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的架构性思考

2016-02-15肖正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架构人体医学

肖正权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的架构性思考

肖正权

长期以来,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科学研究受数千年医学传统的影响,走入经典却困顿的情境。目前,医学的这种困境已大大阻碍了医疗服务的效能,医学发展需要新的研究理念、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架构。因此,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具体的理论研究架构,为医学发展提供探索性参考。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医学科学;研究架构

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科学命题,关系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大众最为关心的生命科学问题。如何通过人体生命现象与本质的研究解决人们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是当下最实用的医学科研命题。然而放眼世界,无论哪一种科学研究都未能够洞穿人体生命的现象和本质,也就无法有效解决健康与疾病这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普遍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问题?

医学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主体学科,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讨和研究该问题,但遗憾的是,无论哪一种医学在与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爆发式的增长等新问题的对抗中,都显得捉襟见肘、底气不足。医学科学界的杰出代表西医学和中医学都遭遇了其自身发展的“瓶颈”,西医学在还原观的指导下走向“破碎”,中医学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走向“玄奥”,如何走出这种困顿,使我们在解决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时,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应对这一久悬未决的重大科研问题,我们要从目前医学发展的现状出发,顺应医学发展趋势、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战略、细化研究构架,以应对人体生命科学的发展要求。

1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相关认识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多行业,从不同角度出发,人们对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的价值也存在着不同的评论与判断。笔者综合这些认识将其简要的归纳为以下三点:

1.1它是未来主导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今,生命科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被誉为本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并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人体生命是生命存在的高级形式,人体生命科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果说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革命的浪潮,那么未来人类必将拥抱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研发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息息相关,简要的说,人工智能是通过对高级生命形式的研究,通过改造和利用,进行数据化、机械化的模拟而实现的。对此,有远见的国家和地区早已开始了布局。2013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大脑图谱计划”(BAM),专门针对人类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研究,力图绘出完整的大脑思维活动图。这项长达10~15年的科研项目,预计投资超过45亿美元。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刻,世界另一大经济体和科研中心——欧盟同样开始将脑科学作为重点研发项目,“人类大脑研究计划”入选欧洲未来技术项目,将在10年间获得约10亿欧元的资金投入。这一由欧洲87个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型项目,计划创建一台超级计算机详细模拟人类大脑,以研究人脑如何工作,借以开发出神经疾病和相关疾病的个性化疗法。达尔文也曾在其《进化论》中指出:“生命是一种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的智力系统,准确说生命是一种能够使用大量间接信息,实施某种认知选择活动,达成某些期望效应,拥有复杂结构的智力信息操作系统”。

作者单位: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北京 102445

由此可见,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研究与未来的主导性科学及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它涉及全球人口问题、人类生存和健康问题、信息发展与人工智能问题、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等。只有揭示人体生命的奥妙,阐明健康与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控制人类生命活动,有效地为未来人类谋福祉。

1.2它是医学科学的研究主体

无病无灾,健康长寿是古往今来人们最重要的追求之一,也正是这种质朴的追求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医学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主体学科,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讨和研究该问题,但遗憾的是,无论哪一种医学在与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爆发式的增长等新问题的对抗中,都显得捉襟见肘、底气不足。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的有关人体生命不同层次的物质本体越来越丰富,巨量的物质本体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剖析健康与疾病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医学科学界的杰出代表西医学和中医学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都遭遇了其自身发展的“瓶颈”,西医学在还原观的指导下走向“破碎”,中医学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走向“玄奥”,如何走出这种困顿,使我们在解决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时,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因此人们对现有的医学科研、诊疗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突破和解决当前的困顿,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理论被科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提出来,并随其与实践问题的结合所取得的成绩逐渐被理解、接受和推进。

1977年美国医学教授恩格尔《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他尖锐地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我国生命哲学教授祝世讷先生也曾明确指出:要促使中西医走向统一,还得从方法模式的突破和统一上开辟道路[2]。我国前卫生部长陈竺先生则更为具体的指出: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体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着手进入微观领域。从而避免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3]。这些思考和探索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应对这一久悬未决的重大科研问题,我们还要立足于当下医学发展的现状,顺应医学行业发展规律,明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战略,细化研究构架,抽丝剥茧逐步揭示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奥秘。

1.3它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内涵

人体生命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对象。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每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关系国计民生,也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是人们生活中的重大关切问题。我国拥有13.4亿(2010年统计数据)人口,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人口的1/5。要组织建设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历史性的攻关课题。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病有所医”的基本医疗服务,就要更加注重对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研究,只有研究得越深入,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加准确的抓住这一问题的脉搏,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制定各种与医疗保障相关的计划、制度。

钱学森曾指出,“人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医疗卫生怎么解决?……”我们要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科学技术就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我们要跳出从几个世纪以前开始的医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4]。钱老先生明确指出了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研究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他也指明了,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参考,我们甚至要跳出几个世纪以来的医学研究方法的局限,从这些不足够成功的医学发展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这条路的探索上要以探索创新为主,要有披荆斩棘,勇于向现有的所谓医学权威提出质疑的魄力和胆识,要坚定我们的方向,坚持我们的研究,才有可能成就惠及世界1/5人口的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成功建设。

2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研究架构探索

人体生命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巨复杂问题,即使我们已经将研究范围从生命科学领域中划定为人体生命科学,又从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内容里集中于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研究,但这一问题仍然还是无法脱离巨复杂的范畴。面对这样一个无成功先例可循的重大科研问题,我们该如何进行探索呢?本着科学的研究态度,它至少要经过对现有相关知识学习和实践,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深度分析和整理,才能归纳、分析、整理出较为系统、科学合理的研究架构。虽然知易行难,但通过笔者几十年的潜心专研,现已形成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架构性认识,经提炼总结如下。

当我们研究复杂事物时,首先要研究架构,只有将架构建设的合理、全面,具体实施时才有可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但凡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架构设计,终究无法解决最初的问题。钱学森先生在致力于复杂问题的研究时曾指出:“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而哲学也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提炼。”[5]如果将问题放大至无限,会使我们的研究无从下手,而将问题局限至细微,也会使我们的研究以偏概全。我认为对于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要兼顾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分析和梳理。因此,人体生命的微小方面可定义为有秩序,宏大方面可定义为有规律,微观有序性操纵着生命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宏观规律性也影响着生命机体的生长发育,人体生命的健康与疾病现象便在这种微观有序、宏观有律的理论框架内运动变化。当人体生命发生疾病前,一定伴有物质或功能的趋势性改变,当发生疾病时,一定伴随有物质性或功能性的特征改变。这些物质和功能的改变在微观与宏观间存在着复杂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同步的、一致的。我们用分类、分项的系统论方法来逐步梳理总结,想要对其继续深入研究就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架构的布局。宏观方面要时时把握人体生命的整体、抓住主干把握规律;中观方面要死死盯住关键,抓准问题找出关联;微观方面要细细研究根源,分析因果究其根源。

2.1从宏观上要抓住整体性主干问题进行研究

想要抓住复杂事物的主干就要从其整体角度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研究。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认识中,明确指出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对整体有影响。这一论述明确告诉我们在看待每一个人体生命对象时,首先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观察,时刻谨记整体的决定性作用,人体生命整体的特征趋势决定着你正走向健康或是疾病的方向,而这种偏向性的发展是可以通过调节相关变量进行更改的。那么人体生命的整体性规律是怎样的?笔者延续钱学森先生对复杂事物研究的“一元两面多维多层次模型”建立了关于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整体性规律的“一元两性四相八纲模型”,并将此科学假说应用于临床实践十余年,帮助笔者解决了很多临床上的疑难病症。该科学假说的提出受传统中医精髓影响,但又不完全囿于中医原有理论知识的玄奥,而是更多的从辩证、逻辑思维的角度创新思考得来。所有的医学理论都是源于科学假说,这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而对于人体生命整体性规律的认识尚未有科学假说建立。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缺乏对整体规律性的研究,而整体的决定性作用早已在抽象的哲学得到认可,在各领域的实践中得到佐证,因此,人体生命健康疾病问题的研究首先要从整体下手,填补整体规律性研究的空白,从宏观设计上使架构完整。

2.2从中观上要抓住局部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当疾病发生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这些症状就是标志疾病发生的特征,即发生疾病的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不仅有物质属性的特征,也有功能属性的特征,而现有的西医学体系多重视物质性的疾病特征,忽视了许多功能性的疾病特征,因而功能医学在医学领域内的呼声越来越高[6]。在中观层面,我们要注重局部关键问题的解决,临床上我们经常用抗生素解决细菌感染的问题,用按摩解决局部疼痛的问题,用射频消融术解决局部组织增生的问题等。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够直接治愈某些影响因素较少类型的疾病。医学是一门从经验中积累发展起来的科学,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积累了大量直接对抗疾病特征症状的办法和手段,这些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要认真学习、继承。然而,仅针对于疾病局部症状特征的对抗虽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又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这样的事例在医学领域屡见不鲜。例如:20世纪初发现的青霉素几乎可以控制当时所有的感染,但青霉素的广泛应用却使得越来越多的细菌具有了耐药性;到了20世纪末,常规剂量的青霉素已几乎无法单独控制常见的感染,二重感染和耐药菌感染再次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这样的事实深刻教育了我们,单纯地针对局部特征症状的治疗,不能够解决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所有问题。当原有的知识和观察到的事实发生矛盾时,只要观察的结果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揣测的,那就说明原有知识有错误或不完全,因此,我们就应当在尊重原有针对疾病特征进行诊疗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修正医学过于关注疾病的显性特征而忽略了关于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的更为全面的架构体系的弊端。

2.3从微观上要抓住靶点问题追根溯源进行研究

医学科学的发展受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快速发展的影响,在自身发展的内在推动下,不断地向微观研究方向挺进。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够探知越来越微观的人体生命世界,这种用还原观的思维方法将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一层一层进行分解,便得到了器官层次、组织层次、细胞层次、分子层次、未来还会达到原子层次、量子层次。然而每一层次的功能作用不同,虽然层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低层次的运动原理无法完全解释高层次物质的功能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虽然已经破译了人体生命所有的基因密码却仍然无法治愈所有疾病[7]。这仅仅是在分子层面的探索,未来人们还会更多地了解人体生命原子层面的运动规律,甚至是量子层面的运动规律,这些运动规律的发现能否真正从追根溯源的角度解释关于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所有奥秘我们还未可知,但从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学的原理性差异上来探讨,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或许能在微观至量子、宏观至人体的物质范畴内得到全部的解释,笔者期待这方面的科学探索得到更多的科学佐证,也将这一范畴内的研究简化称之为“量子整体医学”研究。目前阶段,微观层次的研究,我们要注重多靶点的复合作用,如科学研究证实青蒿素可与百余种蛋白质耦合,并证实与十余种蛋白质的耦合都可发挥抗疟作用[8]。这种多靶点的微观作用将会是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医学的研究重点,它将从微观方面对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选择办法。

3 小结

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问题虽然是复杂的,目前阶段看似没有头绪的,但通过细致地、科学地观察、研究和思考,便可以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窥探其中的“门道”。为了能切实、有效地探索这一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固有的而非臆造的矛盾出发,运用物质哲学观、唯物辩证法思维来分析人体生命问题。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要建设对该问题研究的科学架构,这个架构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全面,这才能指导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会因偏颇而降低研究价值,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医疗实践,才能为人们提供更为有效的医疗服务。我不能确定目前的这个框架体系是完全正确的,但与现阶段的医学研究相比,它是有优势的、有价值的,至少是能够帮助我们探索到真正正确方法的必要实验。照此方式研究下去,就会不断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接近人体生命健康疾病问题的原本规律。

[1]GL 恩格尔,黎风. 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J].医学与哲学,1980,1(3):88.

[2]祝世讷. 系统医学新视野[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3]陈竺. 打破中西医的壁垒[J]. 中医药导报,2008,14(7):1.

[4]钱学森. 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N]. 人民日报. 1990-12-31(2).

[5]佘振苏,倪志勇. 人体复杂系统科学探索[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9.

[6]曾强,何健. 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2):123-124.

[7]杨秉辉. 解读“癌症是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J]. 健康促进,2009(3):8-9.

[8]罗丹,刘伟光,杨亚明.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131-134.

·论著·

Architecture Thinking About Health and Disease of Human Life

XIAO Zhengquan Beijing Beiya Orthopedics Hospital, Beijing 102445,China

For a long time, the health and disease problem of human life is going into exhausted context by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lassic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medical science. Currently this dilemma has greatly hindered the medical efficacy of medical service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needs new research ideas, new methods, new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bout forward constructive and concrete architecture theory.

Human life, Health and disease, Medical sciences, Study architecture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9.018

R197

A

1674-9308(2016)19-0029-04

猜你喜欢

架构人体医学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