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王嘉荫教授—王嘉荫诞辰105周年暨逝世40周年纪念

2016-02-15游振东孙善平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火成岩王老师矿物

游振东,孙善平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地学人物

怀念王嘉荫教授—王嘉荫诞辰105周年暨逝世40周年纪念

游振东1,孙善平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王嘉荫教授(1911—1976)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留校任教。后来在老北大地质学系升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教授、岩石教研室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55年起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教授并任地球化学教研室主任。在老北大, 他是唯一没有出国经历的教授。但他却通晓英、德、俄、日等多国文字,足见其勤奋与聪慧。他在矿物学、火成岩石学、岩组学、地质学史等领域,都颇多建树,是国内这些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博学卓识,教书育人,是我们永远敬仰和怀念的老师。在王嘉荫老师105周年诞辰之际,本文旨在回忆他对我们的教导,怀念他的科学成就和治学道路,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王嘉荫;矿物学;岩石学;岩组学;地质教育

Wang Jiayin; mineralogy; petrology; petrofabrics; geological education

许多北大、地大的老校友都记得王嘉荫教授(1911-1976)。当年在沙滩地质馆,教我们“结晶矿物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岩石学”的老师就是王嘉荫教授。

他冬天穿着一袭中式长袍,戴着玳瑁边眼镜。要不说,谁也不知道他是北大地质学系的教授。因为许多地质类课程和实验课,都在地质馆,所以师生见面机会比较多,感情上也亲切许多。听高班同学说,他是我们系唯一没有留过学的教授。那年头要是在北大评上教授,该是多么不易啊。

王老师讲课虽然语调比较平淡,但在光性矿物课上,他把一些复杂的光学原理,能在很短的课时里娓娓道来,让大家听清楚委实不易。这也倒逼我们认真去看书琢磨。当时地质系图书馆里,地质类书籍全是英文的,还好有何作霖写的《光性矿物学(商务版)》可以参考。许多校友回忆王老师的讲课,“像吃一枚青果”,都说有“听起来平淡,却回味无穷“的感受[1]。

一、教学科研相结合

王老师在北大不但担任许多讲课任务,还经常带学生野外实习。而且回来以后都接着做室内研究,不断有论文发表。1949年暑期就带王慎全(1950级)他们上吉林磐石石嘴子铜矿实习 ,次年(1950年),他在《地质论评》上发表《吉林磐石与石嘴子铜矿问题》论文[2];1950年他和系里马杏垣、杨起等几位老师带领赵鹏大那个班(1952级)赴大同做地质教学实习,1951年就有了重砂鉴定成果—《大同侏罗纪砂岩重矿物分析》一文在《地质论评》发表[3]。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位知识渊博而且十分勤奋的老师。

1951年的夏天,笔者游振东在北大地质学系读大三,为收集毕业论文资料,和林墨荫、陈云章一道参加了以王老师为首的五台实习队。我们三人在五台的东冶-豆村一带填制1∶5万地质图。那里是浅变质的滹沱群发育区,褶皱构造十分复杂。我们仨独立工作两周后,连地层层序都建立不起来,正处于不知如何下手之际,王老师在安排好低年级实习之后,来到我们驻地郭家寨,详细询问工作中的困难,并亲自带我们上山,介绍了地层层序,指出地层是倒转的,指导我们如何追转折端,把褶皱构造标绘到图上。在王老师指导下我们采用厚度比较稳定的一钙质板岩作标志层,进行追索填图,结果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把五台县东冶-野庄之间1∶5万区域地质图的半个图幅填制出来,并写出地质报告上交山西省地质厅,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

笔者孙善平于1950年考入北大地质学系。“结晶矿物学”、“光性矿物学”课程都是由王老师讲授。对王老师十分尊敬, 尤其是1951年初秋,王老师带他们到北戴河做地质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安排十分紧凑,扎实训练了野外地质基本功,着重观察了海滨地质现象。也是那年初秋,巧遇李四光院士(原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北戴河疗养,他和北戴河实习的师生一起合影,这照片后来刊登在《地质老照片》上[4]。

王老师对于实验技术,颇为钻研。1950年初,由于国际封锁,先进设备很难引进。油浸法鉴定矿物就成为重要的日常使用的鉴定技术之一。该方法虽简单,但需要扎实基本功才能准确根据浸油的折射率推测矿物的折射率,从而依据已有鉴定表鉴定出矿物。他负责编著的《油浸法透明矿物鉴定》于1954年 科学出版社出版[5]。1950年我们在学习光性矿物学时,都有2次实验课,专门练习油浸法。

二、火成岩

王嘉荫教授主要专业方向是火成岩岩石学和构造岩石学。他于1955年出版专著《火成岩》,1957年再版[6]。这是他多年教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在该书中他以岩浆原始成分和结晶温度序列,进行岩浆岩的分类,第二版详细介绍鲍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除了二元系之外增加了三元系相图,解释岩浆结晶作用。该书可贵之处还在于结合中国实际,介绍了我国岩浆岩的主要类型。是我国学者编著的第一本岩浆岩岩石学著作。据我们的回忆:20世纪40-50年代的火成岩教学侧重于分类,实验课也就是学习岩石描述和鉴别。但是王老师的《火成岩》著作和他的讲课一样,很注重介绍学科前沿的课题内容,火成岩成因和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书中首次介绍“岩区”的概念,强调火山岩成分演化趋势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关系。解决这一课题需从岩石化学入手,而岩石化学在他讲课中占重要位置,他讲过Niggli值和 CIPW标准矿物。为了让大家掌握CIPW计算,还专门安排一节实验课做CIPW计算习题。就是将一个已知的岩石化学成分,计算出它的CIPW-norm。关于岩区的概念如哈克(Harker)等提出的太平洋型、大西洋型等岩区,在他的《火成岩》一书中都有详细介绍。他不愧为我国现代火成岩理论的先驱。

水火之争,不仅是岩石学,也是地质学中长期争论的问题。王嘉荫先生讲火成岩成因,主要坚持火成论。所以鲍文的《反应原理》和结晶分异理论是重点,也是他采用的火成岩分类的基石。但是,多年的野外实际观察使他不排斥水成论的观点。他相信相当多的花岗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混合岩化以后生成的,也就是自然界是存在“花岗岩化”作用的。如今,通过大量野外观察资料和各种岩石学实验研究,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成因已成不争事实[7]。回想王老师在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处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记得1952年院系调整过后,成立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王先生是岩石教研室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当时学术界大兴学习前苏联。许多前苏联教科书在新华书店都有的卖。卢奇茨基的《岩石学》[8]是前苏联高教部指定教科书。我们教研室在夏卫华老师组织下,分工译成中文,这书不久就由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王老师负责校对全部书稿。笔者游振东译的变质岩岩石学部分,将糜棱岩(m y l о n i t е)误译作“糜烂岩”,王老师在译的稿子上逐个地改正过来。他的订正使我们明白,地质名词其来有故,不可以随意更改。

三、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做学问的问题上,王老师有他独特的见解。

一是关于打基础。对于大学毕业就读研究生的学生,在如何做研究的问题上,王老师则教导学生“盖几层楼打几层楼的基础”;“做学问是一辈子的事,要从干中学,才能学的牢靠[1]。”

二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地质学是侧重观察的科学,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所以读的书多了,如不加分析,则无所适从。王嘉荫老师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确,后来的学术生涯,使我们渐渐明白他的教诲,反复思索历久弥新[9]。

王老师在学术上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为大家所敬仰。在北京地质学院一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前苏联专家拉尔琴科在导师发言中批评研究生在论文中用了“奥陶纪”这个地层单位名词,主张应改称“下志留纪”。王老师在会上详细说明了“奥陶纪”这一地层单位名称的由来,在俄罗斯和北欧一些地区,早年间奥陶与志留纪是不分的,统称志留纪。所以“奥陶纪”被认为是“下志留纪”。我国地质界遵循国际通用的命名方法,所以一直用“奥陶纪”[10]。他的发言无异否定了专家的意见,这在当时“一边倒”形势下,没有一定勇气和定力是不容易做到的。

王老师对前苏联地质科学成就是认真学习的。前苏联岩石学家柯尔任斯基(Korzhinskii)对交代作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双交代”等许多新的概念。王老师就很注意研读他的著作,特别是他用交代作用解释某些花岗岩的成因,对于提高花岗岩化问题的认识极有帮助[11]。1960-1963年他多次为北大研究生开设了《交代作用》专题课,后来汇集成《交代作用》一书,投稿给出版社。在“十年动乱”中,文稿不幸丢失而终于未能出版。

王老师在岩石矿物学方面造诣很深。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时, 高振西馆长曾将60个重要岩石薄片请王嘉荫教授鉴定。 王老师十分认真, 将每个薄片都仔细做出全面描述,提供馆方( 陈安泽先生面告,2016)。长期从事镜下工作,使他对矿物变形所产生的光性变异很感兴趣。抗战期间,他在西南联大任教。1940年,他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在《地质论评》发表《一轴晶矿物光轴方位之测定与岩组学》[12]。他在镜下,利用石英干涉色的变化,经验性准确判定其光轴方位。这一技术,使得不用费氏台也能测制石英的岩组图。其测定结果与用费氏台测定的岩组图对比,不相上下[13]。当年,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就几台费氏台,他的技术可以解决测定石英岩组的难题。他在湖南衡山进行岩组学研究工作,1946年以《衡山花岗闪长岩中石英脉之岩组分析》论文,在《地质学报》前身即《地质学会志》(26卷)发表。他是我国岩组学奠基人之一。 他的这种利用构造变形反推构造应力场的方法,恰是李四光院士地质力学思想的体现[14]。

李四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对王老师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北京西山地质构造的认识上。他总结了北京西山硬绿泥石带的空间分布呈NNE走向,从而提出北京存在新华夏系的认识。他的学术著作《北京西山的硬绿泥石带》发表于《地质学会志》1951年第31卷。矿物的变形特征及应力对矿物成分的影响,是他长期关注的课题,1978年出版《应力矿物概论》一书可以说是他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15]。

王老师有很深的国学功底。他很注意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地质方面的史料。在1957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一书中,他将李时珍《本草纲目》正文和集解中有关矿物、岩石、地质现象的记载,依原书的分部和顺序,摘要录出,并充分评价这部医药经典著作中有关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涵义;另外,他在多年查阅大量典籍的基础上,对其中有关地质史料,加以归纳和梳理,形成《中国地质学史料》一书,全书分绪论、天文、地震、火山、陨石……河流等17个部分详细介绍,充分论述发掘祖国文献中的地质学遗产。凡此都是他在地质学史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

四、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

王老师因积劳成疾,1976年就离开我们。他在矿物学、岩石学、岩组学和地质科学史等方面,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在学术上做出了许多卓越的成果。王老师勤奋敬业,据北大的老师讲,那年他在病中还给年轻教师校订德语词汇。他是我们永远值得敬佩的老师。他1935年从北大毕业到1976病故,漫长41年的学术生涯,是在不平坦中走过的。前 14年是在战乱中,辗转北京—长沙—昆明,八年抗战。1945年回到北京,又逢解放战争。1949年以后没过几年平静日子,又逢“十年动乱”。所以他的许多学术贡献,多是在动荡环境中做出的。他的这种毕生敬业、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 孙善平,洪大卫.深切怀念著名地质学家王嘉荫教授[M]//孙善平,洪大卫.地质学史论丛(3).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67-68.

[2] 王嘉荫.吉林磐石与石嘴子铜矿问题[J].地质论评,1950,15(1-3):103.

[3] 王嘉荫.大同侏罗纪砂岩重矿物分析[J].地质论评,1951,16(1):60.

[4] 《地质老照片》编委会.地质老照片[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5] 王嘉荫.油浸法透明矿物鉴定[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4.

[6] 王嘉荫.火成岩[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7] SAWYER E W. Chapter1: Working with migmatites: nomenclature for the constituent parts[M]// Sawyer EW and Brown M(eds).Working with migmatites,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 short course series volume 38, 2008:2.

[8] 卢奇茨基.岩石学 [M].北京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译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54.

[9] 游振东.尽信书不如无书:怀念导师王嘉荫先生[M]// 濮长萱.根深叶茂(中国地质大学60年研究生培养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95-99.

[10] 黄宗理, 张良弼.地球科学大辞典(基础学科卷)[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663.

[1 1] к о р ж и н с к и й д с.П р о ь л е м ы п е т р о г р а ф и и м а г м а т и ч е с к и х п о р о д, с в я з а н н ы е с о с к в о з ь м а г м а т и ч е с к и м и р а с т в о р а м и и гранитизацией в кн.[M] магматизм и связь с ним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м. с,1955: 220-234.

[12] 王嘉荫.一轴晶矿物光轴方位之测定与岩组学[J].地质论评,1940,5(1-2):61.

[13] 王嘉荫. 岩组分析实例[J]. 地质论评,1943, 8(1-6):107.

[14] 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15] 王嘉荫.应力矿物概论[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2016)04-0001-04

2016-07-08;

2016-10-03。

游振东,男,教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孙善平,男,教授,长期从事岩浆岩及火山碎屑岩岩石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游振东,孙善平.怀念王嘉荫教授—王嘉荫诞辰105周年暨逝世40周年纪念[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4):1-4.

Title: Cherishing the Memory of Professor Wang Jiayin—Commemoration the 105th Birthday and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Death of Wang Jiayin

Author(s): YOU Zhen-dong, SUN Shan-ping

猜你喜欢

火成岩王老师矿物
奇妙的旅行
邹庄煤矿火成岩侵蚀对煤质的影响
有趣的动物
火成岩油气储存特征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火成岩岩脉(墙)侵蚀对工作面的影响
黄河口凹陷BZ油田古近系层状火成岩发育模式及精细刻画
我喜欢的一堂课
对我国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