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6-02-15沈俊卿

中小学电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教材情境

☆沈俊卿

(海门市常乐初级中学,江苏海门226100)

以生为本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沈俊卿

(海门市常乐初级中学,江苏海门226100)

高效课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它却是一个不得不谈、不得不研究的话题,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必修课程的地位和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素质教育发展的均衡。

学生;有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受知受教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整体设计和掌控。

笔者前段时间观摩了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图片的获取与加工》一课,就以此为例来谈谈如何以学生为本,打造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

一、精选主题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授课一般以某一个主题内容作为主线来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将围绕这一主题内容而展开活动,因而主题内容的好坏往往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分析和仔细思考,不仅要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生活,还要思考主题内容的时代发展性、教育意义,从而精选出恰当的主题。

在实际教学中,选取的主题内容往往有以下题材,比如:“名人、伟人故事、历史事件、祖国发展”等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地方风景、特色”等爱家乡教育的题材;“热爱自然、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环保教育的题材;“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等道德教育的题材;“奥运会、卫星发射”等与时俱进类的题材;“中秋节、国庆节、劳动节”等与节日有关的题材;“学校、班级、家庭”等生活学习有关的题材。

在本节课中,教师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这一题材作为主题,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亲切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优创情境

情境创设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而设计的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虚拟的教学环境,创设好的情境对于整节课来说十分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情境往往通过贴近现实,激发兴趣的事件来实现。优秀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比如:在新授电脑病毒知识时,可以创设“我是电脑小医生”这一情境。在新授WPS文字时,可以创设“学校举行电子小报制作比赛”这一情境。

在本节课中,教师创设了“毕业季校园纪念册”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了课堂。

三、巧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是教师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的情况下,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主线,对教材有目的地进行增加和删减。

本节课共有六个方面的内容,若在一堂课上把这些内容讲得面面俱到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各个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内容之间的过渡比较难把握,因此,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整理,采用主题贯穿的形式选取了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在四个方面中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比如说获取图片,教材中获取图片的方式有四种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了网络下载和手机拍摄两个方法。在图片的浏览与管理中,教材是利用ACDSee进行的,而教师选择了系统自带的图片浏览软件,相对来说比ACDSee更简单,学生更能接受。至于图片加工常用软件,教材中提供了光影魔术手、我行我速、美图秀秀和Photoshop等软件,实际上,对于一个没有学过这些软件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在一节课中只学这四个软件也是有难度的,何况还有其他教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相对比较简单而且易学又易被学生所接受的美图秀秀来作为本课图片加工的软件。最后是图片的基本加工方法,图片加工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教师选择了图片旋转和图片裁剪两个加工方法。

在本节课教材选取中,教师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堂教学实践,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的调整,既体现了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又充分以学生为主,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妙设任务

任务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让学生参与的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等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往往通过任务来驱动。所以,任务设计的好坏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设计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以校园纪念册为主线,通过“获取图片”——“浏览图片”——“加工图片”三个连贯而又自然而然的任务来完成整个驱动过程。本节课讲的是图片的获取与加工,首先是获取图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米”很重要,教师设计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图片获取的方式。获取了图片后,其次是查看图片的内容,教师在这里设计了第二个任务就是浏览图片,主要涉及了系统自带的图片浏览软件和机房电脑安装的美图秀秀软件。浏览完图片后,接下来是对图片处理。但是在这里,教师设计了一个伏笔,使得浏览图片到加工图片形成了完美的对接。在获取图片的时候,教师故意拍了张有垃圾的学校花园图,同时故意使另一张图倒立。在师生共同浏览图片的时候很多学生就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自然就引入了加工图片这一任务。应该说本节课教师设计的三个任务比较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学生表现比较积极和热烈,课堂效果比较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6)19-0067-02

猜你喜欢

创设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