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导向的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2016-02-15沈央珍

职教通讯 2016年1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知行合一核心价值观

沈央珍



“知行合一”导向的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沈央珍

摘要:“知行合一”是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在要求。分析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的主要表现和原因,以切实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为研究目的,提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以“知行合一”为培育导向,提升学生职业操守和职场能力为培育目标,以坚持三个结合,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化、全程化、养成化,培育四大载体,搭建核心价值观育人平台,健全五大保障,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知行合一

核心价值观指是对一个国家发挥根本性指导作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影响和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述。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是学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核心课题,高职院校如何培育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才,体现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已成为各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知行合一的教育导向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培育目标、培育特性、培育载体、培育保障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知行合一的理论内涵

知与行是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从哲学上看,“知”属认识范畴,是主体对客体观念的把握;“行”属实践范畴,是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活动。“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2]知,既指人的知识,也指人的良知,即能辨是非、曲直,知善恶、荣耻,作出正确选择。行的本意是道路,后引申为行动和践行。[3]

“知行合一”的思想最早由明朝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提出,“知”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行”指人的道德实践和实际行动,“知行关系”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也指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4]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而定行。王阳明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核心是知而必行,强调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与持续性,从道德践行层面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础上,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5]他认为,知识从经验中来,经验从实践中来,而生活的本质在于实践,真正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要身体力行。[6]陶行知先生知行哲学成为德育的遵循原则,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当今,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仍然要倡导和坚持知行合一原则,克服重知轻行、知行分离的弊端。

二、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表现

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取向相统一,是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取向之间存在较大落差。[7]为更深入地了解高职生的核心价值观现状,课题组通过问卷星网上调查、访谈等方法,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学生认知、认同、践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共有2 546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网上答题,分别对各校一位思政课负责教师、一位校级主管领导进行深度访谈。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知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核心价值观知之不深。如30.6%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50.5%的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知道一点,不大懂,9.9%的学生不清楚,2.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36.5%和23.2%的学生未完全树立和还未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倡导核心价值观要求,14.1%的学生认为,这是少数人关心的问题,与己无关。

2.核心价值观上知行不一。(1)知而不行。不少学生明知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但很少去践行这种价值规范。调研结果显示,现今大学生较关注国家层面的富强、文明与稳定,也能理解国家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密切关系。但是,很少有人反省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自身,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和贡献。更多的在乎自己找到与专业和兴趣相符、稳定的、收入高的工作,他们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的、生活化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薄弱。27.1%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我行我素,不都是以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如对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12.8%的同学认为,不过是个口号,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对此并不关心。(2)行而不知。是指大学生的价值行为不是出于内心良知或道德自觉,而是外力强制或约束使然。如一些学生虽然有良好的行为表现,但其目的功利化,或是为了拿到奖学金、评上优秀荣誉称号。这种价值行为缺乏真正的道德意义,如失去外在的约束,其良好价值行为会弱化甚至消失,而暴露真面目。(3)知行相背。是指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念,但在行为上却我行我素,甚至违背其价值要求。如大学生认同社会层面的公正、平等,但碰到如竞选主要干部、重大评优评奖(如国家奖学金、学表奖)、入党,等等,部分学生希望走捷经,得到老师的关照。如个人层面的诚信,是每个学生都知晓的价值规范,但总有部分学生考试作弊,铤而走险;如考试作弊没被发现则不以为耻,反而暗自窃喜;调查结果显示,27.5%的学生认为,诚信知易行难,过于理想化。又如明知志愿服务有益于他人和社会,有益于自身增广见闻,但67.1%的学生偶尔或很少参加志愿服务。

(二)主要原因分析

1.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呈现多维化。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使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多维化,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受纷繁多变、鱼龙混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偏离了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其行为取向带有更多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

2.多元信息获取的主体性,导致主流价值教育权威的弱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国际国内种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信息获取的主体性增强,导致教育者主流价值教育权威的弱化,无法一统学生的价值理念。

3.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单一性,零散性,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我国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这种以理论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同时,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导力量较分散,没有系统化的抓实,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外化”目的并未成功实现,探索新的教育制度、更新教育内容、方法,切实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成为目前尤为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他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8]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打好基础,更应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采取有效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内容、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落到行动上,工作实践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8]高职院校应知行合一为导向,把培育核心价值观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内容、方法、途径上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真学、真用,真正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行,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导向。

(一)树立一个导向:知行合一为导向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

“知行合一”在当代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是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容、关系、规范等的理解和认同;行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认知经验基础上,通过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的参与调节控制,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规范。知行合一为导向是指运用“以知导行、以行促知”的教学组织方式,整合“知行相融”的教学内容,达到“知而必行”的教学实践效果,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需改革创新,如果仍停留在政治教化的层面上,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加剧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实现二个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场能力

1.职业操守。操守是指品行,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有责任、有气节、人格健全的人,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行为习惯。

2.职场能力。是指服务社会(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一定职场需要的专业人才。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将一般意义上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大学生行业、岗位成才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自觉将个人职业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核心价值观要求相融,促进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三)坚持三个结合,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化、全程化、养成化

1.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通识教学、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化。要统筹各学科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思政课是核心价值观教学的主渠道。本次调查显示,37.9%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对核心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同时,又认为,要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在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多关注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其学习、兼职、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正确的行为取向,实现识其理、通其情、导其行的目的,实现主阵地作用。要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操练的相应环节,挖掘专业教育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资源。专业课程教育包括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兼具核心价值观认知教育和实践养成功能。特别要注重专业实践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实践蕴含的社会责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团结合作等要素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2.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程化。第一课堂重在“知”,要发挥第一课堂的内化教育功能,注重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教学内容要突出时代性和生活气息;第二、第三课堂重在“行”,要发挥其的外化渗透功能,将核心价值观理念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校园文化活动、创业创新、社会服务、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增强道德认识和体验,促进知行合一的实现。

3.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养成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标是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要以实践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认知和行为养成。各种课内和课处、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志愿服务中,培育尊老、爱幼、忠诚、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专业实践实习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的责任感,懂得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合格大学生与公民。[7]

(四)培育四大载体,搭建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主要育人平台

当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个人自身四个层面都会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但主要还是依靠学校的培育。

1.整合教学资源,打造“知与行”相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思想政治课教育多属于公共课教育部或社科教育部门管理,要打破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二级学院学生管理“二张皮”的现状。要整合各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资源,探索多元化、过程性教师评学”办法。学生在二级学院的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德育分考核),如社会实践与服务、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各级专业技能比赛成绩、评奖评优、寝室表现、纪律处分等,都可成为学生思想政治课得分的重要考核依据;让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等共同关心评价学生的品行,以教师评学促进学生成才,构建思想道德课程学习和日常行为规范“认知与践行”相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2.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在目标上,要以德育为先,集学校资源,打造精品。创出蕴含地域特色、体现学校个性,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品牌项目,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组织方式上,要彰显学生的自我协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策划、筹备、实施,学生们平等协商,真诚合作,展示智慧才情,体现自身价值,共同演绎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在内容上,紧扣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专业实际,力求以知导行,以行增知。(1)重点开展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日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的高质量的研讨会、报告会,引导大学生们对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深刻理解国家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密切关系,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同时,要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2)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性,技术性,提升其科技含量,促进“知行合一”。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品展销会”和“技能运动会”、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纺服时尚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远志医药职场训练营”,都是卓有成效的知行合一导向的校园文化平台。

3.社会实践载体,提高知行合一的践行能力。这是指大学生校内外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服务、义务献血、社会调研、勤工助学、素质拓展、专业实践实训等,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广泛性、基层性。有序组织学生自主调查、研究,深入社会基层,服务民众,亲身体验并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难题和价值冲突,学会“做人、做事”。要强化校园民主政治实践活动,学校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学生有自治权,参与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和监督。如学生代表的产生由学生民主选举,重要奖项如“国家奖学金”“学表奖”由学生推荐,重大违纪处分如开除学籍等有学生代表投票表决,团学自治组织由团代会、学代会民主选举产生,等等,其过程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自由等民主政治核心价值观,养成大学生平等、自由、民主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充分挖掘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核心价值观资源。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县校合作”的宁海模具实训基地、宁波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基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技能实战训练,学生和企业员工分工合作,保质保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技、乐群的意识和职业精神,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专业技能教学培训的统一。要将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各二级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建设结合起来,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综合性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网络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教育的履盖率。充分实现这些基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同时,发挥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实践锻炼、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中的导向作用。

4.创业就业载体,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构建创业、就业实践教育体系,学校可以成立“创业就业教育中心”,组建学校创新创业的导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开发一批创新创业课程,促进创业就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8]在大学生“三创”活动立项和竞赛中有完善的策划方案和明确的立项或获奖目标。就业创业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要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相融,在大学生创业、择业、就业的竞争机制中发挥引领作用。

(五)建立五大保障措施,构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1.组织保障,健全领导机制。校党委要加强领导、部署,健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体制机制。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按工作职责组建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计划、及时进行建设成效的总结考核反馈。

2.队伍建设,健全执行机制。(1)建设好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师资队伍,即德育导师和职业导师。德育导师由辅导员、党支部书记、思政教师、基础课教师等等组成;职业导师由专业教师、专业主任、企业兼职教师、实训基地主要负责人等组成。要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要强化师德教育宣传和管理,定期开展师德表率和教书育人优秀典型的宣传,从职业道德和教师责任入手,要求各科教师对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引路人。强化师德管理考核,建立课堂听课制度,师德考核督导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三尺讲台的正能量。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列入教师职称、职务晋升、评优评奖、年度和骋期的考核中。[9]要对不同导师有不同的要求,德育导师要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和友善,开展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总结社会实际。德育导师的这些工作可计入工作量。职业导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能结合企业用工在职业道德和技能技术方面的要求,开展项目(或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诚信等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渗透。(2)开展“朋辈”教育,建设好一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学生骨干队伍。“朋辈”由“品行技能兼优”的学生组成,主要包括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表奖的学生、三好学生、励志标兵、学生社团骨干、英语和计算机基础技能优秀者、市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获奖者、创新创业成功者、勤工助学优秀者、专业实训实习见长者、工作成绩突出的校友,等等。以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比赛、社会实践服务、素质拓展、创新创业、优秀学长(校友)调查访谈等为载体,发挥“朋辈”的正能量,开展学生自我教育、互助互诫教育,自我规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制度规范,提升师生自觉行动。把践行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建章立制,特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实践活动、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等提出核心价值观导向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

4.舆论宣导,创新宣传机制。借助新媒体传播核心价值理念。在访谈中,较多学生谈到,现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采用的教育形式、语言表达方式,仍然说教为主,显得老套、单一,需要借鉴现代新媒体的方式。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渠道,要建设一支新老交替的新媒体应用和管理的学生队伍,紧紧依靠学生自身,建设好校园网站、QQ群、微信群、短信平台,使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的教化引导、互动交往、学习生活娱乐中认同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5.经费保障。学校要保证核心价值观专项经费投入。尤其是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经费,要专款专用,落到实处,使知行合一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汪早容,陈书云.浅析国外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1):109-111.

[2]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83.

[3]王丽.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第一要义[J].中国德育,2007(3):42-44.

[4]叶华光.“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与实现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4-67.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6]陆文敏.“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135-137.

[7]何琼.“知行合一”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158-159.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5].http:// 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9]唐家州.对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J].文教资料,2013(22):140-141.

[责任编辑金莲顺]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政研究项目“以‘知行合一’导向的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504250402)

作者简介:沈央珍,女,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3-0065-05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知行合一核心价值观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