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2016-02-15邵拥军赖健清刘忠法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勘查校企

李 群,邵拥军,赖健清,杨 牧,刘忠法

1.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2.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培养模式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李 群1,2,邵拥军1,2,赖健清1,2,杨 牧1,2,刘忠法1,2

1.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2.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状况的分析,开展中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就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新体系、数字化实践教学、培养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resource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excellent geological engineers; training model; practice ability

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为扩大地学的社会功能,使地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必须拓展地学发展的空间,培养高素质的地学类工程技术人才[1-2],而实践性教学环节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着重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一、中南大学实践型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中南大学在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胡岳华、赵军以中南大学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校企双方构建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3]。以戴塔根为负责人开展的国家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我国地质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问题开展了尝试,提出了在深化课程体系、课程构造、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环节的改革之外,深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他以多个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生产、科研实践的实例,得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3-4]。邵拥军为负责人开展了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制订了新的地质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管理方案,并及时地实施应用与推广[5]。

2010年,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纳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并于当年招收“资源勘查工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随后每年均有招生,规模1~3个班。根据“卓越计划”强调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要求,按“3+1”模式制定了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已应用到各个年级试验班实施,2010级学生已完成全部的培养过程毕业。通过近几年的培养跟踪,总体的反馈结果是:培养方案还不够成熟,课程设置还需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某些环节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校企联合培养体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质量监督方面还不够到位,某些细节考虑还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体系。

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本文着重研究在“3+1”本科教学体制内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体系,包括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建立系统的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考研与就业这两个主要出口,有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即在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前提下,用一种开放、灵活的体系保证和发展学生个性,对学生的不同能力给予同样的重视,允许学生在某些能力上有特殊的发展,形成理论型、学术型、设计型、应用型、管理型等各方面人才。对整个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地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地学习,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本科专业课程的选择,主动地开展个性化学习。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本着培养高质量地学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贯穿数字化地学教育理念,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以数字化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新体系。从而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和技能,启发其综合思维,激发其创新精神。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遥感与GIS制图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与编程能力、遥感与GIS有关软件的运用能力、遥感解译与信息提取能力、数字化地质制图能力、勘查课程设计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2)数字化地质测图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展数字化地质测图的能力,包括数字化地质测图方法与要求、数字化地质填图的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数字化地质填图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数字化地质图的后期制作等。

(3)数字矿山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将数字矿山及矿山管理软件的应用引入大学第三年级的生产实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字矿山与管理信息采集、数字矿山软件运用、数字矿山建模及数字化地质信息开发的能力。

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完善

学校和企业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和构建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全程参与、深度融合、形成机制”为方向,以学校、企业、学生发展为指向,探索和构建以校企联合培养为核心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其重点是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形成高级工程人才成长环境。在校企联合培养体建设中,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1)严格考核企业的准入门槛。对于前期构建的校企联合体开展新一轮的梳理,对那些企业培养基地缺乏、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经费不够,且不能很好地按照企业培养方案进行企业阶段培养的企业进行清理,以保障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正常进行。此外,还在对企业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新的企业,如华北地质勘查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等。

(2)校企共建课程。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商专业发展规划,瞄准行业需求,围绕学科发展前沿,联通企业与专业,实现学科对接产业、专业对接职业。在优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部分课程开展校企共建,由任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案,融入矿山工程元素、设计教学等环节。

(3)结合工程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授课教师深入企业,结合矿山工程实例、工程要求、行业标准、规范等内容进行讲授,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广泛开展结合生产实际的案例式教学,部分课程教学和考核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

(4)建立企业阶段学习新模式。校企联合制订企业阶段学习体系、企业培养实施细则,安排部分专业课、人文素质课到矿山企业上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到企业实地进行。

(5)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地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强化校内教师工程训练,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胜任力,从而多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4.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为提高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组织机构、经费、制度、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要建章立制,加大投入,同时要加强跟踪与反馈。

在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成立了由院系领导、企业领导组成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院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成立由资深教授、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计划的实施提供咨询。学院、合作企业成立工作班子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障培养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吸收学生代表参加,广泛征集学生对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够通过正常的渠道反馈到院所决策部门,参与重大教学事项的决策。同时,加强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及多层次的监控平台建设,并及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反馈,达到整体监控和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十分必要。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广泛走访和调研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了解国内外高校资源勘查工程本科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强化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重点是贯穿数字化地学教育理念,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以数字化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表明,按照“3+1”模式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在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2011年至今本专业已立项40余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学生数达120人以上;8项大学生自由探索项目,参与学生20人以上;有15人次在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1] 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3.

[2] 张晓军,魏俊浩,王敏芳,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02-105.

[3] 胡岳华,范晓慧,欧阳辰星,等.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3(6):24-25

[4] 戴塔根,万方.“产、学、研”三结合,培养高素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6(4):34-35.

[5] 戴塔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与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8(4):66-68.

[6] 李群,邵拥军,戴塔根,等.校企联合构建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44-46.

G642

A

1006-9372(2016)04-0018-03

2016-01-19;

2016-05-05。

本文系2015年中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 群,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学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李群,邵拥军,赖健清,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4):18-20.

Title: Practice on Training Mode of Excellent Geological Engineers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uthor(s): LI Qun, SHAO Yong-jun, LAI Jian-qing, YANG MU, LIU Zhong-fa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勘查校企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