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鹿邑老子考鸟传说的文化解析

2016-02-15唐旭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老子灾难神话

唐旭东

(周口师范学院 老子文化研究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鹿邑老子考鸟传说的文化解析

唐旭东

(周口师范学院 老子文化研究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流传着老子考鸟的故事传说。两只自詨作“善”与“恶”的鸟实际上代表了世间的“善”与“恶”。该传说反映了民间对善与恶的不同观念和情感态度。老子历尽千辛万苦,识别善恶两只鸟的过程其实是具备识别人间善恶的能力的过程,表明了民间除去人间灾难的决心,是决心与信念、意志与毅力的颂歌。同时,从该传说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古英雄神话与圣人崇拜观念的影响。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鹿邑;老子;考鸟;传说;文化解析

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流传着老子考鸟的故事。该故事讲的是少年老子养了一只名叫“善”的能给人间降下吉祥的鸟,但有一天突然飞来一只叫作“恶”的能给人间带来灾难的鸟,一头撞进鸟笼,变成了“善”的模样。老子想要除掉“恶”,可是想尽了办法,却怎么都无法将两只鸟区分开。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老子历尽千难万险来到西南山,在一位两百多岁老爷爷的指点和帮助下,苦读三天仙书,终于认出了“恶”并将它摔死[1]。故事情节很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一、民间对善恶观念与情感的生动表达

尽管这个故事传说中的形象几乎都是概念化的,但却可以视为民间对善恶观念与情感的生动表达。故事说的是自詨为“善”与“恶”的两只鸟,实际上是说人间的善与恶。民间对两只鸟的不同描写和观念情感,实际上反映了民间对善与恶的不同观念和情感。

(一)善是美的,恶是丑的

相比之下,那只叫作“恶”的鸟则是丑陋无比的:它是一种“黑鸟”,该传说两次提到“它浑身乌黑,头上长个大橛子,活像一个特号的屎壳郎,两只绿眼珠往外暴突着,从它那蛤蟆嘴里不断往外冒血”,还提到它飞动的时候“身后还带着一股子黑气”。民间之所以赋予这只叫作“恶”的鸟这样丑陋的外表,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是“恶”,“它天天给人间降灾难”,而且该传说还生动地描述了“因为昨天它到一家去布灾难,放凶气,被那家的主人打断了一条腿”,反映了民间关于恶是丑的观念和对于恶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与态度。

(二)善是能给人带来吉祥的,恶是能给人带来灾难的

在民间的观念中,善是能给人间带来吉祥的,而恶是能给人间带来灾难的,该传说以生动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诠释了这一观念。

1.“恶”第一次啼叫唤来血雨腥风,差点让老子坠落万丈深渊而死。在老子去西南山请教老爷爷怎样辨识“善”与“恶”的路上必须翻越一座高耸入云的山。李耳“一口气爬到半山腰。风声在耳边响,白云在脚边飘。老子回头一看,身后是万丈深渊,要是摔下去,就会粉身碎骨”,可是“在这紧要关口,笼子里那只恶叫了几声:‘喔喔喔饿!’顿时刮来腥风,下起血雨。跐溜溜……骨碌碌……老子摔下来了”,多亏他及时抓住了眼前一晃而过的一棵小树,才保住了性命。

2.“恶”第二次啼叫唤来猛虎,差点使老子葬身虎口。“老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翻过这座险峰。当他站在另一面山坡上喘气的时候,往上一看,夜空已经挂着冰冷的月牙儿。他刚把金笼放在一个磨盘石上,笼子里的恶又叫了几声:‘喔喔喔饿!’一阵阴风吹过,从乱树林里跳出一只凶猛的老虎,张着血盆大口要吃老子”,多亏老子“在这生死关头来了天大的胆量,地大的劲头”,最终将老虎打死,才免于葬身虎口。

3.“恶”第三次啼叫唤来狂风暴雨、浪涌如山,差点使老子葬身海底。老子历经千难万险翻越了高山,下了山上了船,把装着“善”“恶”两只鸟的金笼“放在船头,挥动双桨往前划去。这时,忽然笼子里又传出几声‘喔喔喔饿!’的叫声,接着,狂风大起,乌云盖顶”,“波浪涌起,有屋脊般高”,“暴雨倾盆而降”,“要是暴雨灌进船舱,老子的小船就会沉下海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多亏“善”鸟及时连声高唱“山山山善”,“唱得暴雨不敢往船舱里落”,老子才艰难脱险。

该传说安排这样的情节,无非是民间对善能给人间带来吉祥、恶能给人间带来灾难的观念故事化的生动表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民间对善恶的不同情感和态度。

(三)善不隐其为善,恶却总是伪装成善

隆两优1377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隆科638S×R1377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7年6月29日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7)。2017年引进怀宁县农科所试种2.0公顷,2018年纳入安徽省级粮食生产发展项目怀宁县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并在怀宁县黄龙镇2个示范户种植20公顷。该组合在国家区试、生产试验及2年来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是适宜怀宁县及周边县市订单栽培的中籼优质新组合。

在民间的观念中,善不隐其为善,而恶却总是伪装成善来做坏事。反映在鹿邑老子考鸟的故事传说中,那只自詨作“善”的鸟一直没有变化,而且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给老子和人们带来吉祥,而那只自詨作“恶”的鸟却变成了“善”的模样,给老子和人间带来危险和灾难。老子识别“恶”的过程,也是跟“恶”斗智的过程。

该传说故事情节的开端描写了“恶”飞来变成“善”的模样的过程:“有一天,老子在柳树下出神地看着金笼,见善正在笼里的银架上歇息,忽一下子从西南角飞来一只带伤的黑鸟,象大乌鸦一样,身后还带着一股子黑气,一头栽进金笼里,叫了几声‘恶!恶!’就变得跟善一模一样了。”然后通过插叙和补叙描述了“恶”丑陋的本来相貌和能给人间带来灾难的本质,以及“因为昨天它到一家布灾难,放凶气,被那家的主人打断一只腿,吓破了胆,带伤飞进老子的金笼里”的来龙去脉。后来老子拿一把铁钳子准备把“恶”夹死,可是因为“恶”已经变成了“善”的模样,因无法区分而无法下手。

老子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蹲在背旮旯里偷看它们”,想通过两只鸟的不同叫声区分开,可是两只鸟叫着叫着就打起架来了,“等老子跑上去的时候,又弄不清哪一只是恶了”。第二个方法是在两只鸟的腿上分别拴上黑线和白线,然后“第二次躲在背旮旯里偷看它们”,“只见腿上拴白线的叫道:‘山山山善!’,腿上拴黑线的叫道:‘喔喔喔恶!’叫着叫着,两只鸟又打起架来”,“老子忙扑上去一看,两只鸟腿上都是白线了”。老子这一轮跟“恶”斗智的过程因为“恶”将黑线变成了白线而失败。老子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两只鸟分装在两个笼子里,藏在一边观看”,结果“只见两只鸟一起伸着脖子叫道:‘山山山善!’他瞅来瞅去,哪一只是恶,哪一只是善,还是分不清楚”。显然,老子跟“恶”的这一轮斗法因为“恶”变成了与“善”同样的叫声而失败。该传说在这里表现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老子想尽了办法,但“恶”都有应变的策略,使老子的办法消弭于无形、无用,达到了伪装成“善”,保护自己的目的。

“恶”伪装成“善”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自己,而且要给老子和人间带来危险和灾难。在老子去西南山请教老爷爷怎样辨识“善”与“恶”的路上,在老子翻山渡海的紧要关头,“恶”总是以其叫声唤来血雨腥风、猛虎和狂风暴雨、波翻浪涌等危险和灾难,象征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尽管如此,因为“恶”变成了与“善”相同的模样,老子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曲折地反映了辨识人间善恶的不容易和人们面对伪装成善的恶人恶行的无奈。因为这类恶人恶行总是伪装成善人善行,出损招,玩阴的,到关键时刻才图穷匕首,令人难以识别,防不胜防。正像该传说中那位指点老子去西南山求教的年纪大的人对老子所说的:“这只恶千变万化,善于以假充真,要抓住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话表面来看是针对识别恶鸟所发,实际上是针对识别人间恶人而说出的至理之言。但“恶”终不可能永远伪装下去,最终还是被老子识破了,落得被摔死变成了“一堆稀烂的臭屎”的下场。这生动的形象告诉人们:恶是不可能永远得逞的,伪装成“善”的“恶”最终要被识破的,“恶”被识破之际就是它遗臭万年之时。

(四)善是令人喜爱的,而恶是令人恨之入骨的

鹿邑老子考鸟传说不仅在情节叙述过程中饱含了对于善恶的爱恨情感和态度,而且有一些直接的描写表现这种情感和态度。像序幕部分,“老子最爱他的这只善,天天精心喂养,护理很好,把一个金条拧成的笼子挂在门前大柳树上,开着笼门,让他的善从树枝跳进笼,从笼里跳上树枝,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对于“恶”,则是这样的态度:“因为昨天它到一家去布灾难,放凶气,被那家的主人打断了一只腿”,老子则“拿来一把钳子,从笼子缝里插进去,准备把恶夹死”,而且在实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老子决心经历“千难万险”也要“考查出这只恶”,将它除掉。最后,当“老子看到这坏东西,恨之入骨,开开笼门一把抓住它,狠狠地摔在石头上,那东西变成了一堆稀烂的臭屎”。以生动的描述表现了民间对于“恶”深恶痛绝、除恶务尽的情感和态度。尽管老子除掉“恶”的时候也是“狠狠”的,但当老子终于修成了识别“善”“恶”的“火眼金睛”,最终除掉了“恶”的时候,故事的听众或者读者却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快感,这是因为民间以自己的叙述方式生动地表达了除恶即是行善的观念和道理。除恶就是行善,这是民间对于善恶的辩证统一认识。

二、决心与信念、意志与毅力的颂歌

鹿邑老子考鸟的传说用了最主要的篇幅来描绘老子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识别“善”“恶”两只鸟的过程,这其实是具备识别人间善恶能力过程的故事化的生动表现,既表明具备识别人间善恶的能力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了民间除去人间灾难的决心。可以说,老子考鸟的过程,表现的是民间对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的颂歌。

(一)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念

当老子决心到西南山去见老爷爷,考查出这只“恶”鸟的时候,“那年纪大的人说:‘人考鸟,鸟也考人,到西南山去,千难万险,能克服得了吗?能胜利地到达吗?好孩子,这要看你的意志坚强不坚强了。’老子说:‘老人家,请您相信我。’”老子的回答很简单,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的最简洁也是最好的表达。

(二)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老子出发以后,“走啊走,忽然有一天,一座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他站在山脚下往山上看了一会,把牙一咬说:‘上!’好不容易才爬上山顶,手搭晾棚往前一看,啊呀!无数个紫色的山头一个挨一个,真是一眼看不到边。他抖擞精神,开始爬山越岭。翻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越一岭又一岭,岭岭相连。鞋磨破了,脚后跟上冒出了鲜血。他咬牙忍受着”。“老子正咬牙往前走,忽然面前出现一座危耸的高峰,峰顶插入云彩眼里,上面的大石头在半空里吊着,象要落下来把人砸扁似的。一条蚰蜒小路,弯弯曲曲地爬在山头上。老子来到山峰底下,心里一寒,两腿一酸,走不动了。他想起来要是不除掉这只恶,人间就会灾难不止,霎时浑身是劲,两腿生出千斤力气,就弓着身子往山峰上爬去。”山山相连,岭岭不断,应该说,老子去西南山的过程也是跟遭遇的困难和自身的软弱做斗争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磨炼了老子的意志和毅力,使他在后面的考验中能够坚持下来,最终到达西南山。

(三)百折不挠的精神

老子的求教之路不仅仅有山山岭岭路难行的考验,鞋破脚裂的切肤痛的考验,还有“恶”鸟唤来的危险和灾难的考验,应该说这才是比路难行、切肤痛更为严峻的考验。因为在这些过程中,不管是“恶”鸟唤来血雨腥风,使老子差点摔落悬崖粉身碎骨,还是“恶”鸟唤来猛虎,使老子差点丧命虎口,抑或是“恶”鸟唤来狂风暴雨,使老子差点葬身海底,每一次都是生死的考验和较量。但老子每一次都凭借运气、勇气和毅力闯过难关,奋然前行,直至到达西南山,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既是民间出于对老子崇拜和喜爱而发出的由衷礼赞,也是民间精神的生动表达。

在很多民间故事中都有这种历尽考验最终实现自己愿望的人和事迹。如壮族民间故事《一幅壮锦》,面对老奶奶说的“到她们那里去可不容易呢!先要把你的牙敲掉两颗,放进这匹大石马的嘴里。大石马有了牙齿,才会活动,才会吃身边的杨梅果。它吃了十颗杨梅果,你跨在它的背上,它就驮你去太阳山。路上要经过大火山,石马往火里钻,你得咬紧牙根,不能喊痛。要是喊一声,你就会烧成火炭。越过了火山,就到了汪洋大海。海里风浪很大,海水夹着冰块向你冲过来。你得咬紧牙根,不能打冷战。要是打一个冷战,浪头就会把你埋在海底”,勒若毅然“捡起一块石头,敲下自己两颗牙齿,把牙齿放进大石马嘴里。大石马活了,伸嘴就吃杨梅果。勒若看它吃了十颗,立刻跳上马背,抓住马鬃,两腿一夹,大石马仰起头长嘶一声,飞一样地向东方跑去。跑了三天三夜,到了火山。红红的火焰向人马扑过来,烧得皮肤地响。勒若伏在马背上,咬紧牙根忍受着。约莫半天才越过火山,跳进汪洋大海。海浪夹着大冰块冲击过来,打得勒若身上又冷又痛。勒若伏在马背上,咬紧牙根忍受着”。最终他不但成功地到达了太阳山,跟仙女要回了壮锦,而且满足了妈妈生活在壮锦上的世界里的愿望,并娶了仙女为妻,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如大家熟知的《孔雀公主》的故事,当召树屯要前往勐庄哈找回自己妻子的时候,仙人帕拉西对他说:“由这里到你妻子住的勐庄哈地方,要走很远很远,很难识别通行的路程;要经过无法涉渡的流沙与江河,要碰到忽开忽闭、能把人夹死的山峡;还有吃人的怪鸟摩哈西里林拦住去路;即使顺利地到了勐庄哈地方,兰吾罗娜的父亲匹丫也不会饶恕你的——那是一个食人成性的魔王”,“然而,召树屯已经许下了誓愿:若不能和妻子重逢,永不回头;纵然死了,也是甘心情愿的”。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幸运终于战胜了一路上的重重险阻,成功地接回了自己的妻子,“一辈子在一块儿幸福地生活着”。从这些民间故事传说中可以看到民间对于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念、超人的勇敢和勇气、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百折不回的精神的礼赞和追求,这些都可以看作民间精神的浪漫主义表达。

三、英雄神话母题的演变与圣人崇拜观念的表达

该传说所反映的老子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修得识别“善”“恶”的本领并除掉“恶”的过程实际上是上古神话英雄为民除害母题的演变,也反映了民间的圣人崇拜观念。

首先,作为圣人——尽管还只有16岁,处在少年时期——老子具有超群的能力。所谓超群,主要体现为群体中其他人做不到,唯有这一个人能做到。在鹿邑老子考鸟传说中,唯有老子有前往西南山请教老爷爷识别善恶、为民除害的宏志大愿,并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实现了自己济世救人的愿望。而其他人面对漫漫长路、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则是一没有勇气,二没有毅力,三不见行动的,这体现了老子作为圣人不同于普通人的一面,与《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路上表现的那种“心诚志坚”的精神是很有些相似的。可以说,在老子的身上寄托了民间的圣人崇拜观念。

其次,老子具有圣人的德性。这主要体现在老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跟上古神话英雄相一致的厚生爱民的圣人之德。在上古神话中,作为神话英雄秉厚生爱民的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毅力和神奇的力量、技能与法术为民除害、救民水火的事迹屡见于载籍。如女娲补天神话,“是一个洪水为灾、女娲用种种方法、诛妖除怪、堙塞洪水的故事”[2]27,当时她面对的是大地上“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焰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的一片惨象。正是出于对黎民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和爱民之心,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在这期间女娲受了多少劳累和痛苦,神话没有说,鲁迅《故事新编·补天》虽是小说,但其所言女娲补天的劳苦情状也是情理之中的。她自觉地以大无畏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极高的法力承担起了这重整世界,拯救万民的重大责任,最终再造出了“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的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使沉溺在痛苦深渊中的人类得到甦生”[2]26。后羿射日神话除了表现神话英雄后羿以射箭的神技仰射十日为万民除去害民的九个太阳之外,还有他射杀害人、吃人的妖怪猛兽的事迹,同样反映了上古神话英雄秉厚生爱民之精神,为万民除害的壮举。而在鹿邑老子考鸟传说中,老子之所以要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前往西南山,求教于那位两百多岁的老爷爷,修得识别“善”“恶”的本领并除掉“恶”,不仅是因为担心“时间长了,它会把善毒死”,而且是想到“要是不除掉这只恶,人间就会灾难不止”。所以,老子这种做法也是要为民除害,同这些上古神话英雄所表现的厚生爱民、为民除害的精神是一致的,可以视为上古神话英雄母题的演变。

再次,见义勇为,勇于承担,有难我先当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巨大魄力。在鹿邑考鸟传说中,老子面对那位年纪大的人“到西南山去,千难万险,能克服得了吗?能顺利地到达吗?”的疑问和担心,毅然选择了不辞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奋然前行,因为他想到的是“要是不除掉这只恶,人间就会灾难不止”,秉持的是为天下万民除害的宗旨和见义勇为、有难我先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伟大的为了大家甘愿奉献乃至献身的精神,跟神农氏勇尝百草,以身试毒的壮举毫无二致。

在上古神话中,不管是以发明创造造福于民的杰出领袖,还是为万民除害的神话英雄,都被视为皇、帝或者圣人。除了炼石补天、为民除害的女娲和仰射十日、射杀妖兽、为民除害的后羿,传说中创造八卦、发明渔网教民捕鱼、兄妹成婚重新繁衍人类的太皞伏羲氏,发明文字的仓颉,勇尝百草、以身试毒、发明原始农业和农具的炎帝神农氏,发明钻燧取火、使民脱离茹毛饮血时代的燧人氏,都被后世尊为皇、帝或者圣人。老子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哲学家,被视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的始祖,也被视为圣人,鹿邑民间甚至对老子另有一个带着崇拜和亲切情感的称呼:老君爷。所以,民间将这样一件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为人间万民除害的壮举和其他种种发明创造、造福于民的事迹归功于老子,跟神话历史上把发明创造造福于民、为民除害归功于神话英雄或者部族的杰出领袖人物的做法是一致的,反映了民间的圣人崇拜观念。

[1]秦新成,刘升元.老子的传说[M].郑州:海燕出版社,1990:27-31.

[2]袁珂.古神话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Cultural analysis on the folklore of Laozi to distinguish the birds in Luyi

TANG Xudong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Laozi Culture, Zhoukou 466001,China)

In the great sage Laozi’s hometown, Luyi county, Henan province, the folklore of Laozi distinguishing the two birds is passed down to today. Obviously, the two birds that calling themselves “善”and “恶” symbolizing the good and evil in the world. This legend indicates the different concepts and attitudes to the good and evil in the folk. The process that Laozi went through all kinds of hardships and dangers to distinguish the two birds signifies the procedure that he gain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good and evil in the world. This folk story reflected the determination of getting rid of the disaster of the people, which can be regard as the song of resolution and conviction, volition and willpower.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 of the heroical mythology and the apotheosis of saint in the ancient times can be clearly seen. Little story, meaningful principle, the culture valu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re all allow small inspect.

Luyi;Laozi;distinguish the birds;folklore;cultural analysi

2016-04-10

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文化研究项目“鹿邑老子故事传说的思想文化价值研究”(zknuE05)。

唐旭东(1970-),男,山东栖霞人,讲师,文学博士,老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文学研究。

B223.1

A

1671-9476(2016)06-0025-05

10.13450/j.cnki.jzknu.2016.06.05

猜你喜欢

老子灾难神话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雷击灾难
爱情神话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智者老子
“神话”再现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地球灾难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