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可以预约的“雪”,为什么没有见到?

2016-02-15董旭午

中学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变故因缘友人

董旭午



这可以预约的“雪”,为什么没有见到?

董旭午

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寓理于事的散文。文章开篇叙述有朋友约他去看菅芒花,并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他愉快地答应了朋友的邀约。写到这里,按常理作者本该接着写与友人一起去看菅芒花的情景,并表达友情纯洁如雪的情感的。可是,作者却没有这样写下去,直至文章结尾,读者也没随着他一同真切地见到秋季里台湾最美丽的风景——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没有接着写下去,那作者接着写了些什么内容呢?他在写两年前曾经一起来看过菅芒花的朋友在这两年间面目全非的人生变故:有的移居国外,有的大病在床,有的遭遇婚变,而自己也是离婚再婚,四十五岁又有了第二个孩子。

正因为这些人生“变故”,作者觉得,“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族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的波涛呀!”由此,他认为,“在岁月的拖磨中,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他写的事,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人生常事;他说的理,也都是我们人人都懂得的世间情理。但是,他的语言却特别奇妙且形象:他把“哭笑”喻作波涛,把世间的“常”喻作“面具”,把世间的“变”喻作“眼睛”,把生活喻作“大浪”,把生命喻作“浮木”。他就用这一连串的比喻把人生的变化无常以及生命的渺小无奈形容得惟妙惟肖,简直就把这世间情理植根到了读者的心里了。

他说,“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这表达了他面对变幻莫测、不可预知的人生的一种深深的怅惘。

他说,“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人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这表达了他对变幻人生的一种深深的无奈。

他说,“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这又表达了他对变幻人生的一种深深的感伤。

就此打住吗?那也未免太消沉,太灰暗了——这绝不是林清玄的襟怀!他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此,他还有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这也是他写作这篇文章的终极目的。在带我们走进了情绪的深渊之后,作者又给我们开出了解脱痛苦的良方——“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该正确面对的人生课题,这才是一种善良豁达淡定的品质。

他说,“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反正“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读到这里,作者真的有如一位老禅师,用春风化雨般的文字向读者娓娓道诉人生智慧,荡涤着人心的尘垢,开启着人生的灵智,真的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之中。至此,我们不禁恍悟:这可以预约的雪,绝不仅仅指秋天里洁白如雪的菅芒花,更应该有一层更深刻的象征义了,即是一种可以预约的人间真情,一种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一种积极浪漫的乐观情怀,一种前行的信念、勇气和力量。

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又紧紧呼应这个由头,“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那雪白的“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作者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此时此刻,读者的那颗悟得人生哲理的心也不禁在为前方美好的希望而跳动了。

也就是为了表达这层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没有采用“友人约赏芒花——与友人同去赏花——边赏花边写感悟——最后呼应升华”这种常规的写作思路,而是采用了“友人约赏芒花——联想看花的人——边叙写人之变故边悟哲理——最后呼应升华”写作思路,从而布局运笔,一气呵成。具体点儿讲,就是作者由友人相约去看芒花起笔,进而联想到两年来的人生变故,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对此展开思辨。在辨明了两者的关系之后,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人间真情的希望和向往。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预约人生的希望。可见,友人约赏芒花仅仅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由头。正是因为这个由头,作者自然联想到了两年来的人生变幻,感悟人生的“常”与“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联想和感悟,作者才会如此明辨地表达自己对生命之“常”要持祝福之念,对生命之“变”要不悔不忧、无怨无尤的感想,也就是在变化中看到美丽,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这样一来,作者的笔下自然也就只见人生变故而不见如雪的芒花了。

由此看来,作者只是想以友人约赏芒花为由头来真实地向读者倾诉两年来的人生变故,只是想借这些变故真实而明辨地表达自己对这人生变故的思辨和感悟,绝不是想写游阳金公路赏芒花后的感悟。这样思想内容,也就决定了作者必须这样布局运笔;反过来讲,也只有这样布局运笔才能够最集中地为这样思想内容服务。事实证明,一遇到这样的文题,学生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作者一定会写到阳金公路赏芒花后的感悟——而作者却偏偏没有采用这种惯常的思路和布局。这就是本文最主要的质点,也是本文教学的最大难点,教师一定要设法引领学生突破之。这个“法”就是引领学生深入作者生活,理解其写作意图,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悟透作者一定要这样布局运笔的原由。文无定法,但必有定规。这个定规就是写作背景、作者意图、思想内容等决定文章的布局和写法,前者的万千变化决定着后者的万千姿态。教读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悟透这个“定规”,也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也就懂得了不可机械模仿的道理。

叶圣陶先生早就讲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严格地讲,这个“例子”主要指的是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的例子。当下的课文阅读教学包袱过多,什么人文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等等,就是很难落实真正教学生学好语言表达艺术的本务,甚至干脆就不务正业了。这样讲,绝不等于说课文阅读教学就该忽视甚至放弃人文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等等,而是在强调这些教育必须是在教学语言表达艺术的前提下和过程中有机无痕地渗透的。或者还可以这样讲,在教学语言表达艺术的前提下和过程中,把有机无痕地渗透这些教育提到多么高的程度也不为过。

这可以预约的“雪”,我们固然没有见到,但作者的为文之道、文章的写作定规、课文阅读教学的本务,我们还是应该心明眼亮的。这一点,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学生更要用心悟透,并持久坚持历练。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

猜你喜欢

变故因缘友人
致友人(组诗)
“三个女人一台戏”之《啼笑因缘》
浅析有岛武郎小说中亲子关系
Uneker torolkitu xani tuuji《因缘品》中的密教元素
《戏答友人》
一堂“变故”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因缘及其价值生成
敦煌因缘与佛教戏剧关系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