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的研究

2016-02-15薛炬君陈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

薛炬君 陈曦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性的研究

薛炬君 陈曦

【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略有升高,血细胞积压水平,死亡风险率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未见明显死亡率的增加和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升高。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患者体内脑组织局部出现血液循环的障碍,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导致临床出现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疾病。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和预防并发症[1-2]。但是对患有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较差等其他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仍无有效的解决办法。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功能,但大多数为动物实验结果,所以本实验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收集2015年4月~ 2015年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都为快速发病,其患病时间通常为2天之内,对其进行CT检测,能够排除脑出血的情况。对所有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给予基础常规治疗。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研究组有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 ,年龄33 ~70岁,平均为(48.2±6.23)岁。治疗组核磁DWI结果显示皮层梗死6例,基底节梗死6例,脑干梗死13例。以上患者都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限制以及偏瘫,出现意识障碍14例,语言障碍6例,头部疼痛2例,抽搐1例,吞咽困难2例。对照组患者有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1~69岁,平均为(43.54±3.65)岁。以上对照组核磁DWI结果显示皮层梗死患者6例,基底节梗死患者7例,脑干梗死患者12例。以上患者都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限制以及偏瘫,出现意识障碍13例,语言障碍7例,头部疼痛3例,抽搐3例,吞咽困难6例。

1.2 实验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要求保证患者正常的休息,研究组给予5 000单位EPO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皮下注射1次。两组患者均按照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给予基础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红细胞压积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有效26人,治疗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109/个人,治疗有效率为63.33%;研究组患者血细胞为(3.98±2.45) ,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患者血细胞为(1.43±0.93)109/个。研究组有4人死亡,研究组死亡率为13.33%,而对照组患者无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0%,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细胞压积水平和死亡风险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国卫生组织调查发现 ,每年我国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有900多万人,同时由于脑卒中未接受到系统的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有80多万人,每年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有700多万人[3-4],目前临床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和预防并发症。但是对患有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较差等其他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仍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本实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略有好转,死亡率,红细胞压积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未见明显死亡率的增加和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升高。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神经保护方面作用及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新峰,徐格林,GuyvanMelle,等.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38(7):421-425.

[2] 吴雅芳,林金秀,林建珍,等. 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2(1):47-51.

[3] 刘文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脑出血120例[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68.

[4] 金意,鞠忠,乔大伟,等.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4(3):285-286.

The Study on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XUE Jujun CHEN Xi, Geriatrics Neurology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o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hormone treatment. Methods We selected 50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dmmited in our hospital to accep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of the study group under the skin injected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jected salin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cell backlogand the risk of death was no signif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can play a neuroprotective rol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cant increase in mortality and red blood cell pressure accumulation level increased.

[Key words]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Acute ischemic stroke,Safety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0-0123-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0.089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