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情怀与格局多元:女性文学研究趋势及其栏目策划
——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女性文学研究栏目为例

2016-02-15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杨 春



人文情怀与格局多元:女性文学研究趋势及其栏目策划
——以《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女性文学研究栏目为例

杨春

摘要: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设置的目标是梳理各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展示女性文学在我国的研究状况,探讨女性文学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性别与民族、种族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总结女性文学对妇女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等。今后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建构女性文学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反映女性文学的性别意识、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探索中国女性文学本土化道路,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女性文学研究成果沟通和交流,分析和研究华文女性文学多民族性、多文化性、多地域性所形成的多元与融合、归属与失根等生命体悟和文化体验,揭示和发现21世纪初女性文学、乡土女性文学、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特点等。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女性文学成为新的潮流,这使得女性文学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

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栏目;文学专题;栏目策划

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格局多元的策划模式,已经成为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文化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女性文学研究栏目是传播和交流女性文学研究成果和促进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非常重要,因为栏目策划是一个期刊编辑部在一个时期内刊登文章的总体设想和实施方案,是期刊编辑部各项工作的纲领,最能体现学术期刊的性质、宗旨和特点。[1]为了提高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学术影响力,树立品牌栏目,使栏目办得有新意、有创见、有特色和有深度,女性文学研究栏目应该加强策划。

一、女性文学研究概况

(一)女性文学研究的出发点

女性文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实现“人的文学”,特别是妇女的解放问题,最终实现男性和女性的和谐发展。女性文学研究的具体目标如下:其一,分析女性文学中存在的性别问题,消解二元关系,破除性别歧视观念,使被边缘化的女性群体得以解放,建构新的审美价值体系,使男性和女性向着良性的、有益的方向发展。其二,分析性别与自然、人类与自然、性别与阶级、性别与种族以及性别与国家的关系,将女性、自然、种族以及国家等作为分析性别问题的维度,探讨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等问题。其三,分析反映性别立场的话语的构成形式、结构、特点和技巧,阐释和分析文学文本的叙事策略和手段,建构科学的女性文学文本的分析模式。其四,介绍和研究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最终实现东西方文论的交融与对话。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策划要紧密围绕这些出发点,梳理各种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于文学的影响,展示女性文学的研究状况,分析女性文学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女性文学对妇女理论的发展所做的特殊贡献。

(二)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趋势

女性文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趋势,这些研究将被继续延伸、丰富和发展。首先,研究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建构女性文学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关注底层女性生存问题,成了很多女性文学研究者的共识,问题意识、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成为女性文学研究的根本。其次,女性文学的研究范围扩大,研究领域突破,成了女性文学研究领域非常鲜明的特点。由中国女性文学本土化为研究重点,扩展到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俄罗斯等相关国家的女性文学研究。再次,华文女性文学的研究也开始引起关注,华文文学研究中呈现的多文化融合、身份认同、族裔经验等为女性文学研究获得了新的体验。第四,21世纪初女性文学、乡土女性文学、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地方文化与女性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崭露头角,从而使中国女性文学本土化研究有了丰厚的土壤,女性文学的研究丰富、多彩又具有中国经验。最后,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研究成为女性文学研究新的潮流,这使得女性的生活状态、性别心理、性别道德、性别价值观、性别民族文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呈现多元且完善的状态。

(三)女性文学研究的方法

女性文学的研究方法很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接受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生态主义理论,以及阐释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诸种理论被使用,跨学科、多向度、多层次的研究与方法被采取,并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生成背景、价值取向、现实意义做多维视野的研究和探索。[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分析女性解放问题以及人类的解放问题。精神分析方法就是运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对女性文学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层研究,剖析精神世界与女作家创作以及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关系,探析女性文学的独特品质,以期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女性主义叙事学是新兴起的研究方法,苏珊·S·兰瑟的《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开创之作,此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本分析方法是文学分析的最根本的方法,文本分析方法包括文本细读、符号学分析法、叙述学分析法、解构主义分析法、互文对话法、文本社会学法、文化研究法等。①参见360百科:《文本分析法》,http://baike.so.com/doc/6208391-6421659.html.这种方法是希望能够从文本的表层含义深入地解析出文本的深层含义,既包括文本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又包括文本呈现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不同层面的含义。单纯从女性文学的文本分析方法的演变来看,女性文学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个发展过程:

文本外的研究方法,即对文本外的文化进行分析的方法。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是紧密联系的,文化研究的方法是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模式。主要通过梳理女性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分析政治、文化、经济对女性文学的影响,探讨国家、民族对个人性别立场的建构。这种研究方法使女性文学的研究把女性的生活、命运和前途与社会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更加富有人文情怀,特别是对于当代社会语境下文学中的性别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文本内的研究方法,即对女性文学的文本进行分析方法。女性文学文本是女性自我认知与认识世界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手段以及语言选择倾向,对于探寻女性文学文本特征以及艺术特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所以文本研究在21世纪文学研究领域被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和价值。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角度:其一,分析女性文学文本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本的整体结构;其二,从文本交流以及编码的过程视角,分析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角色、隐含读者、真实读者等不同交流角色对作品的影响,阐述女性文学的编码策略和文本的交流过程,对现代文学和女性文学的影响;其三,分析文本的视角以及维度。时间、空间、性别成为女性文学文本分析的重要工具,即从时间、地域、性别等视角探究女性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时间维度,女性文学研究自然离不开时间这个重要维度,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女性文学必将会呈现不同的历史时间特征;空间维度,女性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也是不容置疑的,在地域文化浸润下产生的女性文学必然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的分野,是使女性文学中的都市女性和农村女性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主要表征;性别维度,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性别这一视角是最根本的研究视角,探讨的是文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文本内和文本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是将女性文学的文本形式分析和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社会性别方法是研究女性文学的最根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性别视角和性别观念的差异,分析性别话语差异和使用的叙事策略差异、男性想象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自我感知的形象之间的差异、男性话语和女性话语下潜藏着性别立场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作家文本形式所承载的政治、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等等。

(四)当下女性文学研究的局限性

目前,女性文学的研究,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深入研究:其一,文本细读。对于作家的作品还需要文本细读,深入思考和挖掘其内涵以及艺术特征。其二,横向系统性研究。除了文本细读外,要将某些女性文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做群像或者场的系统性研究。其三,纵向历史研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呈现的状态和特点还需要深度地归纳和总结。其四,男性研究者的参与。女性文学研究需要男性视角,需要男性研究者的参与,才能更全面地揭示女性文学的真实的面貌。其五,比较的研究,跨文化比较、跨性别比较、跨地域比较、跨时代比较等还需要做同质性和异质性研究。其六,文本翻译研究,中外女性文学作品互译研究,特别是对同样的一部女性文学作品,做中译文之间的对比研究,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研究领域。总体来说,女性文学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的主题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女性文学研究栏目,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侧重策划组稿,始终关注学科前沿,为繁荣我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以及推动女性文学学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长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栏目发表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也集中了国内外优秀的研究学者,这些学者在不同的女性文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如杨莉馨、修树新、王云、崔丹、丁占罡(欧美女性文学),肖霞、于华(日本女性文学),冯玉芝、张中锋(俄罗斯女性文学),王红旗、林丹娅、骆晓戈、荒林、王萌、李晓丽(华文女性文学),李莉、陈娇华(民间女性文学)等。基于期刊长期积累的妇女理论和女性文学理论,以及所拥有的研究力量的学术优势,女性文学研究栏目2015年进行了栏目策划,设有“民间女性文学研究”、“华文女性文学研究”、“欧美女性文学研究”、“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日本女性文学研究”、“张爱玲研究”等专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也得到了专家的拥护和支持,为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今后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还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及时快速地解读当下的女性文学中的焦点问题,重新阐释中国女性文学的意义,补充、丰富和完善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女性文学的研究,发现女性文学的共性和个性,促进女性文学研究的沟通和交流。今后一段时期内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如下:

(一)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有如下的奠基之作:《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刘思谦)、《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郭延礼)、《“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王侃)、《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乔以钢)、《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刘钊)、《女性文学这个概念》(刘思谦)、《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贺桂梅),等等。这些文章可以反映女性文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要观念、重要研究人员以及学科建设情况,对于女性文学的概念、特征、来源、特性,女性文学的成因、发展和趋势,女性文学与女权主义、女性意识等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学评价话语的建构,各个不同时期和时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作品与作家,女性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等方面进行了建树。

女性文学研究栏目作为研究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媒介平台,应该以观察和研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价值、体验和情感,特别是当下女性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为重任,以倡导男女平等、解放女性等女性主义思想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当下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策划应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1.新时代女性形象研究。当下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女性所充当的角色,女性与男性承担的家庭职责和社会职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完善,女性由内向外、由家庭走向社会的转变过程,女性如何保持清醒的性别立场和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女性如何维护女性经验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仍是当下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2.乡土女性文学研究。乡土女性文学与乡土小说、寻根文学、地域文学等紧密相连。农村女性是社会文明的建造者,她们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美德与才智、勤劳与坚韧,以及痛苦与挣扎是应该被书写、研究和呈现的。所以对于乡土文学中女性的生存境况和人性的关怀,应该引起女性研究者的重视,但是这部分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3.消费时代的女性文学研究。女性文学在消费时代更需要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和形象价值。文学中所反映两性在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的身心欲望、金钱至上的价值追求、无所归依的心灵危机等各种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

4. 21世纪女性文学研究。系统和全面地梳理和总结21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剖析女性文学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思想渊源,阐述21世纪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对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和主要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概括有影响力的作家创作特点,总结带有某派性别群体性的主要文艺形式和创作风格,科学而又清晰地解析和阐释女性文学仍是女性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同时,对于女性文学研究的经典问题还需要保持长期的关注和研究:

1.对于中国女性文学的概念研究。对女性文学、妇女文学、性别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意识、女性的主体性、女性写作等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梳理[3],对于女性文学的历史性、现代性和先进性还需要进一步概括,对于女性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对于女性文学的开端和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对于女性文学的根本内涵研究还需进一步研究。[4]同时下面这些选题仍是今后的关注方向:社会性别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

2.中国女性文学不同时期发展状况研究。其一,对中国女性文学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总结。中国女性文学意识形态基本上经历了几个过程:女性意识被扭曲、被压抑、被湮没的古代女性文学历史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五四女性文学时期,女性意识淡化低潮的20世纪30年代女性文学时期,女性意识内审的40年代女性文学时期,女性意识回归的70年代和80年代女性文学时期,女性意识复苏与觉醒的90年代女性文学时期。今后要对这些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丰富和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具体内涵。其二,对不同时期女性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分析其与主流话语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在政治话语与男性话语的巨大遮蔽下女性经验的表达、对生命的关注和对人性的重视,揭示出女性在叙事策略上所呈现出来的性别倾向和特点,让遮蔽的女性主体意识重见天日。

3.中国女性的意识形态研究。各种女性意识形态的深刻挖掘:对女性追求理想意识、女性追求爱情意识、女性自审意识、女性生存意识、女性审美意识、女性本体性意识、女性挣脱父权文化意识、女性拯救自我意识、双性和谐意识、超性别意识等进行研究。随着文学市场化的不断加剧,女性写作的文化消费倾向日益明显,女性文本中的私欲放纵、情感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女性身体沦为欲望的代码,此状态下的女性意识更需要探讨。所以下面的选题仍需关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演绎过程,女性文学与现代意识觉醒之间的关系,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学精神健康和高贵品质的力量来源,女性意识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叙事等层面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女作家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女性文学意识形态研究等等。

4.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研究。在多元化的文学主题中,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及作品试验性的突围,展现了中国女性高扬的现代精神。女性文学经历了寻找男人——否定男人——追溯母体——回归自我的精神旅程。[5]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存在环境与女性自身的发展,女性文学的主题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6]女性文学主题从神圣性方面可划分为历史寓言、日常叙事、女性神话等;从人际关系来看,女性文学关注的是两性关系,即女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婆媳、妯娌、妻妾等);从性别视角来看,可以分为男性视角下的两性形象和女性视角下的两性形象。相关的主题策划可以就名家名作以及热播剧等进行研究。

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下面两个专题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

1.民间女性文学研究。民间女性文学是女性文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的原生态的民间文学所反映的文化往往是最真实、最原始和最有生命力的。所谓民俗便是人俗,婚丧嫁娶习俗、生产生养习俗、精神信仰习俗等所构成的民间文化的底色,而女性是民俗的化身,女性内在的精神形态和外在物质形态以及独特的生命体验往往通过民间文学体现出来。民间文学作品中语料和民俗,对表现女性生命、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和深化女性文学主题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民间女性文学进行研究、阐释、结构和构建,是发展女性文学的重要路径,从而使女性文学的研究有了纵深的历史感和宏阔的视野感。同时,在当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时代,国家间与区域间的和平发展愈显重要,为了推进世界和平和解放,研究民间女性文学,便有了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民间女性文学可以从田野调查入手,探讨民间文学中的女性特征和文学的当代价值;也可以从文学史的角度,探索民间女性文学演变的历史和深远影响。因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女性、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女性美、少数民族中的女性诗、少数民族的女性关系等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2.经典女作家作品研究。女性文学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打破旧的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开创科学、准确和合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以便全面深刻地寻求和表述女性文学的规律,从而推动女性文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经典女作家作品研究的个案分析,从观察文学经典化的历程,研究其作品历久弥新的内涵,挖掘人文主义的光辉和穿越时空的艺术旨趣,探索独特的创作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今后经典女作家研究有几个需关注的角度:可以从历史语境入手进行研究,阐释经典女作家作品的文学特征、审美趣味和信仰理想;可以从文本的内部入手,挖掘女性文学原型、女性文学叙述模式等文本特征;也可以从发生论、创作论、传播论等理论入手,发掘其创作的内在动因。此专题有三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女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研究仍然是薄弱环节,应结合文本实证女作家作品的思想内蕴,女作家作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所增加的价值研究。

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来说,女性意识、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男权文化、文化选择、女作家、女性写作、女性文学研究等这些问题仍是今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国外女性文学研究

1.欧美女性文学研究

在欧美女性文学的研究中,《现代美国妇女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女性小说》(罗婷)、《美国女权运动·女性文学·女权批评》(金莉)、《女性哥特式:美国的女权主义文类》(徐颖果)、《美国女性文学给我们的启示》(陶洁)、《艾丽丝·沃克及其妇女主义思想》(肖志清)、《当代美国女性文学述评》(李美华)等需要经典阅读。今后此专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欧美女性文学及其发展历程研究。欧美女性文学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突围男权的奋斗史。欧美女性在争取自身权益、呼吁平等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欧美女性文学的发展。可以从欧美女性文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成熟阶段进行分析,研究欧美女性文学对男权的突围历程,以揭示欧美女性文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从女性文学角度出发,思考女性的社会权益,深入剖析女性的心理、境况,进一步促成欧美女性对男权的突围,把欧美女性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欧美女性文学中女性的生活和命运研究。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身份问题、地位问题、价值问题等是研究的主要问题,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以及语言层面进行解读仍是主要的研究方法,“性别、种族和文化”仍是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黑人女性文学研究是欧美文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黑人形象、身份的困惑、后殖民主义、种族冲突、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话语失落、话语回归以及姐妹情谊等,成为黑人女性文学研究中的必须探寻的课题。特别需要关注丽斯·沃克、芭芭拉·史密斯、雪莉·威廉斯、托尼·莫里森、托尼·凯德·班巴拉和贝尔·胡克斯等,她们为摧毁构筑起黑人零形象和负面形象的种种神话,逆转附载于黑白两极的象征意义等做出了贡献。

2.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

在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研究中,经典的文章有《俄罗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的身体叙述》(陈方)、《俄罗斯女性文学翼影录》(孙美玲)、《当代俄罗斯的女性主义运动与文学的女性叙事》(张建华)、《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塔吉雅娜形象》(陈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浅说》(李君、关宇)、《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的叙述主观化问题》(刘娟)等。

俄罗斯女性文学中,女性形象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经典的俄罗斯男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呈现出苦难和拯救、自我牺牲、崇高圣洁、民族复兴、民族骄傲的特征,而在女性作家中呈现出的是小人物、中间人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女性形象发展和演进的轨迹一直在俄罗斯文学研究中占有最为清晰的中心地位,生存、死亡、爱情等仍是女性作家关注的主题,国家地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仍是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而创作主题、写作方法、叙事手段、语言表达仍需要进一步分析。今后仍需要研究的方向:俄罗斯女性文学中的发展历史与特征、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家创作、女性作家与女主人公、俄罗斯女性文学写作策略、俄罗斯女性文学中新自然主义、俄罗斯女性文学中新感伤主义、俄罗斯女性文学中自然主义风格、俄罗斯女性文学中身体叙述等。

3.日本女性文学研究

在日本女性文学的研究中,经典文章有《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王宗杰)、《突围与建构: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肖霞)、《当代日本女性文学中的反“母性”问题及其他》(孙树林)、《20世纪日本女性文学:女性的觉醒与解放》(牛水莲)、《日本女性文学进入新时代》(王成)、《日本女性文学与私小说》(许娃娃)、《战后日本女性文学萌生的时代土壤》(刘春英)等。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日本女性日益觉醒,自我寻找、自我言说、自我塑造,女性的生存境界和情感世界,国家、民族、个人身份的认知,丈夫和妻子、父母与子女、同性和异性之间的关系,生存与死亡、欲望与节制、失节与守节、越界与突围等二元对立关系等等都成为日本女性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日本女性如何向男权社会挑战并形成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仍是女性文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日本女性文学研究今后的热点问题为:日本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及特征、日本女作家、日本的女性文学作品、日本文学中女性的生存状态、日本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日本文学中的女性解放、二战以后日本女性文学等。

4.华文世界女性文学研究

在华文女性文学的研究中,经典文章有《华文世界的言说:女性身份与形象》(林丹娅)、《双重边缘的书写——论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黄晓娟)、《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研究概观》(张晓晶)、《台湾及海外华文女性文学中的知性世界》(李正琴、陈学祖)、《儒文化的同根传承与异质变奏——世界华文女性文学“仁爱”化抒写比较》(张岚)、《近年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观察与思考》(陆卓宁)等。

华文女性文学中的现实身份、族裔身份、性别身份等问题的认知仍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拓展与深化华文女性文学的研究,如何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中寻找不同地域华文女性文学的融合点,如何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文化环境中寻找华文女性文学的独特性,是当下华文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采用新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对文本和文学现象的薄弱环节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与梳理,也是需要研究的内容。今后华文女性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仍是新生代女作家、双重边缘、女性意识、海外华文、多元文化语境、东南亚地区女性作家等。

三、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的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中,主要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突破:

多门学科的融合。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策划要尽量做到多学科的融合。采取跨学科研究,从而使所探索的主题得以立体和丰满的展现。可以将女性文学与心理学结合,使用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分析女性文学。可以将女性文学与生态学结合,利用生态理论的环境意识和思想,特别是生态女性主义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研究女性文学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可以将女性文学和叙事学结合起来,就是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结合,来研究女性文学中的文本和社会性别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从文本研究为出发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又保证了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有利于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可以将女性文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和女性文学的相关成果,分析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身份等。可以将女性文学与语言学结合,利用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如隐喻等概念分析女性文学中的语言、思维和认知等问题。可以将女性文学与电影学结合,使用电影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性别问题。例如策划一组关于圣经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可以集合女性文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进行分析。从而使不同学科研究视角互相补充,互相诠释,相得益彰。

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策划一定要注意多种方法的融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文学研究理论体系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分析女性文学的有力武器。女性文学研究的最根本方法是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去阅读、诠释文学文本,从而揭示其中蕴蓄的性别歧视和女性意识,批判和颠覆男权文化。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还应该能够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女性文学研究获得崭新的面貌。如可以策划从社会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接受学理论、话语理论、叙事学理论等方法,就女性文学的话语特征、心理特征、接受性、创造性、风格、体裁、策略、主题以及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从女性文学的作品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学方法,分析社会历史环境的作用;可以就女性文学作品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采用心理学方法;可以就女性文学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接受理论;也可以就女性文学作品本身,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还可以采用比较的办法,使用平行理论,对作家作品的创作、意识形态等进行同质性和异质性分析和研究。对于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来说,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和分析,将使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研究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多种研究材料的融合。可以补充、完善和重新解读与女性文学作品有关的史料、人物传记、民间传说等,整理相关的随笔、日记、评论,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女性文学中的生活环境以及所表达的思想主张等;可以补充女性文学作品以外的内容,如书的出版过程中的商业宣传、说明书、广告等材料;可以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绘画作为新的材料和研究视角,将女性文学与绘画理论结合,对作品的性别意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绘画插图等艺术相互映照研究;可以从中文和译文中获取新的材料,比如收集、整理和研究陈衡哲、凌叔华、谢冰莹、丁玲等翻译的作品,特别是被遗忘的作品进行研究;可以从民间女性文学获取新的材料,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展现新的面貌。

多种性别主题的展示。女性文学研究栏目可以就某个时期或某群作家或某组作品,进行多组性别主题策划。对于女性文学作品来说,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性别作家作品的创作主题,对于揭示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处境,揭示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探讨人与自然的自然生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以及人与自我的精神生态三个层面的关注;可以在社会伦理范畴内,探讨两性个体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在家庭伦理范畴内,探讨两性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可以探讨阶级和阶层在女性歧视和边缘化方面的种种表现,以及女性为建构自己的权利和立场的诉求和策略;可以探讨为建构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关系的种种努力和措施。性别主题的多重展现,会使女性文学研究更加丰满和完善。

对男性作家作品的研究和不同性别研究者的介入。对于女性文学研究来说,男性作家和作品中呈现的女性形象,是建构女性文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不同性别研究者的介入和研究,将开阔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和理念,从而为男性和女性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创立有利的条件。以往的女性文学研究多为女性研究者,如果能将两性的个体经验以不同性别视角进行参与,对于表现时代生活,展示两性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确立、构建、迷失、重建等复杂发展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四、小结

人文情怀和格局多元是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的努力方向,为此女性文学的栏目今后要侧重几个方面:对于女性文学的“热点”,要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对于女性文学的不同学术意见,要开展百家争鸣,从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多地域开展研究;对于女性文学的基础性和远景性研究,要注意长远性和创新性相结合;要注意全球化的语境,加强国外女性文学研究,促进世界女性文学发展。

女性文学研究栏目必须继续努力,任重而道远。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应贯彻执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引领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壮大妇女理论研究的队伍,从而促进妇女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还应该注重特色和专题策划,从而提高期刊质量,彰显期刊特色,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晓.策划为“王”[J].编辑学报,2006,(6).

[2]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库,2003.

[3]降红艳.“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2,(5).

[4]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5]盛莉萍.新时期女性文学主题的嬗变[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6]周海波,苗欣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类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责任编辑:董力婕

Human Feelings and the Pattern of Diversity: Development Trend of Female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election of Topics

YANGChun

Abstract:Feminist criticism theory, the presence of female literatur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in- depth studyofgender and ethnics, race and nationalism are all intertwined. The planning of future female literature columns could thus include aspects regarding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female literature, influences from Japan and South Korea, Europe,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identity, ethnic experiences, 21st century female literature, local literature and minority literature. The multi- angled approach ofstudyingfemale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newtrend.

Key words:women’s literature column; literature; column planning

项目基金:本文系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项目“女性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发展状况和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HY201506。

作者简介:杨春,女,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辑学、女性文学。100101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98(2016)02-0105-08

DOI:10.13277/j.cnki.jcwu.2016.02.015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