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思辨色彩才会给人以深刻感和新颖感

2016-02-15崔俊杰

中学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多角度事物

崔俊杰



有思辨色彩才会给人以深刻感和新颖感

崔俊杰

一篇优秀的作文,在文意上应该呈现出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产生咀嚼、回味、震撼的艺术效果。而我们平时写议论性文章时常常喜欢平行的、并列的逻辑关系,因为这样的逻辑关系容易把握,但它只是作文的基础等级。因为容易也就显得平庸,因为容易也就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我们考虑问题的思维规律常常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又会有这样的思维顺序:摆出现象——指出实质——讲析危害——查清根源——提出措施。

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作文的逻辑关系。写作方法上所谓的抽丝剥茧指的就是对这种逻辑关系的形象化的解读。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能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因为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因此,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有思辨性。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会犯绝对化的错误。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思辨来自对事物本质或相反、或相对性的一种揭示,来自对事物准确而富有分寸的把握。思辨的前提是占有丰富的材料,表达上追求精粹的意识。思辨作为一种较强的融入着个人认识情感的思维能力,它需要对生活的统摄能力;需要对人和事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及体察;还需要对人和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可能性进行有效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抽象、才能达到思辨的目标。

单纯的叙述不叫思辨,但叙述隐含着思辨,可以体现思辨的意蕴。文章只有把叙述的内容上升到动态的普遍性后,才会有思辨的味道。有的文章尽管是以叙述为主,但由于有一种哲学的韵味,所写的内容又能引人感悟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同样具有思辨的色彩,但这只能是整体的感觉,而不能像我们所写的记叙文、议论文或者夹叙夹议的散文那样有局部的呈现。单纯的阐述也不叫思辨,阐述一般是对内容的阐发引申,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接近思辨的表达,但不能说就是思辨。单向的或者多角度的阐发,虽然有了某种思辨的意味,但其呈现方式如果散落而不精粹,多向而不辨证,也不能说它有思辨性。同样,单纯的议论也不叫思辨,只有有了对内容深刻的揭示并体现立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趋向,才有思辨的色彩。

思辨的底蕴是全面辨证的哲学意识,而精粹辨证有分寸的表达是其外形。要想使文章达到具有思辨性的目标,必须占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生命磨砺和较强的对思辨表达的意识追求,再加上长期的写作历练这些都是文章达到思辨不可缺少的要素。

许多考生在写思辨性作文时,缺少思维的深度。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而忽视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开掘,因而缺乏思辨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高考作文具有思辨性的做法:

第一,由此及彼想开去。读完命题要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可以把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应该进行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做好量的准备。

第二,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考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逻辑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第三,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作者通联:山东烟台市永铭中学]

猜你喜欢

思辨性多角度事物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美好的事物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另一种事物(组诗)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