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书包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6-02-15苏乐王红崔敏

中小学电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电子书教育教师

☆苏乐 王红 崔敏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电子书包热背后的冷思考*

☆苏乐 王红 崔敏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电子书包因其体积小、功能强、易于在课堂上普及等特点被人们寄予厚望,国内不断掀起应用电子书包促进教育变革的研究热潮。电子书包在深入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开发成本、技术应用门槛高等阻碍。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整合已有教学模式并有所创造是电子书包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引导教师的参与、规范学生的应用行为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则是与内在行为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文章对电子书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分析了电子书包热背后的原因,对今后电子书包面临的挑战和电子书包在发展中的建议进行了探讨。电子书包虽然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但其本身的缺陷以及实施后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个性化学习

一、引言

在我国,电子书包从1999年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当时电子书包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开始试用。这一时期的电子书包是以笔记本电脑作为学习终端,但由于当时我国信息化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认可[1]。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电子书包在我国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性突破。直到2011年以后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政策的提出,明确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2]。电子书包的开发、应用无疑是教育信息化的助推石。电子书包又重新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再次被学者广泛关注、研究,尤其是2013-2015年这三年中,对于电子书包的研究达到了高潮。该阶段电子书包主要是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为移动学习终端,并且试点由北京、上海扩大到了陕西、南京、广东等地区。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集教学资源、教学系统、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于一体的新型移动学习终端,它是学校在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变革,同时也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促进了协同教育的广泛应用。近几年,电子书包在国内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如: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电子书包项目等条款[3]。因此,闵行区于2012年启动“电子书包”项目,计划通过探索试验(2012年)、深化应用(2013年)和推广应用(2014年)三个阶段初步构建具有闵行特色的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4][5];教育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2012电子书包应用研讨会[6]等,这都体现了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电子书包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技术总是以其双面性问世的,电子书包也不例外,在表现热潮的背后,电子书包的深入发展也遭遇到一些阻碍,如财力不雄厚的非重点学校在引进电子书包时面临着硬件成本制约;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时面临着技术上的力不从心;电子书包对儿童视力的影响还受到了家长们的置疑……

因此,我们认为,针对当前流行的电子书包,人们不能盲目跟风,更应冷静分析电子书包热背后的原因,发现电子书包发展中的阻力,分析电子书包推广的可行性。

二、电子书包“热”现象及背后原因审视

电子书包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媒体,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电子书包目前备受追捧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跟随时代的潮流,互联网技术具有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名师讲解,小组互助,检测复习,巩固提高,评价反思,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等特点,将电子书包项目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理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知识和图像,帮助学习者从不同层面理解与学习知识。因此,电子书包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自2012年以来,上海闵行区,扬州市三元桥小学及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即电子书包项目,陕西省西安市长庆泾渭小学智慧教室试点项目[7]等发达城市学校相继展开的电子书包项目引起了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电子书包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电子书包自身层面

1.体积小、容量大、多功能

现在市场上的电子书包是将学生书包里的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等学习用品全部数字化后整合在一个轻便的移动终端中[8],其体积都比较小,质量大约1-2公斤左右,便于学生携带,而且它的容量非常庞大,不仅包括学生在校学的所有知识还包括一些延伸拓展的课外知识,电子书包不仅仅有教学功能,还有评价、反馈、课外辅导等功能,便于学生及时学习,掌握知识点。

2.教学系统简单易用,可实现复杂、危险实验的虚拟操作

在小学科学课上甚至是在中学物理、化学课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重点知识,做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有些实验比如电路实验及使用腐蚀性液体的实验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危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虚拟实验的操作,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既达到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也保护了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学校层面

1.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电子书包使学生不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可以进行预习、复习,为中小学生提供“测、学、查、改、练、评”等教学辅导[9]。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灵活化,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自主学习,互助协作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

电子书包有自主性、互动性、高开放性等特点,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以及在线求助教师等方式进行多样化学习。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支持服务、评价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效果能够被教师及时掌握,容易开展个性化教学

电子书包是集学生学,教师教以及评价于一体的学习工具。其中教学评价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学生自评,也可以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与教育。

(三)家庭层面

1.发挥了家长的监督作用

电子书包还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它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登录电子书包家长访问平台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以与相关的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

2.彻底颠覆家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

在家长眼中,学生只有在学校听教师教课才能学到知识,而电子书包的推广彻底颠覆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学习的观念,学生在家也可以借助电子书包进行课堂学习,跟教师交流,沟通,完成类似于学校里的学习。

三、电子书包在教学中深度应用的瓶颈分析

目前,电子书包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应用由最初的北京、上海扩展至陕西、南京、广东等地区,甚至在山东青岛、潍坊等二线、三线城市也逐渐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当然,电子书包在各高校日益盛行的同时,除了有许多显在性的优势外,其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面临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子书包自身层面

1.电子书包开发技术成本高,大面积推广受影响

电子书包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及多功能的特性,其在开发过程中成本很高,而且不止有硬件设备,还有软件系统组成,一般市场上的价格在2000-5000左右,而且种类、样式繁多。因此,电子书包的应用很难大面积推广,尤其是在偏远山区。

2.电子书包的可靠性、易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电子书包的应用必须与互联网相结合,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病毒的危害也在不断扩大,网络病毒的泛滥会给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干扰教学的实施。因此,如何增强电子书包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校层面

1.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10],教师工作时间延长

电子书包教学功能、形式的多样性,表面上给教师减轻了负担,实则不然,为了组织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不仅要利用课余时间上传新课的课件(PPT或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积极备课,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学生等对教学的评价,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等,这些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及备课负担。

2.音频、视频、动画等技术的过度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可能会用到视频、音频、动画等技术来加强课件的感染力。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积极学习,可是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对其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三)学生自身层面

1.学生对电子书包形成依赖,其书写能力和视力受到影响

由于学校的大力推崇,再加上新生事物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现在的电子书包几乎涵盖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包括课前预习、新知探究、自主学习、巩固提高、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在线作业等环节,这就使学生可能对电子书包形成过度依赖,对于学校教师的教学可能会弱化,甚至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长期使用电子书包这类电子产品,对于学生的书写能力以及视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1]。

2.学生自制力薄弱,容易沉溺于网络

目前,电子书包的使用者大多是中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控能力本来就比较差。而且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学习必须通过互联网在线学习容易造成学生出现问题便找百度的心理,从而导致思考问题不深入化,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现在生产的电子书包都会带有一些小游戏,学生难免抵制不住游戏和网络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

四、电子书包在教学中深度应用的建议

近几年,电子书包在国内逐渐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在几个发达地区也相继成立了电子书包试点,但结合目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形势,电子书包的发展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如何使电子书包逐渐走进学生的视野并得到社会的认可,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电子书包自身层面

1.降低开发成本,削减其应用的成本阻力

在电子书包的开发过程中,降低其开发成本,减弱其在应用中的成本阻力,从而降低其销售价格,争取被广大学校和学生所采用,真正发挥电子书包的效用。

2.兼容整合现有教学模式,进而创新电子书包应用模式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融入电子书包的使用,从而形成课上教师教,课下电子书包辅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双层保障。

(二)学校层面

1.提高教师新技术应用水平,引导教师乐用、会用电子书包

学生使用电子书包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会熟练应用电子书包,面对功能繁琐的电子书包,应增加教师的培训机会,并以此提高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引导教师学会使用并喜欢使用电子书包。

2.营造教师使用电子书包教学创新的氛围

将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除了帮助学生预习和辅导功课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将电子书包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从而营造电子书包教学创新的氛围。

(三)学生层面

1.规范电子书包使用行为,发挥其最佳效用

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时,应规范电子书包的使用行为,不能盲目使用更不能完全依赖于电子书包,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划,合理使用电子书包,争取发挥其最佳使用效果。

2.提高学生自控力,克服网络成瘾等弊端

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时,应增强自制力,面对网络游戏的吸引、迷惑,应自觉抵制,坚决杜绝网络成瘾,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电子版的教科书,简单的硬件、软件和教学内容的结合及互联网下的学习方式,它更是一种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上的创新[12]。因此要与时俱进,扬长避短,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应用电子书包,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还是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应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1]马晓玲,杨飞,吴永和.电子书包概念、应用实例及功能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03.

[2]徐显龙,苏小兵,吴永,王新华.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2):90-91.

[3]贺平,郑娟,王济军.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未来研究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323):52-53.

[4]钱冬明,管钰琪,祝智庭.电子书包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5-6.

[5]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实施方案[R].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启动大会,2012.

[6]张定贵.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三大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06):13.

[9]胡卫星,张婷.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20-123.

[10]杜恩龙,朱月.电子书包对教学的影响[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2):4-6.

[11]冯伯虎.理性面对电子书包进课堂的利与弊之争[J].江苏教育,2011,(01):66-67.

[12]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09):87-89.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6)19-0023-03

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全日制教育硕士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YY14049。

猜你喜欢

电子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谈谈电子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