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的要义:德技并举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探新

2016-02-15左崇良

职教通讯 2016年25期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道德技能

左崇良

职业教育的要义:德技并举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探新

左崇良

职业教育有异于普通教育,技术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特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道德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与道德的结合,德技并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双轨并行,技术训练与职业道德只有同时兼顾,才能培养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黄炎培;职业教育;技术训练;职业道德,德技并举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黄炎培教育思想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生于发展,其中,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启示是:职业教育是针对普通职业、面向人人的教育,既要重视技能训练,也不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能与道德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一、技能训练:职业教育的特质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种种需要。为此,就需要人们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从事各种专门的业务。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换句话说,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新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存在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社会所必需。研究发现,黄炎培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全面系统改革教育的思路。其教育改革主张的核心是沟通教育与职业,以建立适应中国社会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现代教育体系。[1]

职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的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不能闭门办学、必须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他还反复告诫人们:“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人才和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技术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特质。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人们的职业生活做准备,而职业生活总是离不开具体的技能。所谓技术技能,指的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每一种职业,每一份具体工作的完成都需要特定的工作技能,而工作技能注重于对某类活动经验的培养和对完成此类活动方式的训练。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黄炎培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实践,其对职业教育的性质有很好的把握。在黄炎培看来,技术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立身之本,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尽管体系庞大,但有一个统摄全局、贯通前后的思想精髓,这就是“手脑并用”。“手脑并用”是技术型人才进行具体职业活动的特征,这一思想精髓贯通于黄炎培所倡导的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之中,其内涵要义是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黄炎培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提出“学而习,习而复学,使其所学与社会需要相配合,免蹈一般学非所用的流弊。”他进而提议:“使读书的动手,动手的读书,把读书和做工并起家来。”[2]国外考察归来,黄炎培在自己的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成功地运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为当时正在起步中的资产阶级工商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黄炎培的“手脑并用”的教育思想不仅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间接地影响到新中国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了一种新的层次——高职院校,成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级灰领”职业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化底蕴和专业本领,而且更应具备从事职业活动,适应职业变化所必需的、过硬的职业道德及技能。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效,规模速度都是空前的,尤其是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单从入学人数来看,高职教育已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样的景象表明,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黄炎培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合理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尚需借鉴黄炎培关于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理论和经验,更多地融入实践要素,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这种“一线人才”,不是单单依靠学历教育在学校里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需要也必须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获得能力、提高能力。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强化技能训练,重视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加强职业教育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

职业技能训练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头戏”,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品质的关键。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应当进一步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职业技能培养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如今,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技能、技艺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职业能力”培养。

二、道德培养:职业教育的灵魂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从职业活动中引申出来的,与人们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换句话说,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职业院校担负着我国广大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关系着农工商的发展,也牵连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整体水平,职业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职业道德教育尤须大力提倡。

道德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离开了道德培养,社会就会失去其精神内核。道德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离开了道德培养,职业教育就会变质变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职业理想严重缺失,个人主义严重。(2)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职员对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缺乏认同,对工作无热情,甚至消极怠工。(3)职业信誉不高。在某些地方和行业,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职能和性质,忘记了自己的职业职责和使命。(4)职业作风不实,对公众利益视而不见。与此相对应的是,为社会培养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教育疏于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教育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和实践。

道德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离开了道德培养,职业教育就会迷失方向。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不仅数量急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职业教育的层次日趋完善。但是,当下全国高职呈现的是一种外延式增长,过于追求规模效益,急功近利,出现了高职发展的“异化”。高职教育置身于高等教育之中,却无法使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们走进当代人文精神,并且在现代科学世界观和技术理性支配下,职业教育本身越来越远离人文文化,越来越远离教育培养“人”的“应然目的”,而单单从事着培养“人力”的职业培训的“实然目的”。

遥想百年前的民国初期,黄炎培就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黄炎培反复强调指出:“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似乎为个己谋生活,这种误会不可不注意,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3]1918年,中华职业学校创办后,他即提出“既得应用之知识,熟练之技能矣,而无善良之品性,仍不足于立身社会。故本校特注重学生自治,提倡共同作业,养成其共同心、责任心,及勤勉诚实克己公正之美德,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4]在黄炎培看来,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良善的社会公民”,培养学生“乐业”、“敬业”的职业态度,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敬业乐群”。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要求学生能热爱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尽心尽责地干好,为社会和人类多作贡献。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5]即学生必须具有服务社会、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要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意识和“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高尚情操等。(2)“铁的纪律,金的人格”。1931年12月23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刊《救国通讯》(1934年1月改名《国讯》),刊头揭示了“干救国工作须有四种根本上之修养”:“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6]这就是“金的人格”。而“铁的纪律”就是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黄炎培用“金”的品位和光泽比喻职业人员的人格精神,以“铁”的坚韧比喻纪律的划一性、严肃性,这些比喻既准确又生动,是一种高标准的道德行为规范。黄炎培认为,做人必须要有完整的人格,“人格一经毁坏,其人见弃于群众,哪有功名事业可言。”[7]没有良好的人格,就谈不上“敬业乐群”,也不能胜任本职工作。(3)“爱国勿忘服务,服务勿忘爱国”。黄炎培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教育家,从不提空洞的爱国口号,而是始终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本身特点,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爱国。1935年3月,在黄炎培的倡议下,中华职业教育社邀请一批专家拟定了《复兴民族的行为标准》,并作为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新要求。[8]

黄炎培的时代与当今时代有很大不同,“求学爱国”和“职业救国”似乎有些高远,但其提出的“敬业乐群”和“铁的纪律,金的人格”在今日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专业程度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一方面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也努力朝着更加公平和有序的方向发展,整个社会不仅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已成为人们立足于职场的重要条件。有的大型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就提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相关人员表示,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诚实的个性比优秀的能力更为重要,员工的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但在短期内改变其工作态度却更困难,特别是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因此,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劳动者既是企业的愿望,也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所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这是社会发展对全面提升职校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拥有共同的利益,党和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每一成员都非常关心职业道德,全社会都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了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五项基本规范与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切期待。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教育,已经从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转变为一个教育问题。

三、德技并举:职业教育的要义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新世纪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之一。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合格的劳动者,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所以,职业院校除了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新生力量,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评价方式简单、教育手段和途径单一等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德技并举。黄炎培主张办职业教育必须在传授职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1917年,黄炎培撰文《职业教育析疑》,他指出:“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而公民教育实合公民道德与公民职业两者而成,彼此均有不可须臾离之势。”[9]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应该包括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若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真义。1935年的中华职教社专家评议会议总结了黄炎培的这一教育主张,指出:“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瓜。不具谋生能力,人固无从做起,具有谋生能力,而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更违教育之本旨突。”黄炎培根据以往学生自命清高,鄙视劳动而又无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事实,提出了“灵肉双修”主义的总教育方针,“即一面注重职业的智能训练,一面注重公民道德、服务道德和民族精神的培养”[10]。黄炎培之所以如此重视职业教育,首先基于他的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观点,就个人而言,生计是第一位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社会分工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黄炎培强调指出,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籍获适当之生活,固然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但同时,应该“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淮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因此,早在1918年,黄炎培就把原来“操一技之长而藉求适当之生活”的职业教育本义,从谋生推广到做人,而揭集职业教育的三大目的:“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之后,黄炎培又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即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为资产阶级民族工商业发展培养适用人材,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借职业教育,给人以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之胜任自己的职业,热爱本职工作,进而对社会有所贡献。

黄炎培认为,职业科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与职业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就同时会迷失方向,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亦可能成为“缺乏能力,而富于欲望”的废品。重视职业道德的陶冶和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黄炎培及其中华职业教育社诸同人在研究、倡导、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并举的办学方向,这有助于今天的人们进一步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树立职业教育的全面质量观,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一种实用但不功利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双轨并行、德技并举,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只有同时兼顾,才能培养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人才。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传统学术教育的“压缩饼干”模式中走出来,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切实按照“一线人才”的要求,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双高”,一是高素质,二是高技能。高素质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高技能是指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复杂度较高的技术能力。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三个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两个加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改革更新专业设置,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措施,培养有特色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或熟练工,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幸福中国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赋予了职业教育以崇高的使命与职责,那就是培养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基础专业技术人才。欲做事,先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职责,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道德和技能对于职校学生,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手,二者缺一不可,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携手并进。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日趋壮大,加强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也日益突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职业道德教育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志。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会做人的根本问题。怎样让职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需要学校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帮助其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借鉴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我们在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应强调技能训练,突出传授和训练操作,坚持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基础,以爱国教育为核心,以诚信、敬业教育为重点,恪守职业道德的理念,重视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精神陶冶,帮助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解决会做人的技术素养,交给学生进入职业之室的金钥匙。

[1]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1998(5):28-34.

[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弘扬黄炎培职教思想办好新世纪高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10-25(3).

[3]黄炎培.新大陆之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2.

[4]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68.

[5]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54.

[6]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杜,1994:349.

[7]尚丁.黄炎培[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3.

[8]戴建安.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5-37.

[9]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243.

[10]江问渔.中华职业教育社二十周年纪念感言[J].教育与职业,1937(6):433-436.

[责任编辑 张栋梁]

左崇良,男,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法学。

710

A

1674-7747(2016)25-0030-05

猜你喜欢

黄炎培职业道德技能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打 得 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拼技能,享丰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