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2016-02-15文静陈安宝关黎韩瑞
文静 陈安宝 关黎 韩瑞
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文静陈安宝关黎韩瑞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基层医疗工作需要大量全科医生,为老百姓解决基本医疗问题。因此,传统的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全科医学生的需求。本文通过急诊教研室深入了解培养全科医学生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
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不论是在学科的特性还是工作环境,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有着密切联系。我院是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急诊教研室承担了我院全科医学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培养全科医生特殊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了解培养全科医生的内在要求
全科医学学科有以下4大特性:学科属性实用性强;学科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诊疗思维过程强调整体性;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阶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医生主要解决的是疾病的首诊分诊、急诊抢救、患者转诊及健康教育问题。这要求全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帮助老百姓诊治常见病,又要及时做好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还需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可见全科医学的最重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在探寻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需尊重这一规律,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2]。
2 注重临床思维的拓展
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全科医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注重横向思维(以症状为主线)培养。全科医生担负着基层大量患者的分诊工作,需要在资料和时间有限、病因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对各种疾病进行合理处置,而对急、危、重症患者则先救命再治病,故教学中应打破原来教学过程中以疾病的发展为主线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以发热、心悸、胸痛、腹痛、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常见急诊症状为主线,贯穿引起该症状的疾病,结合病史、症状,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救治,再根据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做进一步处理,以防止疾病发展到不可逆阶段。(2)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了目前抗感染治疗中常用的“降阶梯”思维方式[3]。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求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目前危及患者生命的最重要因素,病情可能进展至何种阶段,哪些是患者最需要解决的首优的问题。通过这种独特的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全科医生救治患者的成功率,减少了误诊率,避免了延误患者病情,从而保证了居民健康。
3 一对一床旁互动教学模式
虽然三级医院急诊门诊病种丰富、病情复杂,但当今医疗大环境下,医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少,且传统被动式教学模式下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一对一床旁互动教学模式。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由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全科医学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后,分析、总结并提出诊疗意见[4]。带教教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科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讨论,得出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结合全科医学生执业环境进一步总结该疾病诊治过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知识的不足点,带着问题去积极主动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
4 联合互联网教学提高临床技能的培训
急诊工作量大,患者较多,带教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繁重的工作,因此讲解示教时间较少;而且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威胁生命的因素,教师无法像其它专科那样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教;加之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常常感觉自己无法参与救治生命活动,导致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对急诊医学的兴趣减退。为了解决这一客观矛盾,我们急诊教研室开展了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互联网平台互动教学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联网平台互动学习弥补了教师讲解示范少这一缺点,为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5 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全科医生除了承担社区临床综合救治工作,还承担了慢性病管理及预防保健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患者发病急,危重症多,临床急救技术操作有一定危险性,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转归往往不理解和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对全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结合实际情况教授学生沟通技巧。此外教学过程中需强调全科医学生应严格遵守医疗程序,杜绝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避免引发医疗纠纷。
总之,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针对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特殊性,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顺应全科医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改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2] 王晓龙. 以急诊医学为依托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探讨[J]. 医学与哲学,2014,35(1 B):81-83.
[3] 富学林. 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J]. 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医学信息,2010,23(8):2818-2819.
[4] 张泓,俞凤,王楠,等. 对教学医院急诊医学教学独特性的思考[J]. 安徽医药,2012(3):412-413.
[5] 李春. 对卫生职校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1):29-30.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Thinking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General Medicine Students
WEN Jing CHEN Anbao GUAN Li HAN Rui,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1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ervice in China, basic medical work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o solve the basic medical problems for the common people.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initiative, the student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of general 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Students of 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 Emergency medicine, Teaching thinking
通讯作者:陈安宝,E-mail:yiyeecab@sina.com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2.01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2-0026-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