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研究

2016-02-15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会展广州互联网+

许 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研究

许 欣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广东 广州 510000)

“互联网+”大背景下,作为国内会展巨头之一的广州会展该如何乘势发展?通过对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优劣势及其应用现状的分析,找出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的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对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做出描绘。

“互联网+”;广州会展;智慧会展

近年来“互联网+”被越来越多地提到,并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也出台了不少有关“互联网+”的政策和文件,对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和鼓励。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许多传统行业被颠覆或是说进行了换代升级,形成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然而广州会展业在“互联网+”这个背景下发展速度却在放缓,展会规模也是基本保持,甚至有些展会规模和影响力正在减小,不仅这样,广州会展业发展中还存在模式固化、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除了广交会等少数展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其他展会在国际上甚至是在国内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会展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探索。

一、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现状

“互联网+”,就是创新2.0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作用并共同演化,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提高实体经济的生产力与创新力,形成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1]。“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和重塑结构。那么互联网会展即“互联网+”会展业,但具体怎么“+”,“+”的效果如何则需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优势

广州作为开放程度高的一线城市敢于接受新事物和尝试新事物,广州的多数展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互联网技术。无论是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还是近来逐渐形成影响力的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美博会等都运用了“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展览业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大会展产业繁荣局面。同时会展主办除了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外,民营和外资企业更是借助“互联网+”迅猛发展,民营企业更是成为主要生力军。现在广州除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这个会展龙头,还培育了博亚、锦汉、鸿威等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民营会展企业。

展馆硬件设施好,足以满足“互联网+”技术发展需求。广州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国内一流的会展基础设施,有琶洲会展中心、保利会展中心、中洲展览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场馆配套完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展馆[2]。同时还拥有强大的配套保障,比如不断优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多层次立体式的交通枢纽体系、优良的综合服务功能等。

(二)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劣势

广州本土会展企业数量少、规模层次不高、专业水平不高、竞争力较弱,办展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互联网+”时代下广州会展的发展不仅被原本与广州“三城市鼎立”的北京、上海拉开距离,更是被深圳、大连等这些城市的会展发展追赶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创新的差距,特别是“互联网+”的创新运用,而广州恰恰就缺少科技创新,缺少有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

广州会展项目总体数量较少,大型展览和国际性展览项目不多。目前,广州只有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广州国际展览公司拥有跟其他城市大型会展企业竞争的能力,多数会展企业规模不大,业务单一,营销招展能力有限,特别是缺乏开拓和创新意识,导致办展模式固化、形式单一、效益较差。

(三)广州会展“互联网+”应用现状

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下,传统会展的交易功能正在减弱。许多会展单位和展会已经开始寻求借助互联网助力发展。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已经从单纯的外贸采购平台向电商时尚产业采购基地转型,并着力打造电商体验一条街。无独有偶,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照明展的广州国际照明展主办方也悄然启动打造电商平台的计划。除了这种会展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像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求提升会展服务质量和增加观众便捷性的做法。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在购票渠道上运用了全国首例银联金融 IC卡闪付“免签免密”,为参展人群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购票、入场体验,同时也为车主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礼包。另外,更多的会展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建立起虚拟会展环境,建设网上虚拟会展。其他的如展会营销、门禁系统、现场运营、客户关系管理等,会展行业都在尽量运用互联网[3]。

二、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的问题

(一)互联网技术运用零碎

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在会展方面的主要应用包括:用于决策的资源分析选择以及会展效果反馈评估的技术应用;策展、组展、场馆相关的应用平台;展览展示的技术应用集成;会展经济带动周边效应的相关技术应用。目前,广州会展运用“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运用的手段单一,有的只是开发一个网站或是手机 APP,有的只是开设电商渠道,即使有些展会同时运用了网站、手机APP和电商渠道等,却没能把它们合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而是被分割成单独的个体。展会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仅停留于表面,没能掌握互联网之于会展的精髓所在,因此展会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的、成熟的“互联网+”会展模式。

(二)会展各主体目标模糊

由于会展前期收集的数据量不够大或是数据分析不够精化等原因,各会展参与主体缺少对其他会展主体的了解,各个工作阶段的目标也不够清晰,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也无法对企业员工提出明确的指导和要求。缺少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使展会各主体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和快速地了解服务或需求,工作目标模糊,导致各展会主体的工作效率差、效果不明显,加大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三)互联网创新力需提高

面对互联网这种新技术,会展行业普遍还是持保守态度。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会在短期内提高项目经营成本,参展商倾向维持现状,不想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来展示。会展专业观众如果通过互联网应用来浏览展览信息和评价,不如当面沟通那么及时,加上涉及网络费用,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率并不高。此外,网络的安全性和不稳定性,也影响着大家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接受。广州会展运用的互联网的方式比较简单,仅开通会展网站或开发手机运用,参展商、观众并不能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而且网站普遍更新滞缓、功能单一,手机运用功能偏少,观众无法及时、全面了解会展信息,也不能从网络上一站式解决问题。

(四)会展上下游产业孤立

会展业是一种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产业链牵涉的服务方多且缺乏交易保障。“一个展会搞瘫一座城市”,每年两届的广交会期间都会出现交通堵塞、地铁限流、停车难、就餐难等问题,究其原因,更多是来自会展信息的不对称,多数观众对展馆的交通路线与停车场地信息不够了解,或者不知道餐厅的位置。在“互联网+”时代下,广州会展由于缺少信息大平台,上下游产业的信息不够畅通,往往导致会展各主体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而会展主办方处在有利位置,给参展商、赞助商、观众做决策带来不良影响。同时,餐饮、交通、住宿等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客商解决这些问题费心费力。

三、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互联网技术,借鉴成功会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广州会展单位或多或少运用互联网技术虽然不完善、不系统、不成熟,但还是有很多亮点值得保留和借鉴的。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开设的有着较强体验的电商时尚产业采购基地,广州国际照明展主办方启动打造的电商平台计划,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运用互联网技术在购票渠道、入场方式、展馆通道设置的创新等都值得继续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升级。还有的会展如广交会等开发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客户除了可享受在线预订、路径导航等一系列便捷服务,还能实现定位导航、泊车服务及反向寻车、好友位置查询和移动社交,以及非现场用户的“APP 看展”,使展会参与者能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会展需求

会展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如此看来,对参展商、观众、搭建商等各类会展参与者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当前运用人工配对的方法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成本高、信息利用率低、匹配误差大等,而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解决方案,就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首要前提是收集足够量的有效数据,在“互联网+”背景下,会展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收集参展商、观众、搭建商等各类展会参与者的信息,存储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互联网大数据的关键是海量数据库的统计和分析,这也是大数据处理的重点难点,筛选对特定会展的有效数据,并基于这些有效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来满足高级数据需求。而进行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分析需求和做出决策。

(三)拥抱互联网企业,发力“双核经济”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广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占全国的13%,广州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的发展指数排名分别为第2名和第3名。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州会展想要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发展,就应该结合电子商务,考虑互联网企业在广州的良性发展。过去一两年,阿里巴巴、腾讯、复星集团、唯品会、小米等互联网或电商巨头已经先后进驻琶洲——这个广州会展经济的核心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各方配合,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的配套设施,并着重培育本土互联网企业,发挥互联网企业创新优势,打造一体化的“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会展综合服务区”的双核动力。根据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的研究,永不落幕的广交会事实上是电子商务,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将带动企业转型。琶洲规划建设电商总部区域,能推动电子商务与会展经济联动发展。电子商务一方面是琶洲会展配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是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二者是实体与虚拟经济的完美结合。电子商务等生产配套的比例将增至50%,成为琶洲会展中心区里面最核心的体系,广州形成会展业与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的双核驱动,通过地利优势助力广州会展,插上互联网这强有力的翅膀腾飞[4]。

(四)树立互联网跨界思维,打通会展产业链

互联网可以改变观众的参观习惯,提升参展体验;可以改变展会的宣传推广方式,扩大覆盖范围;还可以改变商业思维,用国际思维聘用国际人才,合作分享跨界思维方法,促进会展业繁荣发展。在传统的会展业发展中,由于信息不畅通不透明,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而会展主办方处于优势的地位,这样就给企业做出正确的参展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跟一般行业不同的是会展行业的产业链牵涉的服务方多且缺乏交易保障,从展台的设计、搭建,到餐饮、交通、住宿等所有环节均需要参展商和观众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整合,这更大大增加了难度。借助互联网可以给交易多方提供一个平台,连接上下游资源,打通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寻找成本,为卖方寻找买家,为买家找卖家,打通会展各方对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和提供,并给会展各方提供交易参考和保障。而移动互联网拥有的互联互通、时时在线、精确定位及人机互动等功能恰恰是解决上述难题的神兵利器,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研发参展、观展APP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定位与导航功能,依托云、网、端的支持,在每一个手机终端上给观众配备熟悉展馆、展会的随身向导,随时告知周边路况,进行精准导航。

四、广州会展“互联网+”的发展前景

在整合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拥抱互联网企业、树立互联网跨界思维后,整合会展的生产维度、科技维度、服务维度、劳动维度、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维度形成多维网络体系,实现广州会展行业的智慧管理和智慧运行。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采集、分析、整理会展行业信息,在互联网思维驱动下对会展活动全产业链的资源做出智能配置,对需求做出智能响应[5],实现会展产业系统化发展、循环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形成智慧会展体系,具体包括联动配套、智能展馆和智慧参与者等要素。

(一)联动配套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对上下游产业也要求相匹配。在融合“互联网+”的生态会展状态下,会展活动的基础配套设施和上下游产业都不再是孤立运作,展台设计搭建、印刷、礼仪、餐饮、住宿、交通等所有的参与因素都将被连接。会展参与因素信息都会被利用“互联网+”整合优化,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配套设施和产业的配置合理化,服务容量得以扩大,弹性得以增强,打通配套服务,深化上下游产业环节的依存性、价值的整体性和经济的规模性,达到 1+1>2的效果。运用“互联网+”的广州会展产业,能够使区域内的各个企业互相了解并结合自身需要形成相互协作的关系,彼此之间能够共享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区内资源、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网络。在会展整个过程中,会展组织者、会展参与者、会展中心、专业观众、会展所在地、相关媒体都通过“互联网+”各取所需,联动发展,共同营造良性互动的会展生态圈。

(二)智能展馆

在拥有完备硬件设施的展馆全面融入“互联网+”技术运用,对展馆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不仅引入自动售票、定位导航等较传统的互联网运用,更是引入智慧云中控、3D环视导览等高新智能化系统形成智能展馆。开展期间展馆内覆盖连接无线网络,客商可以接入无线网络安全免费地使用,用智能移动端下载功能齐全的特定展会 APP,客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选择相应的语言界面,满足国内外友人的上网需求。通过精确化的智能定位导航服务,展馆分布精准建模和仿真预测的天线类型,能使定位误差控制在 5米内。观众可以在 APP上设定位置目标,也可直接输参展企业名称或展位编号,智慧云端就会生成导航线路,并通过热区感应判断人流疏密做出最佳建议方案发送至智能端 APP上,方便观众轻松掌握观展线路的同时,增强展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便捷与乐趣。

(三)智慧参与者

在会展开展前期,收集足够量的信息,互联网大数据在经过智能处理后提供给会展组织者、参展商和赞助商、专业观众、相关媒体和会展服务单位,做到信息透明对称,会展各方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洽谈合作。会展主办方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参展商、赞助商和观众,参展商更明智地选择参加哪一次会展,观众更加有目的地选择参加哪一次会展。会展服务方竞争加剧,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会展期间,参与各方共同进入展会互联网平台。会展主办方组委会可以通过会展管理系统提升会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内部办公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加强与参展商的信息互动交流并为参展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参展商则通过互联网平台对会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参加各个会展的利弊关系,做出最适合公司参展的选择;并且可以在平台上选择会展的展台设计、展台搭建、物流运输、展会礼仪等一系列的服务。观众可通过移动互联网APP购票、预约、与参展商做网络洽谈。会展服务方则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后续服务。通过对广州会展“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描述智慧会展的发展前景,希望广州会展在“互联网+”环境下,借助互联网的强大推动力,打通会展产业链、提升会展服务、促进会展交易、减少浪费,形成具有联动配套、智能展馆、智慧参与者的智慧会展体系。

[1]王文姬,李洁.“互联网+”时代对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今传媒,2015(12):121-122.

[2]刘松萍,蔡伊乐,湛冬燕. 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城市观察,2015(3):36-38.

[3]沙克仲.“会展互联网+”到底怎么加[N].中国贸易报,2015-11-24(5).

[4]李阳.插上“互联网+”翅膀起航智慧会展[N].重庆商报,2015-07-09(B21).

[5]任宁,陈思宇.我国智慧会展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产能经济,2015:333-335.

2016-06-09

许 欣(1984-),女,广东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展策划与管理。

F409.6

A

1671-9476(2016)06-0097-04

10.13450/j.cnki.jzknu.2016.06.22

猜你喜欢

会展广州互联网+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