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意说反话系列(二):别闹了,少谈点“工匠精神”

2016-02-15臧志军

职教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手工艺异化工匠精神

臧志军



故意说反话系列(二):别闹了,少谈点“工匠精神”

臧志军

凯文·凯利曾提出,“技术”(technology)的最初起源应是“技艺”(techne),这个希腊词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今天的“手工艺”(craft),并指出,无论是古希腊人还是古罗马人都对“技艺”着迷,古希腊人关于特洛伊木马的传说就是一个证明,甚至连轻视实用知识的柏拉图也被人指责“无时不刻在谈论修鞋匠、洗衣匠、厨子和医生”。凯利还相信,技艺是“一门带有创造精神的手工活,它更像一门艺术”。在东方,鲁班的传说也流传了几千年,他被认为发明了亭子、设计了攻城的云梯,甚至制造了可载人的风筝。在东西方的语境中,我们都看到了高度类似的描述:手工艺人创造性地进行设计、一丝不苟地挑选原材料、精益求精地制作产品、用最挑剔的标准修正自己的作品并最终奉献给客户。对工作的尽善尽美的追求在今天的社会已成了稀罕物,于是有人发明了“工匠精神”(spirit of craftsmanship)一词,并大声呼吁这一精神应该回归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可问题是,历史上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消失了,为什么“工匠精神”就值得或有必要回到我们的生活?

莱特·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认为,手工艺是一种“完全理想化的工作满足模式”(所谓的工作满足是指仅仅通过工作就能使人满足),因为“除了制造的产品和其创作过程外,(手工艺)工作中没有什么深远的动机”。也就是说,产品、工作过程甚至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对手工艺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手工艺人总是能与产品“建立心理上的联系”。

这种“理想化的”工作,对马克思来说,估计也是理想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上述的“手工艺劳动”称作“复合的手工劳动”,他指出,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手工劳动被分解为若干简单的操作,并断言“这种连续不断的单调的活动无论对于精神还是对于肉体都同样有害”。他认为,传统的手工劳动是“人们借助于机器来劳动”,机器化大生产条件下人们是“作为机器来劳动”,而后者则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对于劳动异化的进程,马克思很深刻地使用了“剥夺”这一词语——“工人被剥夺了劳动对象”,这种“剥夺”在精神层面上打破了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联系,也使许多人所鼓吹的“工匠精神”失去了本初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把“技艺”(techne)和“逻各斯”(logos)组合成了新词“技术”(technologia),其意大概是说技术不仅包含手工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也是人类智慧的一种。正因为此,手工艺人才有可能建立起与产品的心理联系,才会像“工匠精神”所描述的那样投入汗水、乐趣、希望,甚至获得美学上的体验。以上分析使我们得到一组由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产品构成的三角关系,表面上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是内在的,产品是外在的,但在马克思看来,在传统的手工艺劳动中,产品也是内在的,因为它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整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劳动,也许可以说,产品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连接体,更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劳动本身。但在产品被异化(马克思使用的一个同义词是“外化”)后,与脑力劳动相关的意志、忠诚、责任心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也就不存在了,劳动者也就“作为机器”被使用。劳动对象被“剥夺”使“工匠精神”存在的心理基础烟消云散。

今天的大规模生产(包括工业4.0所宣称的大规模定制生产)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在本质上并未有很多改进,劳动者仍然作为生产工具的组成部分参与劳动。这一事实使我们相信“工匠精神”所倡导的工作中的创造性、对极端生产质量的追求等品质对大规模生产而言往往是有害的:一线劳动者只需按照规范进行生产,超越规范的个人创造与质量追求只会影响生产。我们也许可以依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做一点小小的推论:在手工艺劳动中,手工艺人并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所有的标准都是内在的、个体的,因此,就出现了对生产质量的无限追求;在工业生产中,随着劳动的异化(即外化),生产标准也外化了,质量、完美等都不再与劳动者个体有关,而成了外在于他们的、具有相对意义的词。这一推论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工匠精神”的物质与心理基础被抽走后并没有走向消亡,而是被转换成“品质管理”(QC)、“质量保障体系”等形式关照着人类的劳动与生产。

不可否认,当下的中国职业教育仍然表现出较多的工业教育的特征,为大规模生产培养一线劳动者仍然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对这类职业教育大谈“工匠精神”其实是对错误的对象谈错误的话题,其结果只能是沦于空谈。职业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生产部门的品质管理并把相应的原则、方法教给学生可能会更有效。需要指出的是,我并不否认今天的世界仍然存在大量具有工匠情怀的劳动者,也不否认这类情怀应该得到继承,但当我们把视线投入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时,还是少谈些“工匠精神”吧!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手工艺异化工匠精神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