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2016-02-15唐金权
唐金权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唐金权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现状不容乐观。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刻苦努力,也需要高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
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提升路径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科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课题的制定和论证能力、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等。科研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得到提升。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的明确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
由此可见,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加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开展科研工作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必要途径。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传统的教书匠类型的教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师潜心科研的教师较少,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科研定位模糊,科研信息渠道不畅。
在对待教学和科研关系的问题上,部分本科高校采取重科研、轻教学的态度,而部分高职院校采取重教学、轻科研的态度,这样都没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造成教学和科研的脱节,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由于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了备课答疑、批阅作业论文、指导社会实践等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新形势的发展,教师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更新教学内容,有的思政课教师还兼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影响了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不能很好地协调教学与科研,导致教师对自身的科研定位模糊。
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定位模糊,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术研究,科研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知识更新缓慢,专业理念陈旧,阻碍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的发挥;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较少,科研信息渠道不畅,学术视野不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缺少正确的科研方法,因此,难以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即使做出研究也缺乏时效性和前沿性,严重制约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够,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偏低,学术气氛不浓厚,缺乏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缺乏专家学者型的教师,因而难以取得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整体科研水平偏低。
由于缺乏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导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科研不多,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较少,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较少,国家级、省部级立项的科研课题较少,这些都影响了教师个人事业的发展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氛围不浓。
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没有申报过科研课题,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学术动态、学术前沿掌握不够,感到科研工作难度大,缺乏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了解不够。
部分思政课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思政课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与前沿性、学术性结合起来,没有学科意识和科研意识。认为思政课就是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认为科研能力的好坏无关紧要,甚至将教学与科研视为相互抵触的事情。
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缺少发表论文的渠道,发表论文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定,有独立见解或创新性的论文较少,由于缺乏前期研究成果和必要的学术平台,科研课题申请成功率较低,这使得教师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重教学、轻科研,不理解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去思考研究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只凭自己的经验处理教学问题。由于科研工作没有做好,“有的教师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知识结构不够完备,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理解和把握,没有很好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上课照本宣科,或者在教学中只灌输不启发,教学效果不理想。”[2]
(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到位,科研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不能认识思政课科研的重要性,对思政课教师没有太多科研方面的硬性要求,对思政课的科研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思政课的科研立项、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社会调查得不到经费支持和保障,教师科研基本条件较差,加上科研激励机制不力,影响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径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教师自身刻苦钻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不断加强学术研究,更好地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高校也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积极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路径着手:
(一)强化科研意识,端正科研态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强化科研意识,尤其是创新意识、前沿意识和超前意识,培养自己对相关领域科研兴趣,确定创新的研究方向,注意研究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搜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梳理整合,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学术论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的发展目标,认清当今科研的发展趋势,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学科专业特点接轨,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院校级等各类思政课科研课题的申报,参加科研成果评奖,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层次。高校思政课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勤奋执著的科研精神,才能将科研工作做好。
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明确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才能使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新研究动态,研究思政课所涉及的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充实和增强思政课教学中的科研含量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把科研放在突出的位置,在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去展示思想理论教育的强大魅力,去取得教学的实效性,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去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3]
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实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如果老师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尽管在课堂上使用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因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符合逻辑的、深入的分析,在貌似活跃的课堂背后,学生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4]
“要想真正把思政课讲好,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教师必须首先树立科研意识,培养自己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要通过亲身参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逐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思政课教学服务。”[5]
(二)注重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挤出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学术研究能力需要在意识上具备创造性、思维上具备批判性和质疑性、专业上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还需要具备获取前沿信息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勇于开拓创新和攻关的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还要求公共课教师具备科研成果意识,不仅要有丰硕的高质量学术论文,还应具备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遵守学术行为规范。”[6]
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获取专业前沿知识、善于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必须从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具备高水平的科研型教师。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教师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接触大量信息,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第一手材料,从而更新知识结构,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团队。
培养学术带头人。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学术带头人,给予科研经费支持,确保学术带头人能够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在钻研学术理论、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教材等各方面有所建树,在实践中学会正确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组建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要根据每位教师的学科专业和研究兴趣,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平台,围绕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研究专长,整合科研优势和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教师在科研中的团队合作,努力提高思政课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每位教师都应当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处理好科研个体与科研团队之间的关系,将自己融入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中,互相协作和支持,为其他教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在科研团队中学习新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目前,一些重大科研课题仅仅依靠个人的单打独斗难以成功,需要整合各个学科专业、科研团队的研究优势,进行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交叉研究。教师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专业众多、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开展合作研究,拓宽研究的领域,增强科研的优势,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四)加强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科研水平。
重视业务进修培训,拓宽学习渠道。 培训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方案,拓展培训的途径和内容,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到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提升队伍的学历层次。选派教师作为国内外访问学者进行进修,充实知识储备,提高理论水平,扩展学术视野,为教师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创造机会。
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科研基地、行业协会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欠发达地区、革命历史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开阔视野,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五)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研考核和奖励制度。
高校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高校应当把思政课科研工作放在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考虑,对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关怀和支持,在教学科研、进修培训、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适当减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指导。畅通科研信息渠道,及时搜集并发布最新的科研政策和科研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科研政策和信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帮助搭建学术研究的平台。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培训讲座和学术报告,向教师传授科研课题申报的技巧、科研成果的评奖、出版资助的程序、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就学术研究的经验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让教师把握研究动态,明确自身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利于教师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加大科研经费的保障力度。应当建立思政课科研专项经费,为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考察学习、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提供经费保障。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类别的专项科研课题,并在科研课题申报、学术论文发表、专著教材出版、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向教师给予经费支持,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科研考核和奖励制度。将教师的科研业绩和工作业绩挂钩,实行教师科研业绩考评制度,奖励科研突出的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增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教育部门户网[2005-02-0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2]冯霞. 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135.
[3]闫科培. 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41.
[4]郑志锋. 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研究的必要性[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 5):12.
[5]贺微.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2):52.
[6]蒋建平,沈蓓绯. 研究型大学公共课教师学术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0):12.
The Influent Factors and Ascension Path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Teachers' Scientific Rresearch Ability
TANG Jin-quan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Judicial Poli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Promoti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courses and develop teachers themselves. Nowadays,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not optimistic. Promoti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needs both teachers' hardworking efforts and the university to create good research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 theory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fluent factors; ascension path
2016-05-17
唐金权(1973-),男,湖南常德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内在因素与外在条件研究”(2015SZY090)的阶段性成果。
G641
A
1008-8156(2016)02-0018-04
修回日期: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