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职业教育正在美丽地消亡?”

2016-02-15杨海华

职教通讯 2016年25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素养

杨海华

评“职业教育正在美丽地消亡?”

杨海华

《职教长陆》是职教人自己的有声杂志,是职教人发声回应与思想碰撞的职教平台,也是中国职教人不懈探索与创新实践的表征。近期《职教长陆》主题有“职业教育正在美丽地消亡?”,对话嘉宾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徐平利教授和宋晶博士。

一、职业教育不会消亡

徐教授首先爆出“职业教育一定会消失!”这一观点,让本人及所有职教人为之一震,在此我表示不同意。不管从国内外职业教育演变历程、当前国际职教发展势头及职业教育学理变迁,甚至作为职教人的职业情愫都不愿相信也必定坚信职业教育不会消亡。因为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要有物质与精神需求,就会有农业、制造产业及服务产业存在。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除政治功能以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便是教育的首要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称为教育的“三本护照”,那自然三本护照缺一不可,并且职业教育将是最务实而接地气的教育类型,也将是百姓更加理性与务实的教育选择。只要经济社会存在,“职业教育”就永远不会消失,关键是如何界定职业教育。另外,根据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理论,在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过程中,崇尚理实一体化与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必将发挥其独特的多元作用。

紧接着徐教授话锋一转,对正在消亡的“职业教育”概念作了界定,主要是指“特定专业岗位技能的职业教育”,同时,徐教授对未来职业教育形态变化及走向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伴随着社会生活与教育形式的模糊,即“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全面渗入,以及未来职业层次、身份意识的淡化,单纯的、传统的、封闭的职业教育形态必将被开放的、融合的、全纳的教育形态所替代,自然职业教育也必须迎合这种趋势,以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心态去转型、去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的需求,当然目前如此低级单纯封闭的“职业教育”必然也必须消失。跟随徐教授对未来职业教育形态变化的清晰的思路,我也非常赞同他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如此深层次、宽高度的解读与预测,谁也不可辩驳这种趋势预测的合理性与理想性,但仔细回味总是觉得有点“理想国”与“海市蜃楼”的感觉,与当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状态似乎还有很大差距,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似乎还是很遥远。

受职业经历和思维视角的局限,我永远只愿意关注眼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态,以及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我相信,由于世界各地及中国内部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职业教育在我们有生之年应该不会消亡,从理想的、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理论到现实的职业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既取决于外部产业的优化升级与转型变迁,也取决于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层次性与区别性,更取决于职业院校学生现实的生存现况,与徐教授所描述的职业教育发展无层次、无区别对待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受社会对职教偏见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的选拔制度所影响,而近几十年职业教育的变化趋势也只能是内涵的丰富多元与外延的拓展延伸,至于未来如何走向,本人不敢预测。

二、职业教育应以职业素养发展为宗旨

再回观职业教育的核心与本质是什么?技能培训?就业准备教育?或者说,从最早的职业教育雏形——“学徒制”开始到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承载主体、教学形式、教育制度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职业教育的精髓应该没有变,以后也未必会变,那就是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操守。因为只要你是社会人,你必将参与社会生存劳动,也必须遵守社会劳动规则,遵守职业规则。未来职业教育或许很难以某一专业技能去应对多元变化的岗位能力,但是同样必须遵守基本的职业准则。对于职业人个体而言,那便是包含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并更多关注隐性职业发展要素的职业素养。

到底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如果用大树理论来比喻,“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职业素养相当于根系;根系越发达,枝叶就越繁茂。”职业教育作为沟通教育与职业的桥梁,其特定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自由发展奠定基础。职业素养教育,体现了对个体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遵守了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本初功能,是职业教育最本真的追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职业教育就是职业素养教育。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进行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释。他把人的素质模型形象地描绘成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人的“显性素质”,占冰山的1/8,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藏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在职业活动中体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称之为“隐性素质”,占冰山的7/8。但恰恰是这看不见的7/8支撑着看得见的1/8。职业院校的学生就像冰山,显性的知识和技能容易通过学习和技能培训得到发展,隐性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却不容易通过外在的学习获得。这些隐性素养一旦确立,便成为职业的行为导向,不会轻易随环境改变。从而对个体的职业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此而言,职业素养教育更加体现了对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和全面终身发展的关注,比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都提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当然没有错,但容易被理解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在实践中往往偏重学生首岗适应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与终身发展不利。因此,我们说,职业教育应该是职业素养教育。不仅要培养显性的素养,如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还要培养隐性的素养,如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心态、职业道德等。这些隐性的素养不太容易养成,但却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纵向,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会逐渐向上延伸,层级增加;在横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会更加紧密。所以,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只是提升职业素养的一个载体,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还是终身学习能力上,都要放在整个职业教育的体系中去寻找职业院校的准确定位。

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找到通往幸福的阳光大道,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能出彩,最终实现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职业素养教育。

综上,“最终实现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职业教育可以做到。因此,单纯的、封闭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自然会消失,但开放的、融通的、全纳的,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将永久存在。

[责任编辑 张栋梁]

杨海华,男,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