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以《新课程标准》为视角

2016-02-15李学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新课程

李学杰

(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以《新课程标准》为视角

李学杰

(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影响着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实施前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变化和对美术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分析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加快专业发展等策略,加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

艺术记载和表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基础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当代国民素质的逐步提升,还涉及整体美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基础美术教育队伍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有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关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效、新课程教学的推广。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之际,作为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教育,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促进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变化,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教学对美术教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时代先进教育理念,拥有较强教学工作能力的新型教师,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标准》实施前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变化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基础美术教育面临很大的困境。一方面,不少中小学校对于美术教育重视不够,多把美术课程当作“副课”来对待或经常被众多“主课”所占用。另一方面,美术课程教学除了简单的知识讲解外,教师多是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而忽视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感悟。所以,在传统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内容的隐晦深奥常使得美术教育的审美作用难以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严重降低了美术教育的作用和美术教学的效果。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开展美术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其空间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创造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欣赏各种门类的美术作品,细心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其人文艺术精神。从而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自由抒发情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并养成健康的人格[1]。新的美术课程教材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以及“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五个学习模块。教材突出了美术教学的审美作用,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进一步强化,为美术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审美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美术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把美术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感悟复杂而丰富的艺术世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美术教师的新要求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主张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美术新课程的全新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教学和交往的方式方法。教师已由过去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变成如今努力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变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也由学科成绩的评判者变成引导学生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有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使美术课程更具吸引力。

新的教育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能力及身心素质是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目前美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状况来看,中小学美术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转换教师角色定位,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美术教师应在职前、职后的学习和培训中,不断自觉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掌握和提高美术新课程标准教学所必需的语言讲解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基本的课堂教学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探究性教学的指导能力和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从而适应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保障美术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我国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更新等方面是最大挑战,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训练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因而也是影响教育教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尚未形成能灵活运用和掌握学科教育知识的能力,刚刚毕业的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教学中的新手,他们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大多会呈现出低水平教学能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思想、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的弱点和不足具有普遍的共性,它既是教学新手发展特征共性的反映,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职前教育(师范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专题教育开展不深入,“新课标”学习效果欠佳

教育部师范司在《关于在高等学校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专题教育的通知》中,要求举办教师教育的有关高等学校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或研讨等“专题教育”形式,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讲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对教师的要求,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等,使在校师范生能够清晰地认识新课程改革,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高师院校在新课程“专题教育”方面的重视不足和美术院系过于对专业教育的偏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新课程理念和标准要求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教育教学改革与个人关系不大。同时,高师院校教育理论及实践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时代性不强,不能及时反映教育改革信息,造成美术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缺少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在教育实习中也只能以大学或中小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参照,影响和制约着高师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和教学能力的形成及提高。

(二)师德修养教育不到位,职业技能课程流于形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偏向于专业院校的课程和教学,较少开设人文素质提高课程和作品欣赏课程[2]。而专业课程设置也仍偏重于基本绘画技法方面的内容,学生重技轻文,粗浅地认为在校所学的绘画及工艺设计方面知识能够满足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同时,职业定位不准,也造成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教育职业,缺乏深入了解艺术鉴赏和美育在培养现代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学校在人文教育课程的构建和对学生师德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的考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学生在思想修养方面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造成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相关要求脱离甚至相悖。

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表现[3]。在众多高校美术院系的专业发展规划中,研究型、综合型替代了师范性。高校美术院系教师教育专业的特色不突出,导致学科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等教师教育专业培训课程在专业计划培养过程中得不到充分重视。因而,对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和研究不到位,职业技能课程的开设与考核流于形式,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评价与指导等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缺乏应有的训练,难以保证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新课标下课堂的教学基本技能,并在基础教育美术课堂教学中熟练地运用。

(三)教育实践安排不合理,教育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大多数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中,通常是只有见习与实习两种形式。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着以校内实习为辅校外实习为主,教育实习形式比较单一,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安排比较集中,教育实习地点却较为分散且约束性比较强,致使部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造成校内外教育实习的自主性和意愿性较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环境与内容脱钩,教学的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大,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在实习过程均是应付差事,教育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最近这些年,各院校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与设计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仍然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和循环性,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不能通过连贯的教学实践的体验来充分验证美术教育理论,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来促进其美术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四、《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更新教育观念,内化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新时代美术教师发展、提升的一个契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和充分内化《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强化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需求的理论自觉性,依据终身教育理论持续不断地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走进新课程,力争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4],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乐观地开展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所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和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研,真正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在边实践边学习之中逐渐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在基础美术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二)加强师德修养,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美术新课程强调对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美术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胜任自如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才有可能传递和表现艺术作品的美感,才能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所以,热爱和献身于美术教育事业,是美术教师职业素养的思想基础,也是美术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热爱教师岗位、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合格美术教师,应具有“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优秀品质,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传授审美——美术文化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因此,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不断提高和充实与美术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加强美术与音乐、文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与迁移。同时,充分利用高校教师教育训练中心,自觉开展教育见习、实习和教学技能训练等多种实践活动,有效地将基本教育理论与基础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努力达到从职前教育到职后就业的“无缝对接”,进而在夯实专业理论根基的基础上,促使自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加有效地向专业化发展。

(三)强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独立备课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外教学与活动教学的能力。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基地实习实践机会,通过“案例学习+行动训练+反馈评价”的培训模式,从明确教学目标、编写课堂教案到开展导入、讲解、提问、强化、演示、结束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加强其职前阶段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加快教师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学生经过针对性的培训,首先具备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堂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的,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有效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可以熟练地写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案。其次,能够具备组织课堂的教学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使中小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能够掌握有效指导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学能力,使课外美术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或补充。再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还要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协作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涌现[5],掌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行动协作学习的技巧,努力提高运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做到能够积极调动和激发中小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中小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综合型的知识结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在校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只有具备以上这样的基本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最有力的教学保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6.

[2]李亦扬.论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实施建议[J].大学教育,2012(7):17-19.

[3]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40-242.

[4]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

[5]林万新,刘海峰,王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技能训练系统与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2):83-85.

Training and improvement of college art education majors’ teaching ability

LI Xueji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art teachers affect the quality and class teaching of 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teaching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art teach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newcurriculumstandard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art education majors’ teaching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updating concepts of education, acceler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nriching teaching abil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qua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effects of art class teaching under theNewCurriculumStandard.

NewCurriculumStandard;art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6-04-16;

2016-05-15

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高师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有效运行研究”(2015-JSJYYB-099);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项目“河南省高师院校实践教育及校地合作模式研究”(GZS384)。

李学杰(1966-),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教师教育培训研究。

G40-057

A

1671-9476(2016)06-0129-04

10.13450/j.cnki.jzknu.2016.06.30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