳理科创竞赛、科创项目,组织专业教师成立兴趣组、竞赛组、项目组,在学生中广泛组织动员,吸引学生加入各类小组,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重点指导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鼓励学生参加科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科技活动带动学生实践
学校开展创新类竞赛,如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业大赛,以赛代练,以赛选优,培养学生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突破、演绎新知的能力。鼓励学生以创新成果为基础开展创业,从而带动学生的就业,做到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相结合。
3.创新成果带动创业就业
学校积极联系校外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校外场地、扶持政策支持,促进项目落地转化,带动学生创业就业。
(四)落实“三个保障” 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1.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经费
学校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每年安排一定的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组织实施、培育孵化创业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和师生相关表彰奖励等各项工作。
2.保障学生创业激情
学校修订学生综合评价办法,将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纳入学生学业综合评价范围。对创新创业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各类学生荣誉评选中,适当进行政策倾斜。探索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创业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创业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3.保障教师指导热情
对于指导教师,优化考核机制,设立专门创新创业活动激励模块,完善指导教师激励政策,对指导教师在教师考评、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
(五)强化“三个结合” 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1.线下宣传与线上宣传相结合
线下宣传,充分利用校园橱窗、公共区域主题展示墙、大型LED显示屏、校内刊物及手册、专用展板与条幅等传统媒介;线上宣传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介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影响大的优势。
2.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相结合
对内,主要宣传创新创业法律文件、政策信息、先进事迹、优秀作品,传播正能量;对外,加大宣传创新创业优秀团队,积极提升成熟项目的知晓率和转化率,尽力做到“成熟一个、推介一个,推介一个、转化一个”。
3.常规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
在常规宣传中,将“创新、创业、成才”主题宣传工作纳入常态工作中,增强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行集中宣传,如举办“创业门诊”“创业计划书大赛”“黄冈创业夏令营”“黄冈创客论坛”等活动,为职校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项目展示平台。
结论
开展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既是中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黄冈市行政区域内,通过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能起到三大功效:一是建立完善的政策、资源、财政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二是融合各方形成强有力的推进力量;三是促进学校加强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活动机制等方面的建设。这一模式实现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从零打碎敲到整体发展、从重精英培养到全面发展、从学校独舞到政校企协同推进,有利于打造有影响力有特色的现代职教品牌。
[1]李群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6):22-23.
[2]王杰敏.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对策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35-36.
[3]商联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职业技能[J].新课程(教研),2011,(12):32-33.
[4]李明华.构建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2010,(5):12-13.
[5]周烈,邱鸣.教育教学探索·改革·创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Researches into How "Five-in-One" Mode Promote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U Hong-bin,TANG Wen-xing
(Wuxue Institute of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Wuxue, Hubei 435400)
In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 this age, change of way of thinking, renew of the idea,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overall planning, and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five-in-one” working mechanis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necessary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ll-round way.
five-in-on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2016-05-07
涂洪彬(1974-),男,湖北武穴人,武穴理工中专一级教师,软件设计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区域推进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黄冈市为例”(项目编号:ZJGB201561)的研究成果。
G473.8
A
1008-8156(2016)02-0025-03
修回日期: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