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16-02-15苑晓博张冰洁

职教通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现状措施

于 飞,苑晓博,张冰洁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于飞,苑晓博,张冰洁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力发展,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农村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现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农村教育质量的高低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始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且得到了社会的一定认可。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自然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研究与关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很高比重,其教学质量在整体上影响着其社会认可度。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学校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农村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加速,农村的经济也得到了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能力不高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就教师自身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极少,本科及以下的人数占多数。[1]学识、知识水平偏低,会影响其专业化发展。

2.“双师型”教师短缺。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重实践技能的教育,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双师型”教师正是职业学校不可或缺的。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因受地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等方面的局限,吸引不到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致使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大多是纯理论教学的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3.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研究能力匮乏。部分教师缺乏对教育基本理论重要性的认知。大多数农村中职教师只是把教学工作当成一个铁饭碗,只看重眼前,不注重长远发展,大部分教师只是把书本知识僵硬的传授与学生,而不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教书匠”。经过调查发现,农村中职教师的科学研究热情较低,大部分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研究能力方面的需求较少,即使发论文也是为了评定职称的需要。

4.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限。有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他们不具有企业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势必会影响到其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应水平的职业技能,以顺利进入一个行业。而没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要培养出学生的高操作技能水平,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实践操作能力是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一种灵活的转化能力,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实践的智慧。

(二)学校所供条件欠佳

除去教师自身能力不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为教师专业化提供的条件也有限,难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能力素质,使其专业化的道路困难重重。

1.师资培训内容滞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最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而现实表明,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多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层面。这种理论层面的培训,虽说在某种程度上可增加教师的学术性知识,但却培养不出其实践能力,不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

2.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善。职称评定是关乎每个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其评定工作一定要科学、公正而全面。但现有的评定体系多不完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绝大多数学校都以论文数量多寡、研究成果多少、学历高低等“硬件”来论优劣,而不去看教师的“软实力”,不在乎教师为培养学生的人格付出了多少,为学生提供了多大的未来发展空间,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诚然,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进行衡量,但事在人为,需要的是学校的导向。只要学校对这些“软件”加以重视和提倡,相信其衡量标准也会从有缺陷趋于完善。有了公正的评定标准,不愁调动不起教师的学习热情,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便指日可待了。

(三)教育部门管理不够严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标准不严格。江西省的一项调查发现,有36.14%的中职教师没有职业资格证书,而农村职业学校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说明,教育管理部门对中职教师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入标准,尽管其中会有诸多主、客观原因。另外,在教师岗前培训环节,也没有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只采用普通教育教师的培训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新上岗教师的实践和技能水平难以得到提高。[2]

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个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持久的探索奋斗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有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外在条件的制约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更是每一个教师个体自觉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准入资格制度和培训体系

为保证农村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必须确立中职教师的准入制度,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前期保障。设立中职教师资格认证部门,专门从事中职教师的资格认证,规定新教师要在指定的学校参加培训学习才能持证上岗。培训课程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新教师只有在最终通过严格的考试之后方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全面建立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制度。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四项基本理念。该教师专业标准是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航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以《专业标准》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二)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每个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都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合作研究课题等活动,以使教师的能力水平得到共同提高。另外,学校要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需求,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门的实践学习。而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则要提供更多的到企业进行实习学习锻炼的机会。

除了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外,学校还要切实制订和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使每位教师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安心工作,努力进取。

(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

要求的提高,对中职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职教师既要充当基础课程的教师,也要担任技能工程师的角色。这就是说,“双师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要多走进企业,接触实际生产一线,通过增长自己的实践经验,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要按照相关专业标准不断努力,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企业也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水平,潘建华.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1(28):78-80.

[2]孙棋梦.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责任编辑金莲顺]

作者简介:于飞,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4-0066-02

猜你喜欢

专业化现状措施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