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教材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16-02-15刘向荣

中小学电教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刘向荣

(滨海县獐沟中学,江苏滨海224500)

“活用”教材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刘向荣

(滨海县獐沟中学,江苏滨海224500)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承担着提高人才素质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信息技术教材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材的运用,采用灵活的方式运用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整体素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用”教材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材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要认真分析、科学设计、合理拓展,通过灵活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在简要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活用”教材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活用”教材的方法策略。

一、钻研教材,活学活用

教材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编写者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真正把握了教材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和组织结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活学活用,努力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比如:在教学《文件的下载》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笔者了解到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件下载的一般方法,并能够通过网站使用软件进行文件的查找和下载,培养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管理能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通过网络进行文件的下载使用,但对一些专业的下载网站没有足够的了解,这对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将一些专业网站进行了分类,并对使用何种下载工具更加迅速快捷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尝试借助于下载工具进行文件下载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下载文件的操作熟练程度。通过这种对教材的活学活用,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灵活性教学的原则。

二、联系生活,提高实效

信息技术教材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性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要拘泥于教材,学会“活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信息技术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通过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结;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生活化内容,能够进一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态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学《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在学生对于图像的设计和加工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为自己班级设计一枚“班徽”,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在初步构想好自己心目中班徽的情况下,纷纷上网查阅相关的素材,运用Flash工具进行加工,设计出了一个个极具创意的班徽。这种教学形式源于教材,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达到了“活用”教材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内容,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为主体,注重拓展

新课改积极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补充、拓展,使教材真正成为为学生服务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丰富教材内容,使教学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程中,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不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材的使用真正“活”起来。

比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节内容时,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如果照本宣科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之后对教学内容仍然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地运用,合理调整和整合,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地删减,譬如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师可以只讲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即可,其它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于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时也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有目的地拓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举例,对互联网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学内容新颖、独特,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是教师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灵活使用教材,积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生观,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信息交流》一课时,教师在讲授当前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E-MAIL、BBS、QQ、BLOG、MSN等工具进行后,可以挖掘教材内容,对于腾讯的创立者马化腾进行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形式将马化腾的事迹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马化腾的成功事迹,通过事迹宣传让学生明确腾讯的创立者是中国人马化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种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灵活运用,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提高课堂实效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活用”,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信息技术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生命更加精彩。

[1]黄少辉,李呈林,陈展虹.研读教材突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2):118-120.

[2]李光宇.“活用教材”创设活的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9):15-16.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6)19-0056-03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